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小松

瞿小松

中文名:瞿小松 国籍:美国 出生地:贵州省贵阳市 生日:1952年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简介:瞿小松(1952年—)作曲家 ,贵州省贵阳市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最活跃和教育影响最大的作曲家之一。 1952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十六岁“上山下乡”务农,1972年进入贵阳市京剧团任小提琴、中提琴手,1977年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师从著名作曲家杜鸣心教授。在校期间曾获美国齐尔品协会作曲比赛大奖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比赛第一名。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赴美。瞿小松是 “美国作曲家、作家、出版家协会”会员。 从艺历程:1952年出生于贵州贵阳。 1968-1972,于黔东南苗族山区插队务农。 1972年初自学小提琴,同年底入贵阳市京剧团作中提琴手。 1978年初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谭盾等为其作曲系同班同学。)在校期间便凭借作品《山歌》获得美国齐尔品协会作曲比赛一等奖。1983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二十世纪80年代,他和他的同学们自拉赞助,由中国音协与中央音乐学院等主办,在北京陆续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中国新音乐的高潮。 其实不少人听过瞿小松的电影音乐。《青春祭》、《孩子王》、《盗马贼》、《猎场扎撒》、《边走边唱》、《推手》等电影的配乐都出自他的手笔。 如果喜欢看动画片,那一部《悍牛与牧童》的壁画动画片里的音乐,就是瞿小松当时最著名的作品《Mong Dong》的原型。 他在《Mong Dong》里,追求一种原始的境界,"体现原始人类与自然浑然无间的宁静"。 在刘索拉的小说《你别无选择》里,你能找到他和他同学们的影子。 1989年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之邀、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赞助,赴美作访问学者,并居留美国十年。 瞿小松的第二部歌剧《俄狄浦斯之死》,以禅的视角关注俄狄浦斯最后日子的"开悟"。 第三部歌剧《命若琴弦》改编自作家史铁生的同名小说。 1990年,陈凯歌曾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边走边唱》,瞿小松担任电影配乐。 1993年受瑞典国民歌剧院之邀,创作了首部歌剧《俄狄浦斯》。在《俄狄浦斯》里,他突破了现代西方人观念里弗洛依德对"俄狄浦斯情节"的诠释,聚焦于人与命运这一超时代主题。 满座连演三十余场的成功之余,瑞典国家主要媒体称:“一部伟大的歌剧……瞿教会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 1994年,荷兰艺术节上又上演了他第二部歌剧《俄狄浦斯之死》,荷兰媒体赞其为“艺术节高光中的高光…瞿以大胆而简单的织体,便将文本的哲学背景提升……” 1997年,由巴黎秋季艺术节、布鲁塞尔国际艺术节与荷兰新乐团联合委約、联合制作了他的第三部歌剧《命若琴弦》。这部歌剧在欧洲各大艺术节成功巡演,欧洲重要媒体盛赞:“令人迷醉的时刻”、“理想的艺术节高光”;因这部作品暗示了因长久期望落空,而引发的瞬升华超越的契机,荷兰媒体更以“寂静的大师”为题结语道:“一部圣经叫做《命若琴弦》!” 1999年春,德国柏林电台合唱团委約的交响合唱作品《雨》,由他自己指挥,在柏林爱乐音乐厅首演。同年秋天,他在德国中部魏屯大学担任驻院作曲家。 2000年2月,重新回国,定居上海。在海外期间,他将原先对交响乐作品的创作重点,转移到了歌剧和室内乐。 回到上海,他又支撑起了"瞿小松乐坊",为一批年轻的音乐家挑头,要让"现代音乐真正走进音乐生活"。 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瞿小松乐坊"集合一大批国内老、中、青作曲家,包括高为杰、贾达群、王西麟和杨立青等,以及当时还不知名的一些青年作曲家,共同推出两台题为"秋问"的多媒体音乐会。之后把音乐会带进上海当地名校,让现代音乐走出了音乐家的小圈子。 2001年,受台湾国际顶级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委約,他为国际著名编舞家林怀民的舞作《行草》创作了音乐。这部作品成为“云门舞集”国际巡演的重要舞码。 2004年,受德国慕尼黑歌剧双年节与柏林现代歌剧组合联合委約,他的第四部歌剧《试妻》(剧本改编自中国传统戏剧《庄周试妻》)在慕尼黑与柏林首演。德国媒体称:“瞿是一个无法归类的行者。” 同年,他与妻子吴澜合写的第一部文字著作《一路踉跄》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2005年,他谢绝了国内外的创作约稿,潜心于人类重要信仰体系内在精髓的探索。 2008年,重新复出,接受了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委約,创作了音乐戏剧《离梦》。此剧融合了汤祖与莎士比亚的精髓。 2011年,结束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他作为特聘教授,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同年,他的文字著作《无门之门》、《音乐闲话》、《小事》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2012年,受敦煌研究院之邀,他为莫高窟数字中心二部纪录片创作了音乐。这二部影片至今在莫高窟艺术中心每日上演。 2014年,他的文字著作《音声之道》由三联书店出版。 2015年,受《远去的恐龙》制作公司委約,他为北京国家体育馆多媒体仿真实景演出《远去的恐龙》写作了接近普通听众的交响组曲。 2017年,为著名传统唢呐班子“周家班”策划,并为其由北京文化基金会资助的项目“中国元气”音乐剧写作了配乐。 2018年,他辞去中国音乐学院的教职,随家人定居瑞典,以自由音乐人身份往返于斯德哥尔摩与北京。 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歌剧《俄狄浦斯》、《俄狄浦斯之死》、《命若琴弦》、《试妻》;交响组曲《山与土风》、《远去的恐龙》,混合室内乐《Mong Dong》、《第一交响乐》、《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弦乐交响乐》等;中国吹管协奏曲《神曲》、为纪念著名作家史铁生而作的二胡与中乐队作品《故园》等;交响合唱作品《雨》、《敦煌魂》;《行草》和大量的现代室内乐作品与敲击乐作品。 此外,他还为《青春祭》、《孩子王》、《盗马贼》、《猎场扎撒》、《边走边唱》、《推手》等多部电影配乐。 其主要乐队作品由中国唱片总公司、龙源唱片和香港有限唱片公司出版发行。 他的作品还先后在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瑞典、葡萄牙、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演出,并接受众多音乐节和演出团体的约稿。 个人作品:主要作品:歌剧《俄荻普斯》、《俄荻普斯之死》,《打击乐协奏曲》、《MongDong》、《第一交响乐》、《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弦乐交响乐》和大量的现代室内乐作品,他还为《青春祭》、《孩子王》、《盗马贼》、《野人》、《边走边唱》等多部电影配乐。其主要乐队作品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和香港育限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他的作品还先后在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波兰等国演出并接受众多音乐节和演出团体的约稿。
[更多][举报]

专辑 1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