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评审团

2016
推荐指数

年末惊喜!宫阁玩转EDM 打开华语乐坛新视野

索尼音乐"年度重磅新星"宫阁首张专辑上线。这张完美融合了EDM、Hip-hop、弦乐抒情等音乐风格的全能大碟由宫阁一人包办全部创作与制作,专辑以宫阁的名字《GONG》命名,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宫阁来了!

播放全部

爱地人著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华语终于也有像样的EDM了

宫阁是今年我最期待的专辑之一,也是我最看好的国内音乐人之一,甚至我还认为,宫阁是中国EDM音乐未来最重要的音乐人之一。

此前对于宫阁的了解,主要还是源于黄子韬的专辑。因为在那其中,宫阁参与了一些作品的创作和制作,之所以对他留下印象,是因为在那张有国际友人参与的国际化EDM专辑里,宫阁的工作混入其中,竟然没有任何的突兀感,也不影响专辑的整体感。你懂我说的吧。

《GONG》也是一张真正用当代EDM逻辑制作的华语专辑,迷离的音效,科技感十足的音效,都让专辑听起来很洋气。比起几年前那些华语舞曲来,《GONG》的音乐无论是节奏还是音色,都更为自由和充满氛围感,尤其是节奏部分,也更多融入了整体的音色,而不再和旋律形成一种疏离感。

《懂我说的吧》这种结合摇滚的表达方式,也说明现在这个阶段的宫阁,在音乐创造力上的多元融合野心,这也应该是这个年龄的音乐人应该做的事情。用EDM来表达抒情的内容,宫阁的《总有个人》,更是一个不错的示范,从此后传统的芭乐情歌,很有可能成为一种传说。

当然,对于一个新晋的唱作人来讲,接下来的宫阁还需要在Flow上,更突出自己的棱角,以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另一方面,宫阁在歌词的表达上,还是留于EDM和Rap的常规套路形式,如果能突出音乐的文学性,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有时候音乐是需要文学来互补甚至勾勒的,比如方文山于之周杰伦。

查看全部乐评

哎呀,手机呢?

宫阁

吴佶 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宫阁的任性趣味之都

泱泱北京,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色调。悲观北漂会见到一个忙碌且没有任何希望的灰色雾霾之城;乐观的年轻人眼中这是一个充满了坎坷和希望水天一色灿烂中的平原。在宫阁的眼中,娱乐圈无论好坏美丑,都与他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他在自我的趣味中观察着缤纷的生活,构建自己的趣味之都。跟着他的节奏听着自述般的歌词,你总会不自觉地被带入到他的思维中,满眼色彩纷飞,蜜汁微笑不自觉的爬上嘴角。他是一个开朗的自闭症患者,看到一个乐高的世界。

查看全部乐评

总有个人

宫阁

蘼迷猫知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国际水准,前途无量

这极有可能是华语乐坛的下一位流行小天王,近几年的华语乐坛终于出现了一位一出道音乐就与欧美当下流行曲风在同一个频道上的新人,以国际水准的EDM作为音乐主线,自然舒服的演唱、行云流水的说唱flow、言之有物的歌词以及无奈的自我调侃都将宫阁的艺术人格鲜明的树立了起来。在华语歌坛整体大环境还沦陷在那些苦大仇深、老调重谈的抒情Ballad中时,宫阁直接用编曲信马由缰的future bass把他的同行小伙伴们甩出了十条长安街。

查看全部乐评

Your Body

宫阁

念安娜 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不妥协的才华,玩转EDM

将欧美音乐与华语音乐完美融合,于是我们听到了一张踏着EDM流行风潮的年末大专。专辑整体制作似一气呵成,开篇的《Intro》,电音化的人声配合热闹的合成器填充似乎预示了整张专辑的走向,结尾的《最后的信》,对人生的思考又加深了专辑的概念性,仿佛告诉大家他不只是会玩音乐,也是个洞察人情世故的暖男。两首歌,一头与一尾,轻快与安静,旋律与歌词,可谓诚意满满。

循环播放你会发现这些年欧美音乐对宫阁颇具影响力,一人独自担当词曲创作,打造出来的氛围既洋气又时髦,中间穿插的抒情慢歌又妥帖照顾了国内听众。比较喜欢的有军鼓开场的《My Name Is (宫阁)》;异域风情味十足的《哎呀,手机呢?》;说唱带来遐想的《同系列产品》......特别是和Melodia合唱的一首《雨噼里啪啦下》,前奏的雷雨声一开场不禁暗示着当下小青年各种纠结的情感,随后男声与女声交织,瞬间爆发出别样的细腻,走心的同时也会不自觉脑补生活中的自己。

整张专辑除了让人跟着摇摆的节奏,还有就是宫阁的演唱部分,他对歌唱技巧的娴熟拿捏甚至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和时下随大流的口水歌略显不同的是这张专辑的整体制作华丽、独特、新潮、个性。你可以说不具备传唱度,也不能带来商业上的成功,但是包揽词曲,毫不俗套的过门,合成器的灵活运用,宫阁确确实实的努力认真的在创作音乐,研究音乐,他的这种态度相对当下一群追名逐利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故而是不是有记忆点,有传唱度,有商机,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不妥协的才华,玩转EDM。宫阁,前途无量啊!

查看全部乐评

拿你没辙

宫阁

老杨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年末乐坛的最大惊喜

等了一年,华语乐坛再出爆款,宫阁的首张专辑《GONG》不简单。说宫阁是新人,也不太准确,毕竟他的才华在圈里已经被认可,而且与多位大咖都合作过,也有成熟的广为流传的作品。这次冲出幕布走上舞台,是万众期待的结果。宫阁的编曲能力在华语乐坛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无论是EDM、R&B、HIP HOP,他都信手拈来,并且都能巧妙的融入中国元素。当然,从幕后走出来的歌手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过分着眼于制作,会不停地给歌曲做加法,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宫阁炫技。不过,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告诉世界我有才华,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并没有错。

专辑的《Intro》是好久没听过的《Intro》。现在是单曲时代,基本上不再重视阐述制作思路和唱片思想的总纲了,再有,现在的专辑高度工业化,就像以前崔健老师说的“行活”,整张专辑都是拼凑的,哪有什么思想可言,不过宫阁的这张不一样,天马行空的放,但收的很漂亮,风格融合的狂野,但该谦虚的地方需要谦虚。推荐《My Name Is(宫阁)》,军鼓开场,气势磅礴,EDM编的工整有力量,是教科书的歌曲范本。期待宫阁加速成长,因为华语乐坛太需要这样的作品。

查看全部乐评

Intro

宫阁

李嫑嫑知乎知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潮流风向标:音乐技术宅的初登场

2015年~2017年已陆续涌现出许多原本被定位在幕后,却又不安寂寞选择发片出道的音乐人。宫阁就是其中的一位,也是2016年最后一批中的索尼新星。

宫阁的音乐表现欲望很像曾经刚出道时的吴克羣,他在首专第一首《My Name Is (宫阁)》就运用了繁多的音乐制作手法去展示自身的硬实力,不论是电子、R&B还是嘻哈,似乎对他来都不是什么难事,短短的几小节就描绘出偏欧美工业的味道,这对于首次发专的宫阁是很有益处的,可以帮助他迅速匹配捕获属于自己的听众,这与方大同等音乐制作人的惯用手法类似。

整张专辑听下来之后这种“欧美电子”的气质愈发浓厚,宫阁的作品与国内同类作品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他对自己的制作掌控力十分纯熟,他的编曲和制作已经成熟到可以被归类到「欧美」的程度。反而他的人声辨识度并不特别高,制作和编曲的比重却成了这张首专的重头戏,仿佛这是一张音乐技术宅的炫技秀。在科技与音乐如此密切的今天,相信宫阁的音乐在未来会越来越成为引领潮流的风向标。

查看全部乐评

最后的信

宫阁

慈禧太厚 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GONG力够强,怎么可以退后欣赏

在这张专辑《GONG》出来之前,朋友就在和我推荐这位宫阁了,陆陆续续在一些大咖的专辑或单曲里看到过他的名字。当时已经觉得若时间再久一些,他的编曲会洋气。一年后,朋友还在说,快看,宫阁出单曲了。连他出专辑,我这位朋友都在不遗余力的和我推荐,让我仰天长叹:铁-粉-啊!

《GONG》这张专辑的适口性总体来说,还是相对不错的。Intro,中间的EDM制造的迂回式的旋律波动,攻击力很强劲,会让我有一点心脏承受不来。随之而来的《My Name Is(宫阁)》,更是直接的把自己的招牌全面打出来,没有委婉的介绍,歌词更是嚣张,不给听众退后一步考虑的机会。我个人喜欢的歌曲排名《哎呀,手机呢》、《镜子里的我》、《我想你了》、《同系列产品》,丰富的EDM元素和大量的人声采样,贯穿了整张专辑,运用的十分出色,虽然偶尔也有让听者有一点杂乱的感觉,但并不影响他的欧美流行音乐口味的纯正贯彻,也看得出他的非常扎实和宽广的音乐阅历,而宫阁全面包揽词曲唱制作录音,等等所有一张专辑里所有的工作,更让人看得清楚他的音乐野心。89年的创作人,如果不这样用力过猛,在现在这个时代,那还怎么熬出头呢?专辑中的两首ballad歌,大家就可以当做是疯狂后的短暂休憩吧。他的音色让我想起韦礼安。没有了锐气和攻击力的宫阁,好像在慢歌中仍然无法让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但无妨,这对我来说本来只是调剂。《同系列产品》的MV,我一定要表达一下我的不喜欢,内容表达要的太多,反而失去了张力,也让宫阁变成了Underground的音乐人品牌,这点和整张专辑企划的调性似乎并不搭配。而两段skit,好吧,我能理解放在这张专辑里,是可能只是他的一种黑色幽默,只是把市场看的如此不屑,会让我觉得宫阁的攻击力和傲气参杂了少许的怨气,让我会有一点遗憾。

查看全部乐评

所以呢

宫阁

一蔷知名乐评人、媒体人

推荐指数
分享

太全能的新小子

打开播放器,停留之前单曲循环的《July》,听完余留部分,打开这张专辑,一点都没有心理预感的减分感。如果说《July》是2016年我最喜欢的电子节奏单曲,这张专辑是2016我最喜欢的电子节奏音乐专辑。而且宫阁几乎全能包办了整张专辑,一个人一个厂牌。

都市电子风格的音乐是最能代表中国当下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的口味,他们受日韩欧美文化的影响,接受信息的细胞已经从互联网及世界各地发散吸收后又回到中国这片土壤里生长。相比前些年网络风格和主播DJ风格的以“非主流”的方式造成了主流的影响,都市电子风格的音乐也逐渐独辟出引领年轻一代的听觉胃口的潜行主流。听完这张专辑,我觉得有人会可以将这块音乐做好了。每一首歌都值得听,如果非要选择一首最佳,《哎呀,手机呢》歌词节奏都很有趣。To宫阁:也许你是个双子座,对于这张专辑,新鲜度满分,期待持续力。

一句话:近几年最喜欢最有潜质的一位优质音乐新人。

查看全部乐评

My Name Is(宫阁)

宫阁

刘子骥知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有点儿意思,差点儿意思。

对于大众来说宫阁是新面孔,而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确认他的野心。挂上EDM的快线,国际化,年度新人等各种标签与其并列出现,很强势,让人猎奇。花哨的编曲技能被放大,放低了作曲上的弱点:大势之下,《GONG》更像是一快吸收能力极强的海绵,藏着很多炫技与调侃、自嘲,年轻味道。投放在华语范畴,这张唱片算得上是逆流而上的新角色,有点时髦,有点任性,有点大胆,有点穿越雾霾的野心。但是纵向生长,依然稚嫩,很多的大距离和短板,可能无限。能否平衡好自己的角色,藏拙,出新,往前迈步,是宫阁下一步需要去去想做的。华语乐坛冒出这样一个有杀气的凶猛动物,是本年度值得点赞的惊喜。更多可能,我们愿意等。

查看全部乐评

镜子里的我

宫阁

赵南坊 知名媒体人

推荐指数
分享

或许,技术大牛配搭特色歌手会更加出彩

宫阁在制作方面的才华呈现出炸裂式喷薄状,专辑《GONG》根本就是全程炫技的产物。尤其他在EDM方面的修炼,可达国内翘楚级境界。《GONG》本质上就是个人才华全方位展示,以EDM为主线,配搭说唱、R&B等等乐风,打造出极具听觉冲击性的效果。这张专辑就是标准的技术流派,可为大众普及国际化音乐潮流以及向同行提供学习榜样。在这方面,技术大牛宫阁可谓是绝对权威。强悍表现具体通过两方面展示。首先是对于技术的实际操作,这点每首歌曲都在突显,创作以及制作过程就是标准的工业化调试,思路清晰而且手法精致。其次是超前视野,宫阁的着眼点绝非制作出流行专辑,而是将国内流行音乐的标尺太高一个档次。这么说或许显得过于浮夸,但至少“跟国际接轨”,这是他技术的核心诉求,即,力图在现有水平支持下实现国际上通行的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技术方面的极度强势,引发的缺憾同样明显,那就是在“演唱”方面的黯淡。这位技术大牛并不能够将彻底通过自身的表现力实现技术所预期的效果,其中“演唱”层面的疲软是硬伤。按照国外惯例,制作人通常选择跟辨识度强烈的歌手合作,由此达到“强强共赢”的效果。但在《GONG》里,演唱方面是存在缺失的。歌曲《My Name Is (宫阁)》里,侵略性强烈的电音节拍在的演唱的配合下,失去原始动力。《镜子里的我》整体氛围处在“异域”频道,本可以奉献出“在别处”的体验,但是特质不够的人声进入后,整体氛围有所削弱。此外,诸如《我想你了》这类偏抒情的歌曲,同样因为人声表现力的局限而丧失部分魅力。问题已然相当清晰,这张在技术层面能够达到满分的专辑,因为歌手本人的某些能力受限,而有所失分。当然,自己担当主唱或许是无计可施后的某种补救措施。毕竟,在国内,能够完整诠释出宫阁个人所想要营造出的专属气氛的歌手,实属稀有。

查看全部乐评

我想你了

宫阁

内陆飞鱼 著名乐评人、书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才子出宫了

宫阁《GONG》专辑是岁末一个小惊喜,在编曲愈发程式化,唱腔趋同化的华语乐坛,这个刚刚出道的年轻人,似乎点着一股旋风,在曲子上,带着美式流行与韩式流行的热闹鲜活,但是在骨子里是实打实的华语专辑,在自由切换的EDM曲风上面,游刃有余,不抒情,不滥情,真挚自然,是宫阁的厉害之处,未来可期。

查看全部乐评

懂我说的吧

宫阁

SEAN某知名音乐平台主编

推荐指数
分享

才华还需更勇敢

宫阁非常想把欧美流行音乐理念放在自己的这张专辑上,在《镜子里的我》、《我想你了》以及《哎呀,手机呢?》都有所体现,综合来说,诚意与努力都可看见,但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多少对于一个新歌手来说,有点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不同当年的王力宏来说,能够把欧美的音乐编曲与中文非常自然的结合与突破,而这张专辑,总觉得是不是翻唱,在突破层面来说,还有一段路需要走。

查看全部乐评

雨噼里啪啦下

宫阁

往期回顾

《我们曾相爱》:这一路,我的爱情故事你都懂

第204期 2017-01-03

《飞行器的执行周期》:一个你听了就想要珍藏的好声音

第202期 2016-12-27

《MADE》:有一种影响叫BIGBANG

第201期 2016-12-24

《Black & Golden 黑金》:尚雯婕就是厉害啊,不服来辩!

第200期 2016-12-20

《王者之路》:“荷尔蒙鲜声团”BBF为青春活力献声

第199期 2016-12-17

2016-12-31

统筹:孙腾   策划:王琪   责编:王琪

QQ音乐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