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涵2017破格重生的专辑《不特别得很特别》,将孤独和寂寞谱进歌里,唱出爱恨分明的感情冷色调。听着或许你会慢慢学会面对孤独,和孤独共处,然后重生,找回自己真实的颜色。
距离上一张专辑《拥抱你》整整四年,在这个深秋,刘思涵终于带着全新作品《不特别的很特别》回归。师傅戴佩妮再次掌舵担任专辑制作人,但并未参与词曲创作。词曲的部分,由师妹郭修彧,以及黄建为、岑宁儿、金玟岐、刘凤姚等新生代口碑创作人共同完成,刘思涵本人也交出了两首精心打磨的歌词。整张专辑以都市人共同的“孤独与寂寞”为主题,以北欧风的冷调编曲为基调,在刘思涵低沉的灵魂声线演绎下,呈现出情绪和氛围上高度的统一。每个人都有的寂寞,没什么特别,但在刘思涵的灵魂美声演绎之下,被烘托出独饮红酒一般恰如其分的优雅,又显得很特别。这或许正是这张专辑名字的其中一层含义。
除了氛围上的高度统一,专辑十首曲目在排序上也很有讲究,从开篇处于困惑之下的《不懂爱》,到自我沉溺的《寂寞绑架》,自我批判意味的《淘汰赛》、自欺欺人的《病人》,自我挣扎的《她是我》,专辑前半段的比较多的负面与压抑感,呈现着被困寂寞时的内心戏。
标题曲《不特别的很特别》开始,曲风突然转向,摇摆的舞曲,呈现出女生自恋可爱的面向。欣赏自己,自娱自乐,这也是面对寂寞的重要一步;后半段的情绪明显平和很多,刘思涵自己填词,岑宁儿谱曲的《等着》,在吉他的简单衬托下,仿佛阳光射入房间的暖暖感受;《起承转合》看似是一场不甘心的控诉,却用极简的钢琴线条和厚重的弦乐作为陪衬,让整首歌呈现出走过伤痛开始面对自我,反省自我的理性面。《消失日》里是独处的状态,当不安全感都被耗尽,终于放下心结,做出勇敢面对的正确决定。至此,一个人承受孤独面对寂寞的过程告一段落。
但专辑并未在这里划下句点,最后一首《同伙》,是黄建为惯常营造的失重漂浮的氛围,刘思涵用走心的创作,写下面对寂寞的心得,从感受到领悟,都丝丝入扣。经历一场感情,也看清人性的软弱,专辑通篇讨论的孤寂,到这里变成了和听者共同的寂寞,孤独的人,互为同伴,彼此温暖。
声音是刘思涵先天的资本,优质的编曲是技术层面的提升,但在这张《不特别的很特别》中,刘思涵最大的进步在于她终于领悟到了情绪层面的精髓,让这些本就很适合她声线的作品,被包裹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氛围中,成功俘虏了挑剔的耳朵。
不特别得很特别
刘思涵
不懂爱
刘思涵
第一次听见刘思涵的声音是在N年前的《花儿朵朵》选秀节目,记得初赛时她唱了一首Amy Winehouse的《You Know I'm No Good》,无论是选歌高级的品位还是声音独特的质感都让人耳目一新。而在后来的复活赛上,她翻唱戴佩妮的《对自己开了一枪》简直可以用对每个听众开了一枪来形容,整个人的声音、感情都无可挑剔,那种“人歌一体”的感觉现在想起来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虽然这个节目由于平台限制并没有捧红刘思涵,后来的她又辗转东方卫视《梦想的声音》,以及被提名金曲奖最佳新人,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才终于凭借自己的实力逐渐为人熟知。但在笔者眼中,这个女孩的实力是一直被低估的,内地乐坛并没有足够的润土来滋养她,去包装如此特别的声音,所幸,这张制作水准全面升级的新专辑终于有了更能匹配她声音质感与高级品位的歌曲。
这张新专辑在编曲层面比她的第一张专辑更出色,很多细节都打磨得非常精致。开场曲《不懂爱》撩人迷幻的吉他拨弦中你甚至可以听出几分后摇的味道;《淘汰赛》后半段爆裂的Band Sound完全是摇滚乐的配置;金岐玟创作的《病人》用奇怪的拨弦声音和提琴勾勒出绚丽凄美的氛围;同名曲《不特别得很特别》则把老式灵魂乐的风骨献上,有几分神似Duffy的《Mercy》。
除了编曲制作层面的精致,这张专辑最大的卖点还是刘思涵本人独特的声音和唱法。不知是不是法语专业出身的缘故,刘思涵发音咬字的方式和尚雯婕有几分相似,声音中都有一些浑厚朦胧的面罩感,而且是同样的低喉位唱法,这种声音听起来自带几分高贵的疏离,相当高级,所以你听她们唱外文歌都很舒服自然。而这一次刘思涵在声音机能和情绪把控方面也更加到位,比如专辑后半部分的非主打歌《起承转合》,刘思涵的演绎正如标题一样充满了“起承转合”,最后一段副歌的高音爆发力和结尾处那一缕轻轻的叹息,都不禁让人为她拍手称赞。
听完《不特别得很特别》你能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无限的可能性,衷心希望她在戴佩妮的调教下能够有更高的成就。
寂寞绑架
刘思涵
淘汰赛
刘思涵
4年前听刘思涵的《拥抱你》专辑,很大程度是因为制作人戴佩妮的缘故, Penny的风格在唱片中表现的很明显,好声音一定要遇到好的作品才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四年刘思涵虽然没有在歌坛大红,但我们终于等到了她的新专辑,这张新唱片的制作群里我们依然看到了戴佩妮、黄建为等“旧人”的名字。如果说《拥抱你》专辑以一种较为激烈的方式开场,那这次新专辑的开场则是一种温柔的诉说,《不懂爱》是《国民大生活》中的插曲,刘思涵那具有质地的温柔女声唱颂出爱情里的迷茫与坚持,很容易把听者带入歌中所营造的情绪中,也可以很容易感觉到她低沉的声音中的那份温柔与坚定,其实这也是刘思涵声音中的魅力。
新专辑中,制作人戴佩妮依然尝试不同曲风的歌曲搭配让刘思涵那具有高辨识度的声音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否则真是浪费了一把好声音。首张专辑中的青涩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歌曲处理上更加成熟与自然。这样“小火慢炖”的专辑想要大红有点难度,但这也是一种对于音乐品质的坚持吧。
病人
刘思涵
她是我
刘思涵
由戴佩妮担任制作人,并邀请了黄建为、郭修彧、岑宁儿等金曲奖制作人参与了词曲创作,如此一来,就知道这张专辑会是什么水准了。那么抒情摇滚、电子摇滚、北欧小调等新的尝试势必会融入专辑中,还有刘思涵那特有的磁性嗓音也必然会从头到尾伴随着我们的耳朵。不得不说,和上一张专辑比起来,这张专辑显得诚意十足。刘思涵嗓音里的特质放大后将《不特别得很特别》的概念一再深入、精简。因此听众从第一首歌《不懂爱》开始就被吸引住,低沉的大提琴给歌曲增加了一丝伤感,而刘思涵慢慢悠悠的吟唱让词曲焕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孤独感。尤其是《寂寞绑架》中大气的编曲,和一般的情歌相比,这首歌的旋律更丰盈,作词更细腻,诚然受众度也就更高了。
其实整张专辑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层薄薄的雾蒙住双眼,想用力推开,却又恋恋不舍,想要沦陷,却又形影相吊。我们可以沉浸在《淘汰赛》的写实里,驻留在《不特别得很特别》的我行我素里,当然也可以脑补《等着》的另一半的美好。无论是刘思涵招牌式的嗓音还是10首歌曲营造出的氛围,无法回避的两个词语“孤独”和“寂寞”,既叫人欲罢不能,又叫人黯然神伤。
等着
刘思涵
起承转合
刘思涵
四年前,因为一首歌曲《拥抱你》、一张专辑《拥抱你》,让刘思涵开始了真正的音乐起点,而台湾金曲奖“年度新人”的提名,更让这个名字从此自带光环。
因为即使一个再怎么不相信权威的人,也知道台湾金曲奖这几个字的份量,以及一个新人能够得到这个奖项的提名,那她的音乐,肯定会有不一般的重量。
《拥抱你》还在传唱,一首《走在冷风中》,就在十月的《蒙面唱将猜猜猜》节目中,还被另一位同时代的歌手毕夏选唱。四年过去了,刘思涵其实并没有停止对音乐追逐的脚步,她只是在等待,等待在音乐的世界里精雕细琢。
而这一次,陪伴她一起的,还是制作人戴佩妮。
刘思涵的新专辑《不特别得很特别》,这个名字取得特别好,因为这个专辑名字,不仅是对这一张专辑音乐本身的最好形容,往更大层面说,也是她在歌坛意义的一种概括。
如果从音乐冲击性和侵略性的角度,《不特别得很特别》确实不算是一张很特别的专辑,因为这张专辑并不是一张简单粗暴的专辑,它的功夫,全在那些特别花费时间与精力的小细节上,也正是这样,成就了这张专辑在音乐品质上的很特别。
整张专辑以寂寞与核心,作为音乐创作、演绎和呈现的支点,在这个概念专辑,拼命想惊世骇俗的时代,刘思涵的新专辑从主题这方面来讲,并不占任何优势,也可以说是没什么特别。但有时候,世上最难煮的恰恰是最简单的小菜,以及最难写的,也恰恰是类似于“我爱你”这种主题的歌曲。在看似平凡之中挖掘出不平凡,才是最不平凡的。
从《不懂爱》的“自我测验”,到《寂寞绑架》的“自导自演”,从《淘汰赛》的“自有定夺”到《病人》的“自欺欺人”,再从《消失日》的“自愈重生”到《同伙》的“同病相怜”,刘思涵也以十首歌曲、十个角度、十个递进的方式,诠释了孤独与寂寞世界的精彩与无奈,如同红与黑极致的两面。
毫无疑问,就孤独与寂寞这个主题来讲,《不特别得很特别》也是近几年表述得最彻底、最完事、最立体和最全面的专辑。它把一个人的寂寞过程写得透彻,还自有一种可以用来分享与“同乐”的属性。有内有外,完美和谐。
从创作和制作角度来讲,《不特别得很特别》虽然也是以情歌作为主线,来表达寂寞的主题,但它却不是那种廉价的芭乐情歌。Indie、Old School、电子摇滚等元素恰到好处地加入及统一,也让整张专辑有了一种不同于美式标准的主流流行乐。整张专辑给人的感觉,很像是听Alain Chamfort、Keren Ann、Jane Birkin这些欧陆的流行乐,在气质上也和华语乐坛如田馥甄、许哲佩、魏如萱和陈珊妮这些个性音乐人有些近似。
而制作人戴佩妮为了突出专辑孤独和寂寞的主题,在整个音乐编曲、和声走向上,也强调了那种北欧流行乐的孤清氛围感。好的音乐是有温度的,《不特别得很特别》就是一张温度感特别强的感觉。而这种氛围凉嗖嗖的音乐,恰恰就是孤独最佳发酵和品味的温度。
有很多音乐细节,可以证明这张专辑的出彩。《不懂爱》里的三把吉他,一把吉他以Clean的电音,营造出一种天空海阔的背景,而一把分解和弦的箱琴,加上一把扫弦的箱琴,则似乎用乐器来传递细水长流与轰轰烈烈,美的极有质感。
《淘汰赛》在高潮部分,同时用声线的即兴和失真吉他即兴的Solo呼应,不仅没有给人杂乱感,反而烘托出了情绪的浓烈;《病人》里弦乐与爵士氛围的巧妙组合,尤其是管乐与提琴的组合运用,也真是将两种不特别的乐器,搭配出了特别的效果;同名主打曲《不特别得很特别》那种Old School,既复古了Old School独特的节拍,又增加了那种女性味道十足的甜甜,性感又妩媚,也给整张专辑添了那种寂寞狂欢的味道。
刘思涵在整张专辑里的演绎,不仅有香颂歌手那种独特的发音味道,那种馥郁、浓稠的味道,还用一种近似Shuffle的技巧,以一种微微的错拍,来营造出一种时空凝固、孤独发酵的氛围,无形中也在空间中,增加了人声的密度与重量,更有力于表现寂寞与孤独的分量。
而且,刘思涵赋予整张专辑的人声质感,并不是那种单线条的所谓辨识度。《不懂爱》主歌部分如在人耳畔的轻抚、《病人》里呓语般的自言自语、《她是我》中于快速节奏转化中的抑扬处理、《不特别得很特别》里那种克制却性感的即兴,以及《起承转合》所带出的那种中性化的质感声线……刘思涵在这张专辑里的演绎,更像是与作品共舞、取暖,直至带出一种温度,这也是一种情绪与技巧化学反应后的结果。
另一方面,这张专辑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整张专辑的创作部分,其实并没有那种主流层面上,前辈级的金牌大咖参与。以黄建为郭修彧、岑宁儿、刘凤瑶、金玟岐、陈君豪、陈信延这些中生代音乐人作为主体,再加上刘思涵本人的两首词曲创作,也正是在创作层面的年代感相近,所以使得作品风格各异的这张专辑,于情绪上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向心力,从而不像有些专辑那样,有着明显的收歌加拼凑的感觉,而是拥有更好的完整度和完成性。
而在这个基础上,由戴佩妮、周国仪这样顶尖的音乐人打磨,则使得好作品有了好编曲、好和声等等优秀的技术出口。
或者,《不特别得很特别》这张专辑,要说起来,确实没有什么秘密的武器,它可能就是一张关于孤独和寂寞的专辑,从主题上来讲,一点都不特别。但有时候,音乐并不是投资、更不是投机,它最终还是要回归人性的本质和原色。
孤独或许是流行乐坛太过常规的主题,却又是与现代人息息相关的命题。世上最难写的作文,往往就是那些主题特别简单,你我身边都可以遇见的人和事。因为有很多人写,所以就要看你如何写,才能显得特别。
刘思涵的这张专辑,就是在看似平凡和不特别的主题上,用技术、用角度、用走心,很好地破了题,从而将其带到了另一种高度。
我敢肯定的是,这张专辑明年一定不会被提名台湾金曲奖的“年度新人奖”,但一定会提名其它相关的奖项!因为不特别得特别,才是流行音乐最佳的走向。
消失日
刘思涵
同伙
刘思涵
刘思涵的这张专辑让我更想在某个周末的酒吧里听她的现场,整张专辑的声线穿越耳机环绕到了我身边,一杯酒,一个人,一个灯光昏暗的角落,不觉孤独。时而忧郁,时而高亢,随着音乐在小酒吧里思绪摇摆。几杯酒不知不觉喝完不觉满,微醺的释放感觉刚刚好。
其实小酒馆的音乐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第一现场,人不杂刚刚好,无需刻意的掌声,和失去理智样的着迷,这样适度的音乐刚刚好,音乐是现场,音乐是陪伴。感谢刘思涵带给我这种久违的小酒馆感觉。没有很特别,但绝对不平庸。
这是一种平凡中的另类,刘思涵的这张专辑,用毫无掩饰的情绪,去绑架了你内心的那份孤独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如此抚平的声调,用厚重的音色,俘获了内心的躁动与不安。开篇的《不懂爱》拉开这个舞台剧的大幕,都市里的男女,被深深的“寂寞绑架”,犹如“病人”一般的活着,追求的不知所谓。刘思涵的特别之处就是在用不经意的一声oh,就点破了看似复杂的局面,而听这张专辑,最大的感触就是简单中,不小心流下的那滴眼泪。
在与朋友分享这张专辑时,听到第一首歌就觉得这张专辑的定调怎么那么“Penny”?之后就与朋友打赌,这张专辑绝对有戴佩妮参与的部分。后来查了一下专辑资料,果不其然,戴佩妮居然是这张专辑的制作人,我们暂且不论刘思涵这张专辑会有什么销量会有什么成就,仅仅有戴佩妮担当她的制作人这一点,刘思涵就赚翻了。
刘思涵这张新专虽然有许多歌曲的风格不尽相同,可是一连串的歌曲秉持了一个“精致+都市”的音乐基调,每首歌都有一个独立的背景、独立的故事、独立的主题,当你把每首歌连为一体就会展现出以“刘思涵”为蓝本浇筑成的女性角色。
刘思涵用《不懂爱》告诉我们爱情的痛和与爱的冲动,用《寂寞绑架》反讽了一次那些被社会绑架的单身人士,用《病人》影射存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社会焦虑症,可以说这张专辑是目前为数不多以女性为主视角进行社会思考的非芭乐专辑,同时该专辑也存在了大量戴佩妮的音乐基因,不论是对整专风格的把控、主题的统一与归类,戴佩妮都帮刘思涵做了做优的选择。
虽然低调,但专辑是标准的豪华阵容加持。制作人戴佩妮把握大方向,包括黄建为、金玟岐等在内的诸位创作者进行作品的量身订制,如此阵仗足够保证专辑的高水准。
专辑的整体调性被专辑名称搞得似乎很“分裂”,但其实,经由具体歌曲展示,调性是很显著的。说“不特别”是谦虚,“很特别”才是真相,简单讲就是专辑所呈现的是“低调的奢华”。
“低调”是歌曲以及歌手自身的气质,专辑里歌曲直观层面的效果都是偏向于独立小众,那种很精致的独立流行范式。刘思涵的演唱呈现同样是侧重于低沉自我的,专注于输出个人化的情绪。这两方面的共同打造,最终促使专辑的存在感偏低。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其中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歌曲方面,编曲相当讲究,为表达出那种“脱世”的仙气,很多编曲选择都是北欧化的清新风格。演唱方面,刘思涵的选择类似于美声唱法,同时在具体呈现时由加入很多流行方式,从而构成兼具艺术感以及流行感的特质。如此处理,能够巩固歌曲“脱世”的效果。并且,能够为歌曲诸如欣赏门槛足够低的流行质感。
经由《不特别得很特别》整张专辑的塑造,刘思涵的辨识度也基本形成,即个人气质偏向于雅致以及文艺,而演唱呈现则是打通美声跟流行领域。这种非常根源化的“雅致”就是刘思涵“很特别”的地方。
年轻歌手层出不穷,他们参加选秀,被星探发现,一个接一个的综艺舞台,反正现在能够让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歌手的机会多了。但是,如果有机会让你听到一堆声音,其中有几个能够让你记住?
《不特别得很特别》显然是一张用力过度的唱片,这倒不是说这样做有什么不妥,或者存在天然的弊端什么的,只是用力在过度和巧妙之间仍有鸿沟,在这个区域行走难免危机四伏而已。走心、磁性,大概是人们听到刘思涵时的第一印象,在《不特别得很特别》里她当然也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优势。不能说《不特别得很特别》拥有了野心,但这位算不上新人更不能算是老将的歌手,的确想用一张唱片证明和超越点什么。所以,《寂寞绑架》、《淘汰赛》这些曲目里都有一种让人一下子便可以记住、抓住的东西,它们清晰地拥有了精致修饰过的辨识度。不知道为什么,同名曲《不特别得很特别》让人想起来很久之前的一位不那么著名的歌手,玩笑、戏谑、挑逗,轻松得让人瞬间被吸引,又瞬间好像什么都没听到。
适合深夜循环,唱进灵魂的福音
第279期 2017-11-30
高级不高冷,她只做自己的第一
第278期 2017-11-23
理性地狂欢,不变的细腻
第277期 2017-11-21
女王归来!音乐饕餮让你秒上瘾
第276期 2017-11-14
美国偶像鼻祖的流行教科书之作
第274期 2017-11-11
统筹 |孙腾 策划|包子 责编|包子
QQ音乐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