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两句:
还能输入140字
宇宙少女和范晓萱比萌
撩妹型男竟然表白陶喆
知名媒体人 赵南坊
快乐是一种生产力
对于创作而言,快乐是一种强大的生产力。至少有两首参赛歌曲是在“快乐”驱动下完成创作的,葛西瓦的《山上拉钉人》以及沙楠杰的《给你所需》就是舞台上的快乐源泉。前者是注入民族特色的雷鬼风,后者是纯正的放克风,两者共同点就是将“快乐”作为创作的唯一诉求。这种情绪对于创作本身的积极作用至少有两点。首先是提供欢快动机,正如《山上拉钉人》所展示的,虽然歌曲内容显得些许苦涩,但在快乐情绪渲染下透露出无畏和洒脱。其次是塑造出自由精神,《给你所需 》是标准的解放身体的进行曲,这不仅能刺激听觉更能触发运动神经,带动观众亲身参与到歌曲中。
好歌曲从惊艳到专业
符致逸的《再见》是能够体现出专业创作实力的作品,匠心却又精致的词曲,讲究却又不着痕迹的渲染,都让作品有了很高的完成度,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陈奕迅也会找他写歌了。而葛西瓦结合热带音乐和原住民气质的《山上拉钉人》,同样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对前两季《中国好歌曲》学员作品的精彩和惊艳,这一次盲选的作品里,还是缺少像《卷珠帘》这样特别惊艳的作品,在编曲上也不再大张旗鼓,而是往更行业化的趋势发展,虽然有时候也难免有些行货的东西。
人才汇聚,盲选收官
美女朱婧汐的歌曲隐含着满满的公路风,旋律性胜过填词,虽为鹿晗的填词人,但在此首作品中的填词缺乏记忆和深度。葛西瓦的作品全程洋溢着一股拉丁味儿的欢快,他的作品骨子里就有“快乐”,创作动机还原了草根音乐的乐天本质。
李一哲的作品拥有着“开口跪”的特征,词曲创作水准中上,旋律有记忆性,歌词有写实和宣泄的情感嫁接,B段叠句部分画风突变导致歌曲风格有一种「聚焦打散」的结构冲突。刘晓盈则以轻盈吟唱与抒情控场的方式舒展自己的星空图谱,似乎她就像是一个探测器穿梭在宇宙中,歌曲收尾部分处理也极其空灵宁静。
知乎知名乐评人 李嫑嫑
著名乐评人 爱地人
乐评人 蘼迷猫
金曲奖新人狭路相逢,十点半地铁给你所需
符致逸的《再见》钢琴Ballad配合Band Sound,歌曲的起承转合和演唱模式完全可以放在专辑《不想放手》中,让人分分钟脑补陈奕迅在唱;葛西瓦的《山上拉钉人》则是一贯的拉丁桑巴曲风,热情洋溢,风格别致,但这都不是两人最好的作品水准。
本场的最佳歌曲要颁给沙楠杰的《给你所需》,在这个舞台上出现如此优秀的Funk舞曲着实很难得,沙楠杰在歌曲节奏感和律动上都表现得很自然很地道,一听就是下过很大功夫的。穿插在歌曲中的划碟音效和歌手的B-Box口技的混搭更是锦上添花。让人听后不得不想起近年很火的《Get Lucky》和《Uptown Funk》。
内陆飞鱼
著名乐评人、书评人
用实力去华丽冒险
云南傣族姑娘朱婧汐在独立音乐圈早有名气,《心碎大道》坚持她喜欢的Trip-hop风格,台风更加自信洒脱,有轻熟女的味道。葛西瓦的《山上拉钉人》,台湾原住民青年打工经历的劳动苦涩,化成雷鬼的节拍,奔放的拉丁狂欢,生活因此不再无趣。李一哲的《坚强打死爱哭鬼》,同样源自生活,海外求学的脆弱孤独,让一个小男生长大了。
梁子的《我俩》木吉他与民谣弹唱,初恋变老婆的故事,从从容容,简单却动人心扉。90后的音乐来自想象,刘晓盈的《献给冥王星的歌》,预设了一个美妙小宇宙,轻柔梦幻,充满少女的小心思 。沙楠杰的《给你所需》,国际范儿编曲,Funky中带着肢体律动,用自嗨来打动人。他们都冒险成功了。
知名乐评人 姚骅
好歌曲需要慢慢孕育
听“山上拉丁人”这首歌时,正好不在电视机旁,但热情欢快的音乐却可以立即感染到我。台湾原住民的音乐中,很多都会带有乐观和诚恳的态度,这首也不例外。虽然从事过不同的工作,葛西瓦却最终走上音乐之路,这样的音乐当然就会带有更多的质感,这首也是本期中我印象深刻的一首。
这个节目的意义就在于,把已经成名的音乐人、歌手与还没成名但很有潜质的音乐人、歌手连接起来。虽然不是每首歌都会出名,却提供我们一种无限的可能和希望。希望这个节目中可以慢慢培育出好的音乐人,好的歌曲也需要慢慢孕育。
不动声色的力量
气质出挑的一曲《心碎大道》,流畅的旋律,鼓点打着节拍,一头金发的她站在舞台中央,落落大方地吟唱,画面里分明是一对有爱的伴侣,缓缓走在落日余辉暮光蔼蔼的大道,迷人的笑容,潇洒的步伐,去往一个只有我们知道的地方,纵使前方有千百种心碎,也甘之若饴。
《我俩》是歌者写给妻子的歌,诚挚质朴,简约的歌词透着不着痕迹的能量。如诗的民谣在自然的吟唱中,隐隐呈现出四两拨千斤的力度。《十点半的地铁》,都是都市夜归的人,眼前的悲欢嗔痴 ,作为生命的常态被体察得入微。尽管生命之间真正的参与,星河一点,向外向内环视,某种层面上来说,都是旁观。
传承与升华的主旋律错落有致
《坚强打死爱哭鬼》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地下摇滚的独特品味,无论是开始单贝斯的伴奏,还是solo的狰狞,都是那种审美的坚持。这其实是一种传承,地域文化和表达方式的传承。还记得西安音乐的风骨,独特的厚重和迷茫。
刘晓盈《献给冥王星的歌》创作的主架构排布仍然是香港经典的抑扬顺序;朱婧汐的《心碎大道》从始至终贯穿不变的迷幻节奏,去过丽江古城的游客应该都有这种光影迷幻的记忆;梁子的《我俩》不禁让人勾起了鼓楼后海的记忆,迷醉般的深情;刘锦泽一首叙事歌曲《十点半的地铁》骨子里透着东北人幽默的视角和自我否定的思考。这些都是最精彩的看点,是中华广博的地域和多彩的文化孕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