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 暂停 已赞 评论 点赞 评论

李宇春 流行 一趟

李宇春的流行——铁证如山,或者无稽之谈?

文/流水纪

我在脑子里打了三个问号。

李宇春?

流行?

李宇春的流行?

谈论这个概念,

一面,铁证如山,

一面,无稽之谈。

李宇春当然是一个“时代偶像”,是电视选秀节目十多年来无论高峰低谷都横亘在前的不可逾越的标杆——那个想起来仍是记忆犹新,躁动了一整个夏天,街知巷闻家喻户晓的“超女冠军”李宇春,是真的,以此为起点后的12年至今仍然占据华语乐坛一线地位,并将影响力扩展至大银幕、时尚界的独一无二的李宇春,也是真的。

你当然也可以不爱她,但是没法忽略她。

而作为“歌手”的李宇春,所谓“风靡”的歌曲代表作有几何?我想“玉米”之外的群体绝大多数都是懵逼的。嗯,《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算一个,然后,《下个,路口,见》?还有呢?答案不一而足,总之寥寥无几。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但是否证明以作品本质而言,“李宇春的流行”就是一句形式大于内容、虚张声势的口号?

2017年岁末,我在耳机里循环播放着李宇春再度创下数字唱片销售佳绩的专辑《流行》,封面的她表情妩媚而坚定,其实破天荒露出大长腿的歌手不新鲜,倒行逆施着呈现出的标题字体也不新鲜,然而听着李宇春的第九张唱片,听着锐利竹笛在时髦电子节拍里旁若无人地啸叫时,脑海里忽然闪电般地串联起了她第一张专辑中的那首,《Chris Lee》。

  • Chris Lee

    Chris Lee

     

我发现,她这12年来的音乐旅程,竟是如此滚烫地散发着生命力,正从过去那条通往未来之路的现在,飞奔着,汹涌而来。

李宇春的音乐生涯,大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太合麦田时期,以为“只能签约这家公司才能和张亚东合作”的最火爆新人,和最炙手可热的制作人打磨出了第一张专辑《皇后与梦想》,冲击力极强的封面背后是几乎没有修饰的嗓音,在市场推动下进行天马行空的尝试与探索,《皇后与梦想》《舞》《冰菊物语》《Chris lee》提炼出了出彩的节奏感;

第二张专辑《我的》成长为今天听来仍然惊艳的概念专辑,《我的王国》《STOP》《我的黑白色》《OVER IT》搭配着《漂浮地铁》《爱的12句》,真正开始塑造一个动静皆宜的李宇春,并在歌词里渗透进鲜明的歌手形象;

  • Over It

    Over It

     

随后的EP《少年中国》算是周杰伦中国风变相影响下的产物,而第三张同名专辑一跃成为了唱作歌手的李宇春,以几乎包揽全部词曲的爆发,展现出那时期她对于华语乐坛流行趋势的汲取与研究,并诞生了迄今为止最有流行度的歌曲《下个,路口,见》。在我心里,这首作品是完美的,李宇春多有才华?“我早茶月光洒在你头发”的意识流歌词,言简意赅而回味无穷。

  • 下个,路口,见

    下个,路口,见

     

回归天娱后的李宇春,从此在唱作人道路上狂奔不止,不,她同时还是一个企划,一个制作统筹,一个自己制作PPT阐述理念的行业工作者。《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1987我不知会遇见你》三张专辑接踵而至,双鱼座纤细敏感、分裂统一的内心气质,渐渐取代之前舞台上旁若无人的中性霸气形象。

这一时期的李宇春,沉浸在个体小世界,与社会、人群的触碰都是从自我情绪抒发入手,每张专辑都要抛出一个特立独行概念,并继续大比例参与词曲创作,《会跳舞的青年》拿给陈绮贞唱都不违和,《失心疯》《海上的月亮》《酷》一系列多元作品不断证明着她比人们所能想象的还要出彩的才华,却没有收获太多应有喝彩,而作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最最主流的歌手,合作了几乎所有堪称顶尖的主流制作人、创作人之后,她对于“市场”的考量,已然越来越少。

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司“黄色石头”成立,《野》《蛮》《生》《长》四部曲放大了每张唱片都潜伏着的电音元素,刚好和慢半拍的华语乐坛流行审美相映成趣。

  • 存在感

    存在感

     

过渡性摸索阶段后,就是完整的《流行》。

一个流行了十二年的歌手,一个没有太多所谓流行作品的歌手,推出一张以流行为概念的唱片,问题回到最初——“李宇春的流行”,是铁证如山,还是无稽之谈?

其实,即便是抛开文案上和“德尔斐箴言”、“如王小波先生所言”,“滚石乐队米克·贾格主唱说过”、“美国喜剧家乔治·伯恩斯有一句非常值得思考的话”这些名人名言碰撞出的灵感火花,跳脱出堆砌隐喻,动用高科技人脸识别技术拍出来的MV,做回那个不需要活在别人嘴巴定义里的“音乐人李宇春”,《流行》本身通过作品要表达的,就已经是这个音乐人最饱满、最有底气、最不该忽略的,属于她的流行。

是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标榜定义,不是盲目跟风……《流行》要表达的流行,就是“李宇春的流行”——当她用最符合世俗眼光定义的名气、资源、金钱,锻造出一种完全不理会世俗眼光定义的音乐作品,她能否成功?

至少,我以为这是李宇春目前最为“完善”的作品。

李宇春《流行》MV——是被众说纷纭的模特之于时尚的定义所围绕、湮没,还是不管不顾,做回自我?

集结了陈伟伦、郑楠、谭伊哲三位在生命不同阶段合作的制作人,不拘一格地合作中外各色创作人,李宇春本人仍然牢牢把握唱片的灵魂,包揽了几乎全部作词及三首作曲,概念与视角却从偏向个体情绪的“自语”,升华到了亲历着、旁观着人生百态的“自省”——从专辑里每首作品的主题表达上,嘲讽浮华的《流行》,呼吁和平的《焰火》,关注隐私的《Privacy》,借物喻人的《耳机》,思乡漂泊的《口音》,甜蜜表白的《今天雨,可是我们在一起》,释放情绪的《Shake it》,反差对照的《A Pop Song》,思考人性的《年轻气盛》,还有一首神秘而悬念重重的《一趟》

……

李宇春如此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每个重点,而这些被李宇春极其细腻笔触记录下的作品,过滤掉了肤浅甜腻的色彩,逼迫每个听者去进入,去思考。我相信,摆脱了那些千篇一律的重复表达后,你会在李宇春作为一个音乐人,一个记录者,一个歌唱者的表达里产生巨大共鸣。

李宇春《Privacy》MV——被符码解构的,被镜头捕捉的,被灵魂审视的……自我,到底是真实,还是迷失?

而技术上那些野心,变成了俯拾皆是的惊喜。以极其细节控的耐心打磨每一首作品,甚至用照片和制作人阐述想表达“感觉”的李宇春,将电气化流行基因彻底贯穿在唱片所有细枝末节之中,有时甚至让我惊呼:怎么会如此精彩!《耳机》里刻意变调的和声就像已经年久失修的老旧自我,穿越时空和当下的自己进行对话,诡异而感伤;《口音》的清冷电流感,若隐若现的人声,拼凑出喧嚣的孤独感画面;《今天雨,可是我们在一起》整首歌每一处音轨都好像是活的、有生命的,和李宇春的声音一唱一和,无比生动……

整张专辑都被力道十足的节拍,无处不在的扭曲合成器音色,空间感强烈的音场氛围所笼罩,李宇春愈发轻巧自如,尾音处每每发出颤动美感的人声,抑或与之合唱的性感男声,都和细节极其丰富的编曲处于一种平等“对话”状态,构筑成真正的音乐。

李宇春《今天雨,可是我们在一起》MV——时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但纯真的情感始终不变。

这就是李宇春的《流行》,

表达的是“李宇春的流行”。

我以为,这张作品,以及作品背后处于当下状态的李宇春,让我们必须正视她和她的音乐之于乐坛、审美、时代的重要意义了——

外表见仁见智,甚至掀起社会激辩,唱功显然不属于顶级唱“匠”,才华显而易见却总被多数人忽略……但她在舆论的焦点里,一步步放弃讨好大众的投机,杜绝消费粉丝的取巧,以巨大影响力,做着一张张、一首首关注内心小世界,折射社会大世界的作品,始终坚持自我,也不断发掘自我,同时身体力行地让听到她作品的人有机会发现正被隐藏、消解、同化的自我……这样的李宇春,兢兢业业地履行着一个歌唱者的本质意义,以创作探索“音乐”作为艺术所能表达的极致空间,她想要的“流行”,不是泛滥成灾的“爆款”,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质感”,是在仿佛不合时宜的冷静背后,释放炙热的爆发。

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在这样的音乐里醒来,去发现,去感受,去正视?

其实,今天在《流行》里唱着“不分他她 质疑者怎么永生”,将中国风和电音完美融合的李宇春,和十多年前在《Chris Lee》里唱着“我的生活是虚虚实实 谁也看不清”的李宇春,在以音乐进行自我成长追寻,并以作品影响力传递着积极意义的道路上,从未改变吧。在《流行》里,我感受到的,是“你念念不忘的,就是流行,比如音乐,比如信念,比如自我。”

这就是李宇春的流行,

不声不响,振聋发聩。

李宇春《一趟》MV——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

微信:liushuiji1987

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愿我们在阅读、聆听和思考的过程里,

彼此靠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