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让乐评人来评价这张专辑是多此一举的,因为再多的赞美也影响不了这张专辑的历史地位-“现代音乐史最伟大的专辑”,而且脱离当时的西方音乐环境来单纯的谈这张专辑的伟大也多少有些纸上谈兵。
这张专辑之所以被后人供在神坛,在于他的影响不只单单的体现在音乐本身,还包括音乐录制技术、专辑理念体系、封面设计艺术以及对整个社会文化方面的巨大影响力。这是流行与摇滚音乐史上第一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概念专辑,在Paul的提议下,披头士乐队以Sgt. Pepper虚拟乐队的概念亮相在专辑中。而这张专辑的音乐范畴已经单纯的超越了摇滚乐本身,是前卫摇滚和艺术摇滚的最早定义之一,专辑中的音乐元素琳琅满目,爵士、巴洛克、迷幻音乐、古典音乐甚至印度音乐都融合在了专辑中,可以说它打破了摇滚乐和其他音乐形式之间的壁垒。而专辑封面上,披头士集结了当时的名人、明星、政客和历史人物,这种明星集结号艺术设计的方式在之后被广泛运用在杂志、海报和唱片当中。是一张深刻影响了摇滚乐发展以及文化艺术审美的经典神专。
Penny Lane
The Beatles
Penny Lane
The Beatles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he Beatles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The Beatles
The Beatles的经典专辑有很多,如果只能在其中选一张的话,肯定轮不上《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因为比起其它专辑,这张唱片确实没有特别传唱度的作品,或者在人文意义上拔尖的代表作。但这又是谁都回避不了的一张The Beatles的经典,甚至可以说,《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就是概念专辑领域,一张可以设定为标杆的唱片。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虽然不是第一张概念专辑,但它从概念故事到封面设计,再到音乐完整性,却树立了一种行业标准。尤其是放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这个大背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的出现,也把原本只是属于小曲属性的摇滚义,拔高到艺术的高度。曾经有人说The Beatles和The Rolling Stones两支乐队,后来成了摇滚乐分流的两大源头,后者导向了重型音乐,前者则是艺术摇滚。所以,也可以说《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是艺术摇滚鼻祖级的专辑。
相比同时代的摇滚乐,这张专辑不仅融合了交响乐,还加入了风琴、竖笛、萨克斯、西塔琴等等乐器,并且运用了大量的人声拼贴和多轨音效。这些在21世纪的今天,当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在半个多世纪前,这就是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代表。
除了专辑在创作上浑然一体的意识流和迷幻效果,这张专辑的复古封面设计,因为多达57个名人的加入,也成为摇滚乐历史上星光最灿烂的一个唱片封面。
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讲,《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显然是摇滚乐历史上绕不开的一张专辑。但凡对摇滚乐的历史感兴趣,而且想多知道一些音乐历史知识,这张专辑就是必听的选项。而且从这张专辑还可以辐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许多历史,比如嬉皮士运动,比如垮掉的一代,比如迷幻与致纪,比如冷战等等。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he Beatles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he Beatles
A Day In The Life
The Beatles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被誉为是The Beatles艺术成就最高的唱片,它是2003年滚石杂志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专辑NO.1,是1967年的格莱美年度唱片。
时隔50多年后再来听这张专辑,你会发现,原来披头士再60年代就已经在做概念唱片,而且他们把摇滚的外延扩大了,在这张唱片里融合了每个人不同的喜好和想法,又能让整张唱片听起来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确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从身着军装的乐队成员和各个领域的伟人们“合照”的,色彩丰富设计感十足的唱片封套开始,或许就注定了这张专辑的不平凡。专辑的标题「佩柏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是Paul虚构出的一个乐队名字,这张专辑便是他们以这个虚构乐队在俱乐部里演出的形式呈现,专辑中成员们的风格都充分得到体现。同名歌作为序曲拉出场景,开场曲的掌声无缝衔接到Ringo的独唱「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继续着这种现场场景,紧接着是John颇具争议的迷幻风格代表作「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旋律及其简单的一首歌,John的声音却特别让人着迷;而另一首John的作品「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里面加入了各种动物的叫声,依然是旋律及其简单,氛围非常奇特的作品; George则在「Within You Without You」展现出他对神秘印度风情的偏好;Paul的作品依然是专辑中占据最多比重的部分,其中既有像「Fixing a Hole」这样的基础摇滚作品,「She's Leaving Home」这样加入了竖琴、弦乐等乐器。氛围浪漫的另类作品,也有Paul写给父亲的「When I'm Sixty-Four」这样轻快叙事风的作品;这些作品保证了整张专辑依然存在于主流的摇滚框架以内;专辑以「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Reprise)」,也是乐队在一片欢呼声中成功的结束。
观众欢呼声延续到「A Day In The Life」,这首收尾曲也是披头士颇具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42人的交响乐团,故意不按规矩的演奏,拼凑新闻标题的歌词,感性的吟唱,既是古典与摇滚的碰撞,也是个人压抑与嬉皮的情绪碰撞,而在这一天结束之后,歌曲以延续钢琴的高频白噪音,嘈杂的人声,以及卡在一句的黑胶唱片结束,生活也在一片嘈杂声中平静的继续着…
以一场现场演出的场景,充分融合成员们的个人喜好与探索,兼具平凡又不凡的时代意义,借助多轨合成技术的发展,The Beatles完成了这张具有开创意义的概念专辑。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The Beatles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The Beatles
Lovely Rita
The Beatles
The Beatles乐队的经典专辑若干,《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算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当然,这种代表性不一定是艺术造诣方面,这张专辑成为最“耀眼”代表的原因在于,在直观影响力以及概念塑造方面非常突出。
直观影响力方面,单就专辑封面就足够成为史诗级经典,专辑名称更是在大众群体中种下影响深远的种子。此外在更深层次的文化方面,这张专辑可以说是流行音乐跟艺术之间的融合,同样是时代文化特质体现。并且,更重要的是,这张专辑对于摇滚乐发展影响颇深。比如,这张专辑直接导致后世对于摇滚乐队以及摇滚专辑的认知。在这张专辑里,The Beatles 在录音室的场景里不断探索音乐可能性,以及不断深化作品的内容,这种操作触发后世摇滚乐队在创作方面跟随角度进行大胆的深化的追求。
概念塑造方面,这张专辑可谓标准的概念专辑。The Beatles打造出具备Alter Ego性质的乐队,也就是虚拟化的乐队,借由此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以及表达。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种概念同时是乐队艺术创作层面的选择也是精神层面的转换。所以,专辑里的作品相对开放,各种自由尝试,最终也促使专辑散发出实验性的气质。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真正的核心能量就在于开放性跟实验性,尤其是在相对保守传统的氛围内,这两种特质成为突破壁垒,引领新方向的推动力。由此,将专辑定义为最耀眼的经典有道理。毕竟,打造优质的作品容易,成就具备时代影响力的作品实属不易。
When I'm Sixty-Four
The Beatles
Within You Without You
The Beatles
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 Kite!
The Beatles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披头士乐队的《佩伯中士的寂寞俱乐部》专辑,估计和我一样,是从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开始,在网络未普及的年代,大家对村上写到的这些音乐充满了好奇,满世界的找专辑购买,不过常常不能实现,只能望梅止渴,还是在网络普及之后,从头到尾听他们的专辑,才发觉这张伟大专辑真是好听极了,摇滚在这里变成一种独特的能量场,专辑问世50多年后,由于原制作人George Martin之子Giles Martin根据原始类比母带重新混音,带着一份致敬和温度,再次重温感动如初。
She's Leaving Home
The Beatles
Fixing A Hole
The Beatles
Getting Better
The Beatles
如果你与我一样未能与Beatles同处在同一个时代,那么实际的情况是我们无法对那个年代的流行事物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而感同身受。不过我们幸运的是可以用上帝视角来回看Beatles这张《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究竟出于怎样的地位。
首先这张专辑有几大在今天都难以想象的妙处,例如歌曲《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在大开脑洞的同时非常奇葩的在前奏过后进行了三拍到四拍的过渡,歌曲过半后又回到了三拍,这样的反复转换让歌曲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形态,但这两种效果却又同时达成了“舞曲”的功能型,使人听了之后会不自觉地想摇摆。
《Within You Without You》的设计也令人一时半会抓不住脉络,它的变化似乎有迹可循,但又故意制造样式差异,而如今我们也有了新的词汇赋予它,只是此刻距离那时已经太遥远。剩下的《When I'm Sixty-Four》是一首我个人偏爱的歌曲,适合有生活阅历的朋友听一下,《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则是典型的放飞自我,《A Day in the Life》就属于超越历史和语言的作品,在那个时代可以产生多重共鸣,也为后人提供了流行音乐研究的宝贵素材。
在那个有战争,有饥饿,有冷战,看不到未来的年代,Beatles用这张唱片为我们指明了流行音乐的形态可行路线,同时也传达了Beatles的音乐不止《Hey Jude》的流行新印象。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The Beatles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The Beatles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The Beatles
虽然在这张中并没有出现披头士耳熟能详的热单,但这张作品可以视为The Beatles打开大家新感受的神作(没有之一)。专辑中迷幻意识流的产生让披头士的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确实不同于常规的Beatles作品,这张专辑中大量的新元素的融入太令人欣喜。滚石杂志当年说,这是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专辑,是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团队在声音处理,理念观点、歌词创作、封面艺术和录音技术领域内进行的一次绝妙冒险。其实这张专辑给人的另一种感觉就是可爱,从封面从音乐感觉来说,这种感觉也是其他专辑中所感觉不到了。
A Day In The Life
The Beatles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The Beatles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The Beatles
这是一张无论从哪个方面总结都优秀的专辑,看似结构松散的编排,却在那个时期做了大量的艺术创新,专辑封面宛如艺术画廊的作品,而专辑作品中,不仅有编曲复杂的《A Day In the Life》,也有轻松活泼的《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而更加重要的是,这张专辑的戏剧构架,以及玩酷的试验效果,作为1960年代的先锋,不得不说The Beatles的创作能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是高于那个时代。在那个时期,The Beatles将大量管弦乐队的音响融入乐曲中,弦乐、铜管等的融合与摇滚专辑高度切合,还有了迷幻的效果。而在这个迷幻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释放,重归平静。
Lovely Rita
The Beatles
When I'm Sixty-Four
The Beatles
Within You Without You
The Beatles
从利物浦的草莓园,到被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摇滚唱片,从虚构的复古噱头,到2018年虚幻的网络时代。神奇的披头士乐队的魔力,就像小说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样,蕴藏着难以捉摸的强大力量。说不清是时代把他们推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还是他们自身就是天之骄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的这支披头士乐队所创造的音乐,在时间的洗礼下,越发的显现出了他光彩夺目的一面。
我们在2018年的网络时代,迎来了正版数字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要说起这张专辑,神奇的旅程不是从听觉,而是从视觉开始的。披头士四人穿着复古的服饰站在中间,四周围绕着无名小卒、历史名人、以及他们年轻时候的蜡像。在如今看来这个在专辑中虚构的 “寂寞芳心俱乐部”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行为艺术作品。同时又是当下很多歌手模仿的东西,不免叫人感叹历史的巧与妙。
当然奇妙的不只是包在专辑“外面”的东西,这是一张毫无疑问的革命性专辑,客观的说它并非是革了谁的命,而是开启了音乐专辑历史上的新篇章,给无数后来人一个启发,让很多人打开了思路放下了架子。在摇滚乐的伴奏下,更加自由的创作音乐,它让人们发现了把歌词印刷下来随专辑附送会有多么奇妙的化学作用,增加了二次传播效应,提高了专辑歌曲的传唱速度,并增加了记忆度。
与以往的披头士专辑不同,这张专辑采取了偏向现场演出的创作和制作思路。从专辑的开场曲一直到结尾,更像是在创作一场演唱会,一个人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是可以一口气听很久的音乐,而这绝对不是主流消费群体对专辑的需求,所以当时的专辑都是集中风格和主体,并且四平八稳的针对录音棚专辑的一些要素进行创作和编辑。而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则不然,从保罗·麦卡特尼最初的创作动机,就已经不像传统创作那样“接地气”了(因为他是在飞机上产生的创意)。
从坐飞机时产生的念头,一直到《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这张伟大的专辑诞生起就是娱乐话题的猛料来源。不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李安导演2009年拍的电影《Taking Woodstock 》,主人公埃利奥特在音乐节的草地上闯进了Minibus嗑药之后的玄幻画面,就是那个年代众多年轻人记忆中的画面。二战结束,旧社会体系崩盘,新社会体系还未建立,社会各个阶层都在从新摸索和互相认知,否定变成了全世界的主题,同时对未来的无限制的自由幻想也就成了填补思想世界空缺的主要原料,而借助迷幻药麻醉自己也是那个时代众多年轻人的选择。
不知道是上帝的安排还是一切只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个时候《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这首歌横空出世了。首先这首歌编曲就与以往披头士招牌式的吉他、BASS、鼓为配器的编曲方式不一样,因为整张专辑都在尽可能的加入更多乐器来参与编曲,而创作经常是会因为一个元素的加入而产生难以捉摸的化学反应。在不受约束的创作空间里,《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的创作就更加的充满惊艳之感。虽然总体是用ABAB的段落组合,但是从前奏的摇摆不定律动,到副歌进入主主旋律配合跌跌撞撞的打击乐,再加上印在专辑上的那天马行空的歌词,让这首歌成为年轻人之间简单易懂又欲言又止的最佳BGM。
就像那个永远都解释不清楚的歌名一样,有人认为歌曲的缩写正好与迷幻药LSD相吻合,而在这个解释的前提下,再去听歌曲本身就更加的觉得与迷幻药的氛围无比的贴切,而创作者列侬给出的版本是自己画了一幅画,内容就是Lucy和钻石在天上,从而将这个噱头写成了一首歌。
而这一切就像当时那个处在剧烈变化的时代,你有你的解释,我有我的理解,一切仿佛就在眼前,转眼却又消失不见。披头士的创作契合了当时的时代脉搏,专辑涉及到的话题范畴非常宽,有个人的私情也有社会关怀,丰富的话题也配上了丰富的配器和编曲,无论列侬怎么否认他们与LSD迷幻药之间的关系,都无法掩饰整张专辑远比迷幻药还要玄幻的制作。
《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 Kite!》为了营造歌曲的感染力,让音乐具备强烈的触感,他们找来了马戏团常用的大风琴录音带,把录音带剪碎然后从新打乱链接起来,作为歌曲的背景音,这招有效的击中了藏在大家记忆中关于马戏团的一切,甚至在听到歌曲的时候闻到了马戏团特有的气味。
当然藏在这张充满魔法的专辑里面的不只是能让你闻到马戏团的气味,还用《 Within You Without You》带你游历了印度,一群人们眼中的WASP标签的人,居然在遥远印度的锡塔琴、塔布拉鼓伴奏下用昏昏欲睡的口吻演唱。
写了那么多,再回首这张专辑,总感觉是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密室中,不经意发现的一件富有魔力的法器,它的背后藏着无数等待我们去发觉的故事,每一次新发现,都让人偷偷地窃喜,这种快感在一个古老的咒语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说它不断循环呢?因为专辑的第一首歌《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是用最后一首歌《A Day in the Life》里的某些旋律进行再编辑,在专辑的虚构概念中,这首歌描述的是在演唱会中,观众正在欢迎“BillyShear”(由林戈·斯塔尔饰演的虚拟乐手)登场,而专辑的录制也是像演唱会一样没有间断的直接在第一首歌结束之后直接开始下一首《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所以现在我已慢慢学会用复古的心态,去温习这张当年复古噱头的专辑,不用任何铺垫就能直接感受到难以言表的奇妙。这是经典,也是永恒,更是传奇!
最后致敬The Beatles!
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 Kite!
The Beatles
She's Leaving Home
The Beatles
Fixing A Hole
The Beatles
一张专辑31首歌,一场盛大的演唱会。所以买下它,足够值得。听听那个年代人们躁动背后的踏实,偶尔颓废后的十足快乐,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对现实有充分的满足感,复古节奏后的独特美学。大多数普通爱悦年轻人认识的披头士一般都停留在那张标志性的“斑马线(《Abbey Road》),其实这张专辑同样值得我们如此铭记。音乐是最好的时间黑洞,也是最好的传感器。对待这张专辑,请别吝惜你的时间。
寂寞之心俱乐部,喜欢音乐的人都有一颗寂寞之心,让我们这颗寂寞之心在这个俱乐部里尽情释放吧。
Getting Better
The Beatles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The Beatles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The Beatles
上车!带你感受梦幻「旧时光」
第303期 2018-04-09
「Sunshine girl」的治愈延续
第302期 2018-04-06
「人气怪物」的回归之作有多炸?
第301期 2018-04-02
别丧!听听19岁少女的霸气烟嗓
第300期 2018-03-30
评分9.5的美剧,原声你打几分?
第299期 2018-03-26
统筹 |孙腾 策划|包子 责编|包子
QQ音乐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