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评审团

推荐指数

记住这张专辑,它让打雷姐从明星变为女王

打雷姐这张专辑剔除了不必要的华丽,主题鲜明,注重本色化演唱,虽然做了减法,但整体效果无疑是加分的。打雷姐在这张专辑中完全掌控了全局,女王范立显,所以,这是一个里程碑。

播放全部

杨波《朋克时代》创办者

推荐指数
分享

搞清楚,她是歌手,不是偶像

Lana Del Rey不愿做偶像,她更愿意让乐迷将她首先并全部视为一名歌手,所以她才会用很路人化的黑白照片当唱片封面,如这张新专辑单曲《Terrence Loves You》,其封面被戏谑为“没钱请修图师系列”。这只是她跟唱片公司对抗、权衡的一部分。上张《Ultraviolence》算一个均衡点,她在照片里依旧是美的,但不是芭比偶像式的白痴美,而后者确实是唱片公司对她的包装企图。

若不是寻找偶像而是寻找像她这样的唱将,对唱片公司来说当今大致两条路,一是选秀节目——这里选出的多为二流以下,再就是从网络里找那些可遇不可求的,恃才傲物、独立做音乐的天才宅人。Lana Del Rey和同样天分逼人的The Weeknd都属于后一种。他们不仅音乐独到,也有些与社会多少有点格格不入的性格,而后者或许正是前者的前提——如The Weeknd拒绝媒体;Lana Del Rey则体现在自我立场与公司营销间的煎熬上。

怒气冲冲的上一张《Ultraviolence》是她跟公司对着来的一张,或因此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宣传,坊间口碑虽高,但仅具雷声,雨点却少。这张《 Honeymoon 》是对早期《Born to Die》的回归,舒缓幽怨的Dream Pop,其情绪调性大致类比于当今麻油叶一派中的女性民谣,风格上当然丰富得多。

但我更喜欢她早先听起来有些“脏”的,带着浑浊鼻音的演唱,如在那首引起女权分子反感的《Ride》里阴郁朦胧的嗓音,包括假音部分都让人想起早期悲愤阴戾的PJ Harvey来。眼下这张《 Honeymoon 》里她的声音很干净,乃至清亮,她一收起鼻音就像Mazzy Star的Hope Sandoval,但对凄伤情感却未达到后者那种决绝沉溺的程度。总之,这张里的Lana Del Rey 多少显得世俗而妥协些。

查看全部乐评

Don't Let Me Be Misunderstood

Lana Del Rey

赵南坊知名媒体人

推荐指数
分享

暗黑系独立女王的强攻

刚出道时还只是装模作样的新手,这张专辑之后,她就正式修炼成为暗黑系中头牌的女王,处处显露强攻气场。新专辑集中展示统筹全局的控制力,最出彩亮点在于整体性相当鲜明。过往或许还要靠某几首单曲撑起整张专辑门面,此番的定位则是塑造整体格局。放弃偏重打造个体,拒绝个别精彩需要勇气,这是主动放弃直升热门榜单的捷径。

女王更大野心在于保证从头至尾的稳定水准,极力营造正统的专辑氛围。这才是王级明星应该拥有的格局。从效果来判断,这局豪赌很成功,迎来全面惊艳的态势。呈现出的效果即是一段漫长诡异的暗黑旅行,听由女王带路,带你领略压抑飘渺迷幻虚无空乏病态等各种负能量。这种情绪非主流,但也正是其魅力所在。分众化时代,她是针对性极强的产物,任务只是款待好某个群体的粉丝,在满足文艺范儿的精神需求方面,我们的女王相当在行。

女王养成的关键是,选择大于努力。起初她选择了一类很容易成气候的风格,这个圈子竞争相对平和,所以不需要太过用力就能轻松晋升为明星。过往一步一个脚印完成升级,如今已然集大成,“独立”、“暗黑”这些标签起初还只是噱头包装,经历几张专辑打磨之后深度入戏,演的痕迹彻底消失,她就是自带暗黑光环的女王。

查看全部乐评

Honeymoon

Lana Del Rey

蘼迷猫知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奔丧的蜜月,绝美的打雷

如今的Lana Del Rey早已不是当年那位两腿一开,张口就来“My pussy tastes like pepsi cola”的炫富玛丽苏,她描写自己情欲魅力的歌词已经进化成颇有诗意的“There are roses in between my thighs”。打雷姐的新专辑《Honeymoon》依然没有跳脱她一直热衷谈论的男人、豪车、美酒、好莱坞,但在遣词造句上面,打雷的功力明显较以往高出相当的层次:她会把“red,blue, and yellow sky”像“tequila sunrise”一样啜饮;亦会将“Everything”比作“Aqua marine, ocean's blue”这样凄美又优雅的意象;她男人眼中的“Palms reflecting like an endless summer”,更有“But I lost myself when I lost you, but I still got jazz when I've got those blues”这样颇令人玩味的句子。

不同于前作《Born to Die》在提前发行的EP过多透支了惊喜;《Ultraviolence》后半张的力不从心,《Honeymoon》在专辑完整性和统一性上做得更加成熟与精致。从开场同名曲如天鹅哀鸣般的小提琴开始,打雷就把听众带到了如电影原声一样氛围感极强的音乐世界;《High By the Beach》副歌如hip-hop一样节奏感的咬字;《Freak》有几分中东味道的背景哼唱与配乐;《Salvatore》意大利风情的氤氲;《24》中似爵士女伶的迷人低音。这些遍布全专的闪光点让这部夏日尾声的奔丧电影丰富饱满、精彩绝伦。而专辑中段的一段充满着辩证与哲学思想的配乐悼词《Burnt Norton》则把专辑的精神内核再次提高了一个档次。

查看全部乐评

Swan Song

Lana Del Rey

朱白著名书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标志性唱腔,意境却寥寥

Lana Del Rey这位29岁的美国女歌手,跟我们玩票儿性的歌手不同,她不但有趋于古典的唱腔和能力,还有喜欢词曲创作的才能,虽然也跨界挣了点诸如模特的钱,但对于唱歌这件事,你还是能从Lana Del Rey身上看到什么叫职业歌手。四年前的单曲《Video Games》和三年前的首张录音室专辑《Born to Die》,都没有让Lana Del Rey多么大红大紫,但很多专业奖项给予了她,专业一点的歌迷也渐渐接受这位有点复古色彩的女歌手。
 
唱片中的《Terrence Loves You》,据说是Lana Del Rey本人最喜欢的一首歌。“曲调悠长”尽管已被用烂,但用来形容这首歌却是恰如其分。Lana Del Rey不动声色将一种刻骨铭心又不乏理性的感情吟唱了出来,既哀婉又催眠。“失去你时,我也失去了自己/听到蓝调时,还是会想到熟悉的爵士/失去你时,我也失去了自己/听到你的声调时,我还是会一败涂地”,给人以遐想空间,却又点到为止。流行歌曲拥有了古典歌剧的格局和意境,这本来已经是一种突破和特立独行,但显然Lana Del Rey的驾驭能力和唱片的制作人对于这种意境的把握稍欠火候,也就令这种气氛刚刚出现便戛然而止了。

查看全部乐评

Salvatore

Lana Del Rey

爱地人知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编曲很节制,情绪很克制

和很多歌手越往后越华丽不一样,Lana Del Rey的专辑演变,则似乎一直在做减法。尤其是新作《Honeymoon》,和首张专辑《Born To Die》相比,简直就可以说素色可餐。无论是编曲还是演唱,似乎都在趋于本色化。

《Honeymoon》里的Lana Del Rey无疑已经过了音乐年龄层面上的变声期。在人声的表现上,更多偏向于Portishead或者Dream Pop那种四两拨千斤,而且贯彻得很彻底。内敛的情绪收放之下,既让人感觉到这种人声音色的冰冷和距离感,但反而因此增加了演唱与聆听之间的黏度。

不知道是因为演唱影响了创作,还是创作影响了人声,总之这一次Lana Del Rey在作品表现上,同样也是内敛了许多,而不再是霸气外露。这一方面使得旋律的洗脑性有些削弱,但情绪与旋律的结合,反而因此自然和贴切了许多。换一种说法,就是能更深入你的脑髓。

查看全部乐评

24

Lana Del Rey

周琴《天府早报》知名记者

推荐指数
分享

她的不确定性,让人着迷

Lana Del Rey,六十年代的美国复古风,低沉的声线更是一大特色,也正是特殊的声线让她近年大热起来。Lana Del Rey的声音并不是大众口中的“丧葬”,她冷艳、低沉但并不黑暗。歌词有趣,许多歌曲像是人物小传,几句话便勾勒出一个鲜明的形象。从她的专辑卖到全球第四就知道,她的音乐是能被大众广泛认可的主流音乐。

这张专辑,Lana Del Rey唱腔随性但不随意,乍一听好似没有感情,却让听者魂牵梦绕。她是那种你不觉得唱的有什么好听,但当干活时的背景音乐也不会烦的歌手。必须要怒推《Salvatore》,实在不能更赞!

Lana曾说,自己写歌就像是自编自导一场电影,剧本得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在这张专辑蜜月中,汇集了很多她认为美好的事物。人们在歌中,听到迷幻、听到未来、听到梦想,都好。说到底,流行音乐也好,电影、电视剧也罢,都是在给普通人营造一种虚无主义的梦境罢了。有过一些欢愉,就足够。

查看全部乐评

Terrence Loves You

Lana Del Rey

刘子骥《新京报》知名记者

推荐指数
分享

打雷姐,做减法,更吸粉

坦白讲,对Lana Del Rey本是路人,甚至对其取自“拉娜·特纳”和福特·德·雷 的,“标签感”极强的艺名萌生逆反心态。隐隐可见的小心机,以至其两张作品也并未入耳。然而《Honeymoon》中,让人不得不发展的眼光,自觉扭转第一印象。多余的标签与配器的被剔除,内敛、无多修饰、凸显了其个人的声线的优势,气氛满格,叙事感清晰可见,犀利钻心,无法躲闪,讨人喜欢。《Born to Die》吸来的粉是否买单仍有悬念,然而在各路diva中,总需要一个这样的自带争议的走偏锋的角色。与受众的心里起伏一致,要不一样,需要提供些有格调的谈资,Lana Del Rey就是他们的出口,更是一枚逆向包装的,成功的商业案例。

查看全部乐评

Religion

Lana Del Rey

李嫑嫑知乎知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打雷姐的蜜月之旅

专辑第一首同名歌曲《Honeymoon》,前奏无疑会让人感受到一股来自古典的悲泣,略带冰冷的女声配合着提琴的呼应,哪怕有再多的和声也无法掩盖这悲凉的气氛。仿佛这不是一首情侣度蜜月的故事,更像是一首祭奠爱情死亡的歌曲,无处隐藏的负面情绪洒落在教堂中。

相对于某些噪音型女歌手,Lana Del Rey的声音始终能与歌曲旋律吻合在同一曲线,并保持一定的美感。《Terrence Loves You》就是这样的歌曲,轻盈淡雅,不骄不躁,它或许无法给你太多雨后的晴朗,甚至会引发你内心久违的伤感,但这就是Lana Del Rey。

Lana Del Rey是一位很优秀的音乐人,同样也是一位唱作型女歌手,她对于自己的独立音乐气质把握的非常精准,可以很轻松的写出符合特定主题的歌曲并赋予配唱,这很难得。而《Honeymoon》也延续了以往的风格,虽然这会让她显得较为小众,但如此一枚独立且具有吸引力的女声,或许恰恰能抓住某类人群的耳朵,深深无法自拔。

查看全部乐评

The Blackest Day

Lana Del Rey

吴佶口袋巴士内容总监

推荐指数
分享

在黑夜中寻找光明的眼镜

拉娜·德雷的歌曲被人们戏称为”丧歌“,因为她每次发片都会有相关人士不幸去世。其实这些传闻跟那个一进球飞机就出事的后卫和一来北京就下雨的歌手一样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正是因为身边不断的负面新闻,导致lana的心态并不平和。于是,在她所回忆的美好中也是充满了片段性的割裂感,甚至对异性的强烈依赖感。这种略带扭曲的回忆造就了她不同于他人的世界观和音乐风格。在她的视觉中,美好的回忆是成断断续续的片段性并且色调并不鲜明;在她的音乐中,美妙的旋律总是被时不时扭曲的编曲斩断;在她的歌词中,男性总是必须依赖却又孤冷得并不可靠。

从歌唱角度来说,她是唯美的。从受众角度来说,这张专辑有着你爱到死和你拒绝欣赏的理由。这就是倔强但是我行我素的lana,并不清河这个时代快节奏的品味。这是一张隐约从哥特中走来,却又带着恩雅般审美的专辑。不声不响,已成大器。她在用黑色的眼镜在黑夜中顽强的寻找光明。

查看全部乐评

Burnt Norton

Lana Del Rey

念安娜知名音乐达人

推荐指数
分享

靡靡之音,独树一帜

这是一张indie到骨子里的专辑,烟雾缭绕般的编曲,无以比拟的迷幻氛围,一曲循环下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海洋,沼泽,死亡,墓地。打雷姐一如既往的呈现出她最初的好状态,慵懒、哀婉、美丽,像是一个游吟诗人。绝美气息里营造出的飘渺感,将听众带到另一个虚幻的森林世界,而周围似有阳光,似有黑洞,似有沉重,听着歌嗑着药,坐看日出日落。

本人最喜欢的一首《24》,完美哼唱和管弦乐的集合让整首歌曲彰显前所未有的大气磅礴;而《Music to Watch Boys To》就像灵魂脱离身体,看到爱,看到希望,笛声和鼓点的衬托瞬间柔情萦绕;《Freak》的出现,恰似抑郁中对灵魂的救赎,来到加州,一步步回归自我……

这张专辑最出色的地方就是让人感受到了打雷姐的个人声线里的魅力,靡靡之音,华丽空灵,慢慢地显现出无与伦比的开阔滋润。而她本人的定位也更加明显,唱腔的随性,转音的成熟,旋律的魅惑,将复古女伶的形象深化到弹指风云的地步。所以本着以上几点,此专带来的听点是足够大气华丽的,嗓音和风格在欧美女歌手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查看全部乐评

High By The Beach

Lana Del Rey

姚骅知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黑暗?生活亦如是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在全球各地的公园,唱书店,社区等都出现少年倒地的现象。而且全部头戴耳机,眼含泪水……,专家表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Lana Del Rey的新专辑《Honeymoon》在今天发行。

这当然说的有点夸张,不过初看到打雷姐新专辑的名字《Honeymoon》,第一感觉应该是张甜美可人的专辑,当按下“PLAY”键开始播放后,伴随着打雷姐慵懒迷幻的声音,仿佛带着听者走入了老电影中。专辑中的编曲十分细腻,很容易就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老派感觉。听她的歌,你不必急着去想得很深入,要表达的东西简单明了,很快就可以在歌里找到答案。应该说相比之前的专辑,这张专辑做的更加复古。能把《Honeymoon》唱的如此缥缈悠远又有些哀伤,噢,这才是打雷嘛。

有人问了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这张专辑是不是黑暗了些?打雷姐的回答:生活亦如是。难道不是吗?

查看全部乐评

Music To Watch Boys To

Lana Del Rey

往期回顾

格莱美民谣团Mumford & Sons 每首歌都充满了画面感

第345期 2018-11-16

Muse:谁说摇滚不能「电」?

第344期 2018-11-09

能打的宫阁 惊艳无须废话

第343期 2018-10-30

高产梦龙 劳模担当

第342期 2018-11-09

空集姐太优秀,容易引起极度舒适

第341期 2018-10-19

2015-09-25

统筹:孙腾   策划:赵晨/柿子   责编: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