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don Kremer

Gidon Kremer

歌手名:Gidon Kremer 中文名:吉东·克雷默 职业:小提琴演奏家 著作:《片段的童年》,《写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简介:基东·克雷默(Gidon Kremer,1947年2月27日-),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是一名小提琴家及指挥家。 4岁时,他在家乡随祖父及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时进入里加音乐学校,接受正式的音乐教育。18岁,离开老家赴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习琴。在莫斯科学习音乐期间,屡获重要小提琴比赛奖项,如:布鲁塞尔伊莉沙白女王大赛首奖、柴可夫斯基大赛首奖。从此展开忙碌的演奏生涯。 基东·克雷默在70年代就已崛起于国际乐坛,对诠释古典、浪漫乐曲有强烈个性,也相信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及演奏,绝不轻易妥协。90年代后,基东·克雷默积极为自己寻根,不仅促使他写了第一本书“片段的童年”,还有计划地灌录东欧音乐。 1996年11月,他成立了一支波罗的海室内乐团,由当地的年轻乐手组成。除了东欧音乐外,他还大力推广探戈音乐,像是大师阿斯托尔·皮亚佐拉(Ástor Piazzolla)的作品。另外,他个人也尝试了许多新音乐。 荣誉记录:德国功勋勋章,2016年 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2016年 意大利二等功绩勋章,2011年 伊斯坦布尔音乐节终身成就奖,2010年 格莱美奖,2002年 回声音乐古典奖,2002年 拉脱维亚三星勋章,1997年 西门子奖,1982年 1967年伊莉萨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三名 1969年蒙特利尔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二名 1969年帕格尼尼国际比赛小提琴比赛第一名 1970年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一名 个人简介:在前苏联制度下栽培出来的音乐演艺家,成绩斐然,人才辈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接着一大批地出现),如吉东.克雷默(GidonKremer)就是俄罗斯新一代小提琴家。 1947年2月27日,克雷默生于里加一个音乐世家,四岁随父学琴,七岁入拉脱维亚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十六岁,他使用他祖父遗留下来的瓜逹尼尼(Guadagnini),举行首次独奏音乐会。十八岁,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随小提琴大师奥依斯特拉赫(D.F.Oistrakh)习琴,达八年之久。其间,克雷默赢得了四项国际奖(1967年伊莉萨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三名、1969年蒙特利尔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二名、1969年帕格尼尼国际比赛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0年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一名)。殊荣给他带来了在国内一百多个城市举行音乐会的机会,但是,当局一直不批准他出国演出,他耿耿于怀,直到1975年,他趁赴西欧旅行演出之机,一溜了之。现他定居于瑞典。他自苏联出走在伦敦首演时,指挥大师卡拉扬特意到伦敦听他拉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称赞他为:小提琴家中的一代天骄。立即邀请他在1976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中演出,引起轰动,从此活跃于国际乐坛,蜚声天下。 艺术生涯:1947年2月27日,克雷默生于里加一个音乐世家; 1951年,便随父学琴; 1952年,入拉脱维亚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1963年,十六岁的他使用他祖父遗留下来的瓜逹尼尼(Guadagnini),举行首次独奏音乐会。 1965年,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随小提琴大师奥依斯特拉赫(D.F.Oistrakh)习琴,达八年之久。其间,克雷默赢得了四项国际奖(1967年伊莉萨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三名、1969年蒙特利尔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二名、1969年帕格尼尼国际比赛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0年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一名); 1975年,他趁赴西欧旅行演出; 1980年,克雷默移居西方,开始在国际乐坛上频繁亮相;同年,EMI公司发行了一张他和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唱片; 1988年音乐会实况录下的《大协奏曲第一号》 1988年4月,克雷默在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大厅录下了古贝杜莉纳(1931-)献给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奉献曲》; 1990年DG公司发行的巴托克和雅纳切克的小提琴奏鸣曲是克雷默个性与乐曲风格完美结合的范例。 个人评价:演奏风格在当今的小提琴家中,克雷默是一位最具争议性的,有褒有贬,主要问题是对克雷默的音乐结构处理及演奏姿势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从这款先后摄于1983、1984和1987年口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全集》影碟(DGDVD0734157)看来,的确,他的演奏爱标奇立异,搞噱头,拉琴的姿势瞬息万变,时而蹲膝,时而踮脚,一下升高,一下降低,东歪西扭,前挪后移,左摇右摆,动作幅度大,古古怪怪,一点都不像他的老师奥依斯特拉赫那么端正、规整。他的音色并不算特别醇美,音准也不是很完善,有点刻意求功。不过,他那瘦长的双手拉出来的音乐,有情趣,有新奇,从而一美遮百丑。他的技巧是惊人的,特别是右手运弓的动作,非常灵敏、轻松、干净、自然,下弓不过分压,上弓不过分,重力感特好。作品体现莫扎特的音乐贵于简洁,克雷默的演奏仍有一定的传统准则,优雅高尚,琴声如歌,带有莫扎特时代的沙龙音乐风味,他的速度、力度、走句、节奏、揉弦以及装饰音等音乐表现因素的运用,都富有莫扎特式的典雅分寸感。如《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很清晰、活跃,朝气勃勃,音流滚滚。第二乐章更迷人,那浪漫曲式的音调,温馨柔情,宽广如歌,像是一幅音画。他那独立思考型的演绎,在回旋曲(第三乐章)中表现得尤为出色,寸而妩媚,时而幽默,对比鲜明,情趣盎然。联同克雷默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K.364)的克什卡希恩(K.Kashkashian)是生于美国的亚美尼亚裔女中提琴奏家,她的表现谨慎了些,不如克雷默那么洒脱。不过,俩人合作默契,平平稳稳,方方正正,形态雅致,古意古风。 维也纳爱乐乐团采用小型乐队编制,没有戏剧性的冲突,也没有交响性的紧张度,手法简洁,音响单纯,稍嫌音量过大。哈农库特(N.Harnoncourt)的徒手指挥,有点做作,动作也古怪,要是哈农库特不古怪,他就没有特色了。却很能带动乐队,音乐流畅,弦乐优美。
[更多][举报]

MV 33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