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 暂停 已赞 评论

  • City of Stars

    City of Stars

     

  • Audition (The Fools Who Dream)

    Audition (The Fools Who Dream)

     

点击试听《爱乐之城》电影原声带

用爵士手法定制的OST

爱地人
爱地人 著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12345

先来定个性吧,《La La Land》是一张非常好的OST,至少Justin Hurwitz确实完成了一个定制的好Job。

平心而论,如果不是见识过Justin Hurwitz在《爆裂鼓手》里就展现过的才华,确实很难想象如《爱乐之城》这样一张曲风上很“古典”的原声配乐专辑,竟然会出自一个85后音乐人之手。因为从音乐上来看,这明显是一个混迹百老汇或好莱坞多年的音乐人,才能干出的事情。

很多人对于《爱乐之城》电影原声的爱,可能更多还是集中在Ryan Gosling演唱的《City of Stars》,或者其它人声版本的歌曲。又或者因为音乐歌舞剧的主题,会给整张专辑冠上百老汇的标签。

其实,跳出这些框架,从音乐的层面来把握这张电影原声,Justin Hurwitz很明显采取的就是一张爵士乐的编曲方式,就像上张作品《爆裂鼓手》里的配乐一样,这其实就是一张十足的现代Bop、Fusion风格的爵士专辑。

只是它融入了大量的弦乐和铜管乐,又加入了一些催情小曲而已。

考虑到电影的主题和内容,Justin Hurwitz在《爱乐之城》里的创作,还真的像是影片中那个为了生计,不得不玩起更流行化的现代爵士的塞巴斯汀,因为Justin Hurwitz的这张配乐,实际上同样是一张并不那么深爵的爵士专辑,而是一张有着一定娱乐性、舞台感、现代化,甚至小情小调的流行化爵士唱片。

所以,《爱乐之城》其实是一张用爵士思维创造的原声专辑,但从爵士的角度来讲,这却是一张没有创新,也不提供未来的专辑。它在音乐上独特之处,还是以爵士乐及融合的手法,帮助剧本一起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以及从技术角度来讲的精致与精良。

它是一张好的OST专辑,但却并不是一张好的爵士专辑,没了后者的负担,也可以说《爱乐之城》是一张动听的专辑。

  • Another Day of Sun

    Another Day of Sun

     

  • Someone in the Crowd

    Someone in the Crowd

     

献给有爱有梦想的人

小烦
小烦 音乐媒体人
推荐指数 12345

《爱乐之城》原声带是献给所有爱音乐的人。原声带收录电影插曲录音室版本,由导演Damien合作多年的爱将Justin Hurwitz再度操刀。原声带和电影叙述时间线吻合,画面感极强,尤其看完电影之后再来回味这张专辑的时候,15首歌就像放电影般一幕幕再现。

刚刚斩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City of Stars》,简单的配乐加上高司令的吟唱,每一个音符都打动心扉,你会情不自禁跟着吟唱,因为这样的旋律似乎早就写在每个人心里。

而另一首动情之作来自高司令酒吧弹奏那首《Mia & Sebastian's Theme》,片中也多次响起过,而这段钢琴伴奏魔力般的代入感让很多人都飙泪,尤其是交响伴奏推出一瞬间,天台,不可能的吻,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现实。这段音乐是美好的,但里面幸福与忧伤的情愫好似银河般缠绕着,旋律中每一个音符仿佛就是对应的星辰,美好却遥不可及。

整张作品糅合多样的爵士元素,无论从电影到原声带都透露着普及爵士音乐的情怀,献给有爱有梦想的人。

  • Mia & Sebastian's Theme

    Mia & Sebastian's Theme

     

  • A Lovely Night

    A Lovely Night

     

听见爱的音乐

张源
张源 乐评人
推荐指数 12345

这是一张内容满满的专辑,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惟妙的钢琴,动情的爵士鼓,也有激昂的电吉他,噪点的电子鼓,有低沉的男声,还有惟肖的女声。

而这些只不过是内容的一面,真正值得称赞的是,整张专辑在电影中的自然融入,不仅提升了电影的画面感,而且更加传神的描述了电影的剧情,所以最终拿下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两个奥斯卡大奖也算情理之中。

这是一张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原声带,浓浓的电影商业性元素,但是就算在这种追求下,还是能够感受到这张专辑的艺术品质,好的电影与好的音乐,一直都是相互呼应,这张原声带恰如其分的做到了。

这一轮,音乐大过电影

刘子骥
刘子骥 乐评人
推荐指数 12345

放下人声破坏美感的矫情,音乐总是比视觉体验更能直接的戳中要害。

虽然并不完全买单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的音乐消费套路与人生哲学营销,然而原声无罪,这张小有过誉作品的故事感与递进性还是有实力圈饭的。

音乐在电影中非常到位的扮演了催化作用,画面与剧情也成为在你欣赏这张原声时的一组具象的补充。导演与作曲学生时代开始累积出的默契,再次爆发,哈佛二人身体力行的再一次用成功学征服了大面积学渣。

最为值得赞美的,主旋律打底,随着影片感情线起伏,被作曲家弹簧式的再加工,效果不输质变的化学反应。本质上,这或许并不是一张可以满分或者收进经典的作品,但有能力拖大多数人下水,各怀心事的走一遭,依然算是高分高手。

对一个音乐人最大的赞美或许不但是不自觉循环,而是让人想恋爱,想跳舞。某种意义上,《爱乐之城》的音乐做到了。

  • Herman's Habit

    Herman's Habit

     

  • City of Stars

    City of Stars

     

一曲悠扬挽救庸俗

朱白
朱白 乐评人
推荐指数 12345

《爱乐之城》的故事本身不值一提,里面的爱情有荡气回肠之处,但那也是建立在庸俗价值观之上的煽情道具。倒是这部电影中的配乐原声,让纯真彻底地回归了一次银幕。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已经不再会去为那些灵动的、朴实的、真挚的音乐感动,更多的愿意在那些稀奇古怪哗众取宠的音乐里荡漾自己的思绪,然而,真正好的音乐,是不分新潮和老旧的。

从《Another Day of Sun》开始,这既有复古的意味,也有炫技的意思,将观众从凌乱而庸常的生活中一把拉进到大银幕所营造的哪怕虚假的唯美次序之中。

包括同样激昂的《Someone in the Crowd》和慢条斯理同时也响彻心扉的《City of stars》等等,从音乐本身来说,都超越了它的歌词和情景所要表达的含义,音乐本身挣脱了世俗的价值困扰,用淡然平静同时也接地气的编配,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感召力。

作为一部歌舞片,相比舞蹈的音乐部分,《爱乐之城》的配乐给出了相当高的分数,这也是将一部濒于庸俗的电影挽救出来的极佳创作。

读懂电影原声才能看懂电影

李嫑嫑
李嫑嫑 乐评人
推荐指数 12345

按照以往音乐文艺电影的市场反馈,《爱乐之城》可能会和《once》、《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那样遭到小众的热捧但未必可以成为市场主流的青睐,可《爱乐之城》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它比近些年所有的音乐电影都要火。

往往一部优秀的电影必然离不开优秀的原声,而《爱乐之城》的原声平均质量毫无争议的得到了广泛好评,其优秀在于原声制作团队对电影的年代背景、人物的分析、对不同场景的解读,都十分的贴切精准。

那么何为「贴切精准」?

首先原声配乐最先要考量的配器与作品基调是否符合电影的主题需求,针对这个年代背景的作品用什么风格更合适?用什么乐器更能凸显那个背景下的情绪?这些都是配乐老师需要斟酌的。

比如你在《爱乐之城》里听到的爵士,这就是为了凸显环境背景而故意传递的文艺符号,此时的观影群众并不需要多么的了解“爵士”,而是只需要知道电影里似乎出现了符合电影主题的音乐就够了。

包括像《Planetarium》这类配乐,作者显然想通过音乐手段营造浪漫的氛围,哪怕是一个再不懂音乐的人,基本都能读懂电影原声所要传递的信号,而这就是原声的价值和意义,它可以让电影增色、升华、转折。

比如末尾加入的管乐,就是为了再一次烘托情绪的厚度,让观影者明白这一段情节的「情感指数」是多少。

离开音乐的电影就像躯壳离开了灵魂,好的原声配乐可以让电影变得情感更加丰富、场景描绘更加立体,甚至导演还可以用音乐的手段弥补剧本的缺失。

  • Planetarium

    Planetarium

     

  • Summer Montage / Madeline

    Summer Montage / Madeline

     

温馨而浪漫,悠然爵士心

念安娜
念安娜 乐评人
推荐指数 12345

《La La land》显示出Justin Hurwitz的野心,或者说,他与Damien Chazelle的共同野心,他们才是那个要拯救爵士乐的人。

正如在片中所说:“如果你是个保守派,你怎么做一个革命者。”这显示出两位主创的音乐观与态度,也决定了整张原声大碟不可能一味萦绕于过去幽灵的魂魄而寝食难安,故而展现出了年轻的新锐张扬与时尚气息。

在曲目选择上这一点尤为凸显,除却Thelonious Monk一曲《Japanese Folk Song》与过去蜻蜓点水式的调情外,其他的诸如John Legend的《Start a Fire》及D.A.Wallach的《Take On Me》都更具新的冲击与生命力。

借了一个复古的壳,例如将洛杉矶旧式汽车阵列其中,而音乐却在文艺复兴中加入了现代技法。

John lengend本就是当红新式灵歌明星,塞巴斯汀在片中的一段电声钢琴Solo则是个神来之笔。

D.A.Wallach的《Take On Me》在灵歌唱腔上融和了上世纪80年代复古迪斯科明快的节奏与律动,恍然如“Roxy music”在21世纪的华丽还魂,却又无半分英式的颓靡,既充分满足了听众的怀旧情结,又不落于窠臼。

爵士乐属于未来,Justin Hurwitz与Damien Chazelle想做的事,是如何让濒临灭亡的这一乐种,老树发新芽,在新的时代延续传统并焕发生机?毕竟,不循常规才是这一音乐形式的精神所在。

在原创配乐上,Justin Hurwitz则显现出娴熟而老练的一面,充分表现出对一个典型好莱坞叙事故事的配乐掌控能力。

早在《爆裂鼓手》中,他对管弦乐编排技巧的能力便为人熟知,及惯于使用不同音乐形式烘托剧情发展。

踩着复古节奏向经典致敬,开场一曲《Another Day Of Sun》在洛杉矶的蓝色天空下便先声夺人,接下来则是《City of Stars》及《Mia & Sebastian's Theme》主题音乐随着剧情潮涨潮落般的不同形式交互呈现,犹如一部多声部复调交响曲,结构完整而有律,而细节之处亦然动人,多采用钢琴伴奏来过渡剧情发展,衬垫戏剧冲突与张力。

譬如塞巴斯汀与米亚争吵时充满紧张与不安感的爵士配乐及诸多浪漫动人百老汇舞曲,穿插得小巧而富有心思,整张大碟的风格亦趋向于多元和统一。

总之,紧扣主题、变化多端同时显现出不俗音乐水准,它满足一张优秀电影原声大碟的所有条件,奥斯卡最佳配乐实至名归。

 

另外,Justin Hurwitz与Damien Chazelle在哈佛时是室友及同一乐队成员,这对最佳拍档,自出道以来三部电影关于爵士乐,如此偏执,或许是出自那份共同的对电影与爵士乐无以言喻的爱吧。

原声专辑跟电影一样,
都是“梦幻”经典

赵南坊
赵南坊 乐评人
推荐指数 12345

即便《爱乐之城》没能成功收获奥斯卡小金人,但电影依然是民众心中的现实经典。

同样的句型还可以套用很多内容,比如:即便Emma Stone 和Ryan Gosling不具备科班实力,但两位的演唱依然撩人。以及,即便原声专辑的体量不及电影,但这并不妨碍专辑发光发热。关于电影跟原声专辑的关系,可以说专辑是依照电影剧情订制创作的;也可以说电影是为专辑歌曲拍摄出的长篇幅MV。

总之,这两者间,是某种“共存互荣”的关系。

对于电影的赞美已经足够多,每一句都适用于原声专辑。这是因为,原声专辑跟电影气质相同,都是“梦幻”经典。

这首先得益于“构造”层面的匹配,专辑中的歌曲完全遵循电影剧情走向。这不难理解,毕竟,对于一部歌舞片而言,其中歌曲本身就是情节构成的关键。所以,单纯感受原声专辑时,同样会产生复盘电影剧情的即视感。

从这个角度说,跟众多主流商业片原声专辑热衷于网罗各种互不相干的歌曲打造盛宴的套路不同,《爱乐之城》的原声专辑本质上是严肃的艺术创作。

诉求是紧贴电影内容,并且自成体系。如果想象力足够丰富,完全可以凭借听专辑来还原出电影中的各段情节。

专辑里,个人最爱的作品是《Epilogue》。时长7分39秒,打造出“巨制”的丰富和宏大,帮你用耳朵“听”完电影剧情。

作品开场依靠《Mia & Sebastian’s Theme》导入,随后先后加入歌曲《Another Day of Sun》以及《Audition》的变奏。从编排的角度讲,这首乐曲承载住整张专辑的精华,有种在其中度过整部电影时光的体验。

最精彩的在于各种“戏剧冲突”的设置,节奏变化以及旋律转换直接促使情绪波动,虽然只是简单处理,但最终的调度效果相当明显。

此处,必须膜拜歌曲以及整部电影的作曲者Justin Hurwitz。年仅三十的大师级人物,掌控电影以及原声专辑的整体调性。

此外,值得肯定的还有电影的两位主演,Emma Stone 和Ryan Gosling以演员身份进行演唱,真切“带入感”保证他们对歌曲演绎的到位。

唱功显然不是重点,毕竟这两位都无法通过纯粹的技术来进行艺术诠释。他们依靠的是近乎于原生态的真实。这里就要提到专辑里流传度最广泛的《City of Stars》,这首“记忆点”显著的歌曲,最突出的就是“简单”。

Ryan Gosling的演唱类似于“低吟”,不粉饰也不造作,保持纯粹直白的输出。但效果却出奇美妙,尤其在整体“梦幻”的氛围里,这种直白反倒呈现出某种“超现实”的艺术感。

这首很简单的吟唱歌曲注定具备BGM(背景音乐)的功能,而其中所传达出的意境是这样的:拥有BGM的生活也许会显得梦幻,但梦幻的东西都值得坚信。

  • Start a Fire

    Start a Fire

     

  • Engagement Party

    Engagement Party

     

色彩十足的一张原声带

一蔷
一蔷 乐评人
推荐指数 12345

评价这张专辑,不能因为《爱乐之城》奥斯卡的光芒而人云亦云的给予高度一致的好评,可是很无奈呢,这张专辑就是让人高度一致的觉得好,即使如果它并没有获得奥斯卡奖。

这是一张充满色彩的的原声带,和电影同出一辙。有忧郁清澈的蓝色调,也有浪漫温馨的紫色系,还有充满激情浓烈的黄色……

如果说《爱乐之城》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充满色彩的画面感,无论是影片本身的影像成形,还是音乐直接带给我们的画面感,这种随着音符流入脑海中的色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质感画面,让人挥之不去。

在这片La La Land 的土壤中,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LaLaLa” 跟着哼唱起来。我喜欢这片名字叫“La La Land”的音乐土壤。

  • Epilogue

    Epilogue

     

  • The End

    The End

     

听觉享受,每一首都是故事

一宣
一宣 乐评人
推荐指数 12345

从《LA LA LAND》的开拍就已经无比期待成片,非常惊喜它被国内引进能坐在影院欣赏,毕竟作为一部歌舞片需要极佳的观影效果,如果说电影在剧情上面有不足,那么原声带可以说几乎首首是精品,先说《City Of Stars》,作为本部电影最红的单曲,它一定是很多影迷心里的挚爱,具有心灵鸡汤的效果,不担心Ryan Gosling的唱功,毕竟玩过乐队,只是原以为Emma Stone的嗓子不够美,但俩人合唱版本令人惊喜。

《A Lovely Night》一响,满脑子都是男女主角在山顶跳舞的画面,全是浪漫的味道;其次要推荐的是《Epilogue》,因为这首配乐能带你听完整个电影,集合了所有重要桥段的画面,竟然还有泪点。不过个人偏爱的是John Legend的《Start A Fire》 ,一直都传奇哥的粉,整个人都能听活了,和声部分更是感染力超强,他作为电影的监制,也没有没有让人失望。

好听的歌曲和配乐推荐不完,每一首都是故事和精品,绝对值得收藏!

好基友就该互相成全

内陆飞鱼
内陆飞鱼 乐评人
推荐指数 12345

《爱乐之城》大热,音乐占了很多分,不管你有没有从中听到原汁原味的爵士乐,你都会被里面热情似火的气质迷倒。

其实爵士乐只是一种梦,片子更多的还是流行色彩的爵士乐,主题歌《City Of Stars》就偏向了传统的抒情,钢琴背后只是有些梦幻的色彩,约翰·传奇在里面演了恶人的角色,他把爵士乐带上了电音,多了电子节奏,以及载歌载舞的POP元素,他是成功了,至少让爵士有人听了,而男主角最后开的俱乐部,倒是奢侈极了。

《爱乐之城》是导演、配乐,两个85后联袂协作的成果,在处女作《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和上一部《爆裂鼓手》之后,他们第三次合作,再次给人惊艳。

配乐贾斯汀·赫维茨和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既是室友,又是乐队伙伴。想想,都是喜欢音乐的人呢,而且都有一颗复古的心,他们拍的电影,都没离开过音乐,这次驾驭《爱乐之城》这么大投资、大卡司、高难度的片子,两个人成功了,一个得了最佳导演,一个到了最佳配乐,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对电影的热爱,都超过了很多人,期待下一部更精彩的表现。

一场舒畅的音乐之旅

沈巍峰
沈巍峰 歌者盟CEO
推荐指数 12345

作为一部优秀的影片《爱乐之城》个人认为它的故事其实并不新鲜,甚至还有些老套;不过优美的画面、梦幻的舞蹈,以及动听的音乐足以让你忽略故事上的不足。

这张原声大碟,即使没有画面的支撑和舞蹈的配合也依然可以震撼你的心灵。整张专辑无论是歌曲还是纯音乐以爵士为基调,简单而又感性,很有画面感。

比如《Another Day of Sun》这首歌,歌舞的风格,节奏轻快,旋律悠扬,在演唱上则很好的诠释了传声靠前的重要性,亲切而又自然。而这首《A Lovely Night》是一首很有情调的歌曲,低沉的声线一开口就让人陶醉。

在这儿也想要再一次提醒喜爱低音的声乐爱好者们,唱低音时也是有高位置共鸣的,并不是一味的把声音往下压,这样的话声音就会很闷,不够通透。

统筹|孙腾 责编|王琪 策划|王琪

QQ音乐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