• 策划、收歌、编曲、演唱、录音、后期、宣传,这是出版一张专辑的大致步骤。但也并非每张专辑都会那么顺利,因为合约、发行、分歧,甚至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往往使得一些专辑并不能如期发行,甚至也会在偏离最初概念的情况下,以另一种形式面市。但有时候,这样的插曲,反而成就了不少经典之作,也印证了那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无疑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在当时更是让新人陈琳一夜成名,但说起这张专辑可谓是好事多磨。最初,“星碟文化”的投资人王晓京,是准备将这张专辑留给当时内地乐坛大姐大那英的。但等歌曲、乐队和制作人全部到位后,那英却因为签约了台湾“福茂唱片”,而让这个录音计划被迫终止。歌还在,但人没了,情急之下的王晓京最终只能经过圈里朋友介绍,并亲自飞往成都听了陈琳的现场后,才拍板让这么一位没有进过录音室的新人,来录制一张原本为那英量身打造的专辑。结果,会唱歌的陈琳遇上一堆天后级的佳作,自然就火了。

  • 因为落选90现代音乐会,从而错过见证中国摇滚乐经典时刻的“黑豹”乐队,在当时据说有成员痛哭流涕。但很快,他们却因为在1991年参加“深圳之春现代音乐节”,而得以和Beyond前经纪人陈健添旗下的“劲石音乐”签约,并发行了首张同名专辑。但因为公司规模导致推广上的障碍,为了乐队更好的发展,这张专辑的版权最终被陈健添卖给了台湾的“滚石唱片”。不过由于在交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人事上的原因,使得专辑在中国内地和台湾的发行,整整延迟了一年多的时间。这直接导致在“滚石唱片”发行正式版前一段日子,在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盗版磁带,抢占了原本的正版利益。为此,“滚石唱片”最后还在唱片内页里,向“黑豹”乐队表示了歉意。即使如此,这张专辑依然以150万张的销量,创下中国摇滚乐的纪录。

  • 很多歌迷都知道台湾百佳专辑排名榜首的专辑,就是罗大佑的《知乎者也》,也正是因为这张专辑,因为一句“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最终让罗大佑成为了华语乐坛的教父。但就是这么一张写入史册的专辑,最初却没有一家台湾唱片公司愿意发行,在被拒多次之后,罗大佑只能将母带拿到东南亚以《罗大佑作品》的名义发行。直到几个月后,才找到“滚石唱片”这个当时台湾新兴的小厂牌发行,也终于成就了《知乎者也》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无法超越的地位。

  • 王菲的《菲靡靡之音》,可以说是华语乐坛翻唱邓丽君的一张杰作,更是另类改编经典的代表。这张专辑的发行时间,是在邓丽君病故的两个月后,因此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张追思唱片。其实,这张专辑却是“新艺宝”老板陈小宝,早在邓丽君去世前就已经开始策划的唱片。在原本的计划里,陈小宝想要的是让王菲和邓丽君一起录制这张专辑,让两代的天后在这样的合作中,完成一种交接棒的历史场景。不过,因为邓丽君一直处于“失联”状态,等不起的陈小宝,最终还是推翻了原有的计划,改由王菲个人演唱,而开录的时间,恰好就是邓丽君逝世的前一周,这也就是后来我们听到的这张经典。

  • 李宇春的成名,被认为是内地流行乐坛一个时代的开始,而这个时代的开始,还伴随着一个经典厂牌的轰然倒下,而这个厂牌的倒下,恰恰也是因为李宇春。在获得“超级女声”冠军后,李宇春很快与“太合麦田”签约,后者将她首张专辑的发行权交给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发行企业“美卡音像”。但一方面是因为李宇春频繁的商业活动,导致录音不顺利,使得“太合麦田”迟迟交不出母带。另一方面则是资金链出现问题的“美卡音像”,没有如期提供权利保证金,这也使得“太合麦田”最终以“美卡音像”违约为由,将李宇春的首张专辑发行权,转交给了“天凯文化”。而准备在李宇春身上大赚一笔的“美卡音像”,也因为这次投资的问题,就此结束了自己的历史。

  • 朴树首张专辑《我去2000年》最初的制作人是高晓松,而这也是当时以《同桌的你》成名后的高晓松,第一次担任专辑制作人的角色。不过,比较悲剧的是,在整张专辑的录音和制作几乎已经到尾声时。朴树却因为音乐上没有体现出他想要的效果为由,要求老板宋柯改请张亚东出任制作人。虽然非常心疼钱,但宋柯最终还是满足了朴树的要求,而张亚东和朴树,也很好地利用了王菲长租的录音室,几经辗转最终完成了这张后来我们听到的《我去2000年》专辑。其中只保留了一首高晓松制作的作品,那就是《白桦林》。

  • 1994年,台湾“滚石唱片”旗下的“魔岩文化”,同时为窦唯、张楚与何勇推出个人专辑,后来被摇滚乐迷称为“魔岩三杰”。但在这其中,何勇的《垃圾场》专辑,却是一张迟来的唱片。因为早在1991年,何勇其实已经签约了“大地唱片”,而他的唱片也在1993年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录音,原本应该是继艾敬的《我的1997》之后面市。但由于“大地唱片”要求何勇修改其中一些比较敏感的歌词,再加之宣传等许多方面产生分歧,使得双方关系恶化,最后甚至发生了何勇带着斧头去“大地唱片”公司谈判并抢母带的“喜剧”。最终,还是因为“魔岩文化”的介入,使得何勇这张原名为《麒麟日记》的专辑,终于以《垃圾场》的这个名字在1994年顺利发行。

  • 2003年,郑钧在成立自己的厂牌“灯火文化”后,发行了一张翻唱专辑《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与张亚东联手的情况下,用自己最为擅长的另类音乐风格,重新改编了内地和港台的一些经典老歌。但实际上这张专辑却早在三年多前已经录制完成,但因为当时郑钧与“宝丽金”的合约即将到期,以及“宝丽金”对这张专辑的前景不甚乐观,所以就将发行计划搁置了下来。直到郑钧签约又离开“百代唱片”回收母带后,才重新出版了这张专辑。但因为和当时韩红、刘欢等人的翻唱专辑撞档,甚至还让人以为这是一张跟风之作。不过,这张专辑还是能够听到“宝丽金”的痕迹,像《阿诗玛》其中一版就是和陈慧琳合唱,据说也是当时郑钧比较抗拒的合作。

  • 2008年,蔡依林和“金牌大风”的合约已经来到最后一年,公司也准备在最后一年为蔡依林推出一张英语专辑。不过,原本定于三月份发行的专辑,却直到十月才最终发行,而在延期的时间里,也引起了大量歌迷的质疑,认为是“金牌大风”故意设置障碍,以此来留住蔡依林。当然,后来的真相却是因为“金牌大风”一直等不到内地的发行批文,而英文专辑因为涉及到歌词、歌名等的翻译审批,流程也走得相对比较慢,所以导致整个中港台同步发行计划延后。也正是考虑到内地市场的特殊原因,使得后来很多港台歌手的专辑,都会提前报备批文在内地审批,只有在确定内地批文后,才正式宣布两岸三地同步发行的日期。

统筹:孙腾 策划:吴冰芬/nemo 撰稿人:爱地人

往期回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