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澄澈、舒适轻柔这些词,都可以全部拿来形容这位来自瑞典的女歌手Sophie Zelmani,她的歌几乎清一色都是助眠的好伴侣,大概喜欢她的人,也正是喜欢她这样万年不变的风格吧,虽说很难挤进主流商业圈里,不过她一直以来都如此云淡风轻,以及坚持做自己,写自己的故事、唱自己喜欢的调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毕竟能坚持自我不被利益熏陶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她做到了。
新专辑《My Song》依旧是她的北欧民谣风,依旧推荐放到睡前或者午后听,有节奏稍微轻快的《The Happy Woman Cries》、《Bless me》和《Dreams Are Better》,也有舒缓的《When Times Are Bad》、《Something More》,整张专辑都是满满的治愈系,一直以来就对这样轻柔的声音毫无抵抗力,平时听多了主流音乐,偶尔也需要这样的小众清流来缓解压力。
My Song
Sophie Zelmani
Imagine
Sophie Zelmani
这是一张让时间静止的专辑,北欧民谣带着气候般的清冷袭入内心,可是就算冰冷,却会在渐渐冷却的内心,慢慢的回暖,怦然心动的春风拂面。这是情绪唤醒的音乐,干净的吉他和弦,温暖甜美的声音,巧妙的钢琴渐入,《My Song》的美妙,就如给了耳朵一次清爽的旅行,just for me。
《Dreams Are Better》的慵懒感,还是舒服的吉他和弦,沉醉在这音乐的迷幻中。Sophie Zelmani善于表达这种缓慢的情绪,安静又温暖,这也许就是北欧的天气下,带来的反差,也许这就是环境带来的音乐。
Bless Me
Sophie Zelmani
在独具特色的“流行音乐语言”方面,国内有王菲,国外有Sophie,她们都具备输出流行音乐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会让流行作品变得“独一无二,声色俱全”。当这些声音打到听众的耳朵时,听众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像被小雨沐浴过的样子,这种温柔而冷静的力量,是这个时代的难得的天赐。
Sophie最擅长并非是流行创作,换个角度说,她更擅长的是「音乐表达」,她渴望通过自己的音乐感受力去记录生活中的所有故事,哪怕是一瞬间的心情也会被Sophie写成一首歌曲。有时温盈如《Dreams Are Better》,它单纯的记录了梦境与真实的爱意写照;有时轻快如《The Happy Woman Cries》,它记录的是每个温暖的美好时光,让人感到舒适惬意。
Sophie有让人羡慕的一点,她可以自由自在地通过自己认可的形式去和这个世界对话,而不是为了迎合歌迷迎合市场去写一些抓住了耳朵却实质空洞的流行歌曲。
Dreams Are Better
Sophie Zelmani
无论环境如何改变,70年代出生的Sophie Zelmani在新专辑中始终保持着浓烈的个人色彩,这也难怪有着同样自信和个性的王菲会翻唱她的《Going Home》。 整张专辑浸泡在苏菲浓郁的个人色彩中,在如今多半以迎合市场口味变化的大环境下也算是另一种坚持自我的创作。
当然在创作的道路上苏菲同样也没有偷懒,从专辑同名歌曲《My Song》的编曲中就可见她的用心。《My Song》以北欧小国独有的舒缓与悠闲为基调,但是节奏编排上与以往专辑主打歌曲相比更具轻松感。但为避免歌曲过于活泼,作曲部分巧妙地利用和弦走势控制氛围,在2分17秒处加入戛然而止的伴奏空拍,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既展现了苏菲本人低吟浅唱的气质,又在接下来的和弦走势中活跃了整首歌的气氛。
仔细聆听不难发现苏菲的演唱并无特立独行的新锐技巧,简简单单,且有意无意的流露出生活中的色彩,时而安静、时而放纵、时而颓靡不振,时而文艺治愈。她的歌曲似一杯夏日午后的清茶,《My Song》的制作更是将这种深度推崇到了极致。
When Times Are Bad
Sophie Zelmani
Sophie Zelmani是名副其实的“老将”,专辑《My Song》就是民谣圈“老将”上班打卡式的最新作品。时间到,该出面亮相,仅此而已。修炼到“老将”的段位,创作方面的事情就会逐步趋于“平和”,即,进入到玩味的状态里。这种状态具体表现就是,在自我舒适圈里尽兴玩乐,尤其是在极其私人化的审美体系里倾情深耕。《My Song》从专辑名称已然传达出这种玩味的意味,表明,其中都是彻底个人化风格作品。这是对诸如“市场”和“权威”这种外部评判标准的拒绝。谢绝动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作品质量,只为那些愿意静心聆听的耳朵提供悦耳音乐。
开场《Bless Me》即刻宣告进入“个人秀”时段,其中所有情绪和表达都只对自己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讲,《My Song》其实就是Sophie Zelmani的个人自传。在这里听懂这位歌手的感悟,在这里听懂古典民谣摇滚。这里重点描述后者。
关于《My Song》的风格,基本是“成人流行”跟“民谣摇滚”的合体,简单说就是。通过成人的口径来演绎民谣。这种融合的最大亮点就是古典派韵味。在当下,这是失传的艺术。只有在老辈艺术家们的作品中,才能够真正体验到。此处,不禁想起David Bowie和Leonard Cohen以及Prince等诸位仙逝的前辈。以上都是古典派的忠实代表,大师悉数退场,就是古典韵味在现代语境中的缺席。
索性还有诸如Sophie Zelmani这般坚守在一线的唱作人“捍卫”古典派的岗位。今番的《My Song》蕴含着某种卫道士信仰的意味,传达着古典民谣摇滚的信条。他们相信“温和”是最佳姿态,专辑全程都在平稳的情绪中行进,喜怒哀乐都拥有同样的情绪波谱。往深层次讲,这是作为“个人”的修养,历经世事后那种淡然是一种财富。他们还相信“玩味”是最佳表达方式。
这说的是,在某种私人化的创作闭环里,反复打造。专辑里歌曲拥有几乎相同的范式,每首歌曲都像是其它歌曲经过细微调整复刻出的“同款”。在专辑,这个整体语境里,这种反复造成的就是玩味的效果。换句话讲就是,歌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尽情享受。对于围观群众而言,这种沉浸是难得的幸福。
The Happy Woman Cries
Sophie Zelmani
在Sophie Zelmani这个问题上,真是要感谢王菲,因为如果不是她把《Going Home》翻唱成《乘客》,又有多少人能从浩瀚的欧美乐坛里,找到这么一位来自北欧的民谣唱作女歌手呢?
当然,Sophie Zelmani的音乐一直会给人一种问题,就是同质化、同质化、同质化。很多时候,她的音乐都会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就是一张专辑就是一首歌,几张专辑就是一张专辑,当然也等于一首歌。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其实《My Song》还是这样的专辑,还是这样的“一首歌”。
所以,想要Sophie Zelmani如你所愿那样突破的歌迷,就可以退下了,因为这同样不是一张超越自我、玩转多元的专辑,整张专辑依然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依然也还是在Sophie Zelmani自我的轨道上,低吟浅唱,有着可以治愈、甚至催眠的“力量”,从任何歌曲都能切入,都能开始循环。
当然,和以前的Sophie Zelmani一样,虽然她的音乐表面上来看非常同质化,但实际上,她还是尽可能在同一种音乐属性的基础上,调配出了不同的可能性。像《Bless Me》里的键盘与鼓点相呼应,也给朴素的民谣旋律,以及Sophie Zelmani慵懒的声调,添上了许多亮色和力度。《When Times Are Bad》甚至有点Soul和Gospel的味道,也让明亮的旋律线,在气质上变得更为开放和大气。
这些细节上的精雕细琢和匠心,虽然不足以让Sophie Zelmani的音乐改头换面,倒也保证了那种周而复始的无聊和枯燥感。况且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其实有像Sophie Zelmani这样坚持自我的歌手存在,也不是一件坏事,在擅长的领域做出最好的效果,是从什么时候变成坏事来着……
No Victims
Sophie Zelmani
整张专辑风格清新淡雅,犹如春风拂面;特别适合温暖安静的午后,配上一杯醇香的咖啡,真的很惬意。Sophie Zelmani的声音亲切细腻,宛如一位知心老友,分享着彼此的心情;这种轻声吟唱,娓娓叙述式的表达很能俘获人心。
特别推荐《Bless me》以及《My Song》,真的很有感觉,值得细细聆听。Sophie Zelmani的发声点很清晰,传声靠前,咬字和发声分开的动作做的很到位,整体的比例均衡,适合声乐爱好初学者学习借鉴。
This Prison
Sophie Zelmani
舒服的,亲近的声音。无害,无侵略感,又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功力隐于无痕。放空自省的背景,亦是咖啡空间里最安心的打底,懒洋洋,阳光有点晃眼的画面。许多人因为早年的《乘客》《花事了》,试图在Sophie Zelmani新作品中去寻找关于王菲的慰藉。
这个通道虽然看似逆流,但结果却不会让人失望,《Imagine》《This Prison》都可以嗅到熟悉的味道。我们大抵可以对Sophie Zelmani不吝赞美,当一切周遭被时间推赶着,而总有那么一批人,勇敢的沉淀,不急躁的翻新更迭,不慌不忙,像午后时分散在房间墙壁上的光影,存在着,不被瞩目却耀眼,有点令人羡慕。
I Wonder
Sophie Zelmani
犹如专辑封面给人的感觉,整张专辑“步履轻快”的走向你我,再来一个陌生的温暖拥抱。这是张适合春天听的专辑,拿一个周末的下午出来,一个人带上《My Song》去附近的公园走一走,轻松感随音乐娓娓道来。
Sophie Zelmani典型的北欧民谣歌手,用简单的生活化的方式表达情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大情大爱,所以我们听到的这张专辑中的好多歌曲就如同她一个人在闲暇的午后低声呢喃、轻声诉说。
北欧是个孤独又温暖的地域,音乐也如同这里的人们。浅浅孤独的背后藏着大大的温暖,每一首歌听上去有一点淡淡忧伤,可当你一个人听的时候,越听越温暖。当然整张专辑最让人赞叹的是 Sophie Zelmani如少女般的声音,要知道今年已经45岁了。
Something More
Sophie Zelmani
Sophie的新专维持了她以往专辑的特质,依然是非常舒心慵懒的北欧民谣,记载着生活中的点滴感触,听她的歌仿佛在冬日下午悠闲的品尝一杯热咖啡,阳光从窗棂透进来,铺洒在桌边书籍的扉页上,温暖又治愈,静止却美好。
专辑中最让人觉得的歌舒服的首推《Imagine》,舒缓的前奏一出就让人不禁闭上双目去冥想歌者描绘的想象世界。但过于雷同的曲风和鲜有的变化则多多少少有些催眠,很适用于睡前、瑜伽和修禅这样需要安静的场合。
赵雷和王菲都曾经在专辑中翻唱过Sophie Zelmani的歌曲,Sophie Zelmani的音乐就如同北欧的空气那般清新自然,温暖甜美又纤如发丝的声音配之以简单的吉他声,自然的吟唱,初听很容易抓住听者的耳朵,毕竟这样的音乐让人感觉“无压力”,这张新专辑《My Song》也沿袭了这种特质。
像Sophie Zelmani这样的风格,在国内容易被定义为“治愈系”或者“小清新”,相对那些无病呻吟又空洞的“清新系”,出道20多年Sophie Zelmani的音乐中还是有内容在,曾经看过她的一个访谈,Sophie Zelmani说“我不是那种有天赋的歌手,……每首歌都代表着一个不同的故事。我很清楚当我写这些歌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所以我拥有很多回忆。每当我多次重新唱起它们的时候,又会有新的回忆产生。”
看到她今年夏天要在国内多个城市巡演的消息,像Sophie Zelmani这类的歌手,注定不会在大场地演出,也不会大红,她的音乐很自我,对于歌者对于听者来说都是如此。
Sophie Zelmani就是治愈系的代名词,吐气如兰,从不大声唱歌,却能抚平歌迷的心房,从不张牙舞爪,却自成风格,新专辑《My Song》依然是老味道、老配方,轻轻浅浅,流畅自若,北欧盛产几种极端的音乐,美到空灵的NEW AGE,治愈肺腑的小清晰,以及狂暴暗黑的重摇滚,Sophie Zelmani就是高级小清新,听不腻,听不厌,歌词、歌声里自带真诚,风花雪月,人生静美,这是最难得的。今年据说要来中国演出了,希望所在城市有一站,一定去看,接受她洗心洗肺的治愈。
这张专辑适合放在五道口的咖啡厅里,让宇宙中心的青年女性端杯100%阿拉比卡咖啡豆磨成的咖啡在慵懒的下午聊天用。除了背景音乐,最多的可能就是试验一款高档音响时,展示其强大的人声和小音场还原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你买了音响回家听也不是那么回事,除非你空出一间屋子只用来听音乐,土豪没毛病。
对比苏菲·珊曼妮的作品你可以发现,国内民谣和国外民谣还是有区别的。国外民谣在用最直白或最迷幻的歌词表达一种稳定的“中间情绪”,是平复人心勾起回忆的一剂良药。而中国的民谣则是直指人心最孤单最迷茫最失望最失败最卑微的一面,以屌丝般的自嘲和底层城市流民的失落来找到你心里或多或少的共鸣。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廉耻,可能是我们因为没有瑞典那样的高福利,也不了解如何辜负夏日慵懒日光,反正当我们顶着繁星进地铁顶着繁星出地铁时,只能给太阳写封信说我想你。我不懂你的阳光,你不懂我的夜晚,反正白天不懂夜的黑。
恰似一碗淡淡的茶水,钢琴和吉他编制出的情致小调沁人心脾。摒弃商业元素的音乐有时候听起来确实乏味,当然如果选择在一个惬意的午后,这样的一份茶水点心可能会让一天都很舒畅,当然也可能会更加乏困。
《My Song》完整记录了Sophie这三年来的心路历程,以正面姿态迎对生活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整张专辑一气呵成,听完一遍仿佛就是一首完整的作品。这样自我的作品不需要华丽音符的点缀,细腻到每一个音符,侧重情调,娓娓道来,舒适而又温暖于心。从Sophie Zelmani作为瑞典老牌流行艺人因为王菲可能被很多国内粉丝熟知,加上来华巡演如此勤快更得人心,这张茶水点心般的作品相信会被深深爱上。
一入电音深似海!「金曲制作机」又来洗脑!
第227期 2017-04-18
《FATE NUMBER FOR》:重新出发 WINNER实力回归!
第226期 2017-04-15
BBC年度之声女歌手,给你浓郁不做作的感动。
第225期 2017-04-11
《侦探C》:有没有人曾告诉你,他居然做了“侦探”!
第224期 2017-04-08
《星之所向》:棉花糖之后,小球一如既往的予你温暖
第223期 2017-04-04
统筹 |孙腾 策划|王琪 责编|王琪
QQ音乐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