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中国好歌曲”—开启独立音乐的春天

(文/爱地人)随着“杭盖乐队”以一曲《轮回》拿到总冠军,第二季“中国好歌曲”也就此落下帷幕。不要因为这季《中国好歌曲》没有出现《小苹果》这样的歌曲而失落,毕竟,这是《中国好歌曲》而不是“中国好神曲”。事实上,今年“中国好歌曲”在优秀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上,比起去年第一季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尤其是它对中国独立音乐的推动,为许多优秀独立音乐人提供了平台,更为这个转型时代的乐坛,提供了许多未来的希望。今年的《中国好歌曲》让优秀独立音乐不再孤独而被更多人关注,也让好歌曲有了属于自己的交易平台,被人听到、被人赏识。
今年《中国好歌曲》可以成为焦点的,就是独立音乐人和他们的作品,大量出现在这个舞台,甚至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但也正是这种“泛滥”,让“中国好歌曲”在真正的音乐专业和品质方面,走到了国内类似音乐选秀节目的前面。
如此之多的独立音乐人登上《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事实上并不像有些阴谋论所想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事实上,从参加去年《中国好歌曲》的独立音乐人,如赵照、赵雷、刘相松,甚至莫西子诗的后续发展来看,《中国好歌曲》这个节目未必给他们多大名利上的帮助,而他们本身也依然没有改变音乐的初心,还是一如既往地唱着自我的歌。无论名次如何,什么都未改变。而之所以《中国好歌曲》让人有种中国独立好歌曲的错觉,这其实本身就是国内原创音乐环境的变化。独立和主流只不过是相对而言,而如今所谓传统的主流音乐,实际上已经反而越来越脱离大众市场,相对最受欢迎的倒是像宋冬野、“好妹妹”这些接地气的音乐人。当然,《中国好歌曲》能够吸引大量独立音乐人的参与,也说明他们在选择作品时的开放性,以唯音乐的态度去做这么一档节目,不吸引马条、大飞这些独立音乐人来参与,反而是一件怪事。
“杭盖乐队”夺得第二季《中国好歌曲》的冠军,还是让人觉得有些意外的。这个意外和他们的音乐水准无关,而主要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因为在此前国内的音乐选秀节目中,是没有“杭盖乐队”这样在音乐上真正高大上的艺人有夺冠先例的。
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杭盖乐队”,其音乐中融合了呼麦、马头琴等本民族传统的乐器,但他们的音乐却又不仅仅只是那种简单的民乐现代化。摇滚乐和民乐混杂的基因,加上大格局、大视野的融合,都让“杭盖”的音乐既充满了古韵,又充满了现代的张力。再加上一直以来和“花束乐队”(The Posies)的主唱肯·史擎费洛(Stringfellow)、汤姆·威茨(Tom Waits)乐队的吉他手马克·莱伯特(Marc Ribot)这些国际摇滚圈知名的大牌音乐人合作,也造就了“杭盖乐队”有了同时涵盖东西方音乐思维的频率。
“杭盖乐队”在第二季《中国好歌曲》上夺冠,其实在音乐上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不需要用其它选秀节目的思维套到《中国好歌曲》上,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杭盖乐队”确实是本季《中国好歌曲》中排在第一档次的唱作人,如果你接受这个事实,那就没必要质疑。如果你不接受……你怎么能不接受呢?!
今年的《中国好歌曲》除了主打作品之外,在总决赛还打出了唱作人这个概念。而这一季的《中国好歌曲》,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很有潜力的唱作新人。苏运莹、祁紫檀、裸儿,无疑是今年唱作新人中最具特点的。她们的创作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你很难用具体的曲风去形容去描述她们,及她们的作品,而这在近几年的乐坛是比较少见的。
可能是受了国际多元化的影响,现在的唱作新人,普遍喜欢把自己局限在一种或几种曲风中,其中也包括一些人已经可以将一些细化的曲风,玩得非常专业。但这种限制对于创作天赋来讲,却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扼杀。苏运莹、祁紫檀和裸儿这几位唱作新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她们忠于自己也做了自己,并最终写出了自己。即使苏运莹和裸儿甚至说不好、唱不好普通话,即使祁紫檀《得知平淡珍贵的一天》中的旋律线,甚至让导师蔡健雅在演唱上,都有点无所适从。但这些唱作新人,却用一种近乎本能的非技巧,去谱写出一些只属于自己的音符。所以,也就完全不会给人感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并不会被贯以XX版的XXX,或者小XXX的标签。因为,她们就是自己。这些灵气中带着神经质气质的唱作人更多的出现,对于国内的原创乐坛来讲,也是一个好现象。学院、专业这些东西,固然需要,但一个活跃的乐坛,更需要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和表现方式,说非主流也好,说另类也罢,每个歌手都能在消化前辈前作之余,做出自己本色的东西,这个乐坛也才会更好玩。
虽然,在盲选阶段看四组导师选学员,经常是盲目的,甚至互相抢夺的,那场面常常极其热闹和凶残。但在对四组导师最终学员进行最终梳理后,你还是会从中看到一些导师的音乐审美和爱好。
刘欢对于学员的选择,在风格上无疑是最包容的。除了获得冠军的“杭盖乐队”之外,说唱的那吾克热,无伴奏合唱的“人声兄弟”,西北民谣的赵牧阳,都是今年《中国好歌曲》中独一无二的唯一。而刘胡轶的《从前慢》和刘雨潼的《等风来》,更可以说是本年度《中国好歌曲》中,堪称雅俗共赏性的好歌曲,也是那种特别有意境的歌曲。除此之外,还有他力挺的裸儿,也是今年《中国好歌曲》中的怪才。种种的种种,都说明了刘欢在选人上的不拘一格,以及他对技术类型歌手的偏爱。这种包容性,其实也是刘欢自己整个音乐生涯的一种概括。
蔡健雅在学员的选择上,还是比较偏小清新的,潘云安、羽田、游怡婷这些歌手的作品,甚至直接可以用在自己的专辑里,都毫无违和感。除此之外,虽然有年龄第二大的学员罗中旭,但蔡健雅的整个学员团队,还是偏萝莉和正太的,其中将苏运莹和祁紫檀两位学员收入战队,也验证了蔡健雅主流中的非主流情怀。
周华健同样也像是在为自己的个人专辑找创作人。刘润洁的《情歌2》、苏晴的《不客气》,简直就是他巅峰时期的《明天我要嫁给你》、《朋友》和《花心》换了主题和旋律重出江湖。而林二汶的《至死不渝》、黎子明的《夜不眠》也同样是适合他的情歌,昭昭的《送春》,则虽然是摇滚曲风,却摇滚得一气呵成,也是周华健的菜。至于戴荃的《悟空》和《老神仙》,能够仔细听过周华健上张个人专辑《江湖》的朋友,自然会明白周华健为什么会喜欢。
今年的新导师“羽泉”,虽然更为人所知的是作为演唱组合的他们,但实际上这哥俩,却早就在干着歌坛伯乐的事情。胡海泉有自己的“EQ唱片”,而陈羽凡则有自己的“凡人文化”,两者都推出过不少歌手。这次在《中国好歌曲》的导师席,他们显然也是以自己的审美来挑选学员的,如果要总结出一个主题,那么就是摇滚。大飞、许钧、朱梦蝶、苏紫旭等等,都是今年《中国好歌曲》中比较突出的摇滚唱作人,也说明“羽泉”其实一直有颗很摇滚的心。

我来说两句:

还能输入140

    马条、“杭盖乐队”、赵牧阳、王梵瑞、大飞、程亚非、赵可、昭昭和许钧等等,这些名字对于一些熟悉独立音乐的歌迷来讲,并不算多陌生。其中,像“杭盖乐队”可是全球各大国际音乐节的常客,在欧洲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马条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签约当时国际五大唱片之一的“华纳唱片”,虽然此后事业有一定波折,但迄今为止也已经发行了三张个人专辑。王梵瑞同样曾经是“太合麦田”的签约歌手,很早就被宋柯寄予厚望,并让他和钟立风、莫艳琳一起拼团出版“新红白蓝系列”专辑,想要继承尹吾、朴树和叶蓓有过的辉煌。赵可则是活跃在上海的知名爵士歌手和爵士音乐人,曾经被澳洲音乐人许汝看中,推出过多人合作的拼盘专辑《上海爵士》。大飞则既组建过“摩天楼”这样的乐队,也给老狼《北京的冬天》专辑担任过编曲和制作人。至于昭昭、程亚非和许钧,亦是“浪荡绅士”、“A公馆”、“树”这些独立音乐团队的重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