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第一季到第四季“中国好声音”,组合历来都是一个极其小众的群体,甚至在今年的“中国好声音”舞台盲选阶段只出现了“晨悠组合”这一队独苗,但也在那英战队battle赛就被淘汰。“中国好声音”为什么出不了“中国好组合”?倒不是导师对组合有偏见,而是在好声音这种追求声音个性的舞台,组合有着音乐多元性天生的弱势。尤其是 Battle考核战上,组合偏重和声特质,决定了他们只能追求和声的完美,而无法用高音和锐度来凌驾于歌曲之上,所以自然而然就会从音量的角度被对手比拼下去。盘点“中国好声音”曾经出现过的组合,你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出局,其实也都有着必然的规律。

  • “晨悠组合”同样走的是和声路线,声音干净、细腻的她们,也能在第一时间留下一个非常精美的印象。但也是这个类型的老问题,两位女声没什么太大的差异性,歌曲适应的范围也比较窄,不可能尝试多种风格的作品,也让她们的可塑性不是很强。要知道“中国好声音”毕竟是舞台,没有那么多的文案和企划来像做“小虎队”或“S.H.E”那样的经营推广,组合只能靠音乐上的抓眼程度来取悦导师。

  • Robynn & Kendy和“阿蜜丝女孩”有差不多的问题,虽然她们的曲风更清新,和声更精妙、细腻,而且还有吉他弹唱,但两位女孩差异不大的声线特质,却让她们的一加一,最多只能得一点五而不是二。与此同时,Robynn & Kendy音乐的可变性也不高,很多时候感觉听她们唱完全不同的几首歌,最后出来的都是一种感觉,这种特点也确实让她们无法在“中国好声音”舞台走得更远。Robynn & Kendy最终也成为“中国好声音”历史上走得第二远的组合,止步于四强的她们,在16进4的一战中,战胜的恰恰是另一个组合“苹果园”,这也成为“中国好声音”历史上唯一一场组合Battle战。

  • 作为一个男生唱女声的组合,“苹果园”最突出的还是这个假声概念。这种概念也会让组合在第一时间,就给人留下惊艳的印象。但另一层面来讲,因为整个组合的立意和精髓,都集中在这一点上,也让他们后续没办法给人带来惊喜,几乎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唱所有歌时的模样。女声让“苹果园”惊艳,但女声也让“苹果园”束缚。这一点就不如个人参赛自在,可以呈现不同的音乐状态,但对于“苹果园”来讲,就容易乱套了。

  • 第二季“蘑菇兄弟”,也是“中国好声音”历史上走得最远的一个组合,他们在成为哈林战队学员后,直到进入四强才被金润吉淘汰而无缘战队冠军。“蘑菇兄弟”的成功在于他们音乐形象的鲜明,乡村音乐加布鲁斯原本就在选秀舞台有比较高的辨识度,组合的功能又让他们将吉他、口琴这些标志清晰地表现出来,而不限于乐队老师之手。再加上两位成员的造型和舞台互动能力,也让他们直到现在都是“中国好声音”出道的一支代表组合。

  • “你我及他”是“中国好声音”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导师转身、没有参加导师战队考核的组合。就像哈林导师评价“你我及他”的《过火》那样,这首歌曲同时包括了创意、和音、编曲和演奏四大部分。而那英导师则更是一句话道明了真相,“声音太一般了”。的确,像“你我及他”这样能弹能唱的组合,还是更适合去“中国好歌曲”这样的舞台。而“中国好声音”对于声音的考核标准,也让他们的音乐没有用武之地。这也是很多组合对报名“中国好声音”望而怯步的原因,因为组合通常除了和声类型之外,更多的还是乐器、创意之类的类型,而这显然不是“中国好声音”的菜。当年如果“达明一派”来参赛,说不定也就被灭了。

  • “阿蜜丝女孩”虽然是来自台湾原住民的组合。但这个组合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两位成员的声线太接近,唱法也雷同,和声的编写更是太中规中矩,这种差异感的缺失,也让她们的和声组合显得很平,失去了组合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和意义。再回看她们Battle战中输给王克的那一段,无论是R&B的节奏感,还是王克那一段男唱女的京剧假声,完全就是失败。

  • 由孙佳欢和唐宁组成的“佳宁组合”,也是“中国好声音”历史上第一个登台的组合。两名成员因为都是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的科班生,因此初次亮相就来了一首美声版的《The Prayer》,一时技惊四座。不过在导师考核战中,他们却在和权振东PK《冬天来了》时败下阵来。虽然两位歌手都有很精准的声线和精妙的和音,但流行唱法的权振东,却可以用嘶哑和磁性的嗓音,带来流行音乐的感性。相比而言,“佳宁组合”的音律完美性,最终也只能起到一种伴唱的作用。而历史上,其实你可以回想一下,在流行音乐的格局里,让流行和美声合作,占便宜的总是流行。

统筹:孙腾 策划/责编:胡与典、张茜雅 撰稿人: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