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评审团

2018
推荐指数
购买

感动如初,一张完全不用切歌的专辑

在莫文蔚出道25年之际,终于等来了她又一张新专辑。她将这个时间视为人生的中场,亲自力邀华语乐坛20多位顶级制作人,用独一无二的绝美音色给我们带来了足以惊艳时光的作品。

播放全部

李嫑嫑知乎知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二十五年如初的感动

转眼间,莫文蔚出道已有25年之久,25年对一个90后来说,可能这是一个少年初长成的年纪。但是25年对莫文蔚来说,她经历了《大话西游》等无数经典电影的拍摄,她经历了与业界知名顶尖音乐人合作的过程。同时,她见证并参与了香港电影的兴衰,她见证并参与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巅峰期,她是多次入围并荣获金曲奖的华语天后,她演唱的经典曲目陪伴了三代人,她是华语乐坛不可复刻的实力女歌手。
莫文蔚的多国混血个体造就了她非凡的气质与乐坛少有的音色,《我们在中场相遇》这张专辑释放的意图非常鲜明,其一是莫文蔚对自己的音乐生涯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与记录,其次是莫文蔚对今后的音乐可能性仍然充满着自信。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莫文蔚再过两年就半百了,她能在这个时间点再次携同业内顶尖音乐人做一次人生阶段的冲锋,这本就是一件难度极高、富有挑战、风险极大的事情。
但是,在听完《我们在中场相遇》这张专辑之后,所有的疑虑都被打消:
曲序之首的《如初之光》由孙燕姿御用班底李偲菘倾力打造,歌曲的格局感十足,歌词寓意呼应莫文蔚25年的歌手梦想,属于上乘的开场歌曲,相信未来莫文蔚开演唱会,多半会用这首歌做开场或收尾。
《I Do》是一首复古气质很浓郁的求婚歌曲,颇有90年代末《正大综艺》“爱是love,爱是amour”的既视感,歌曲最抓人的是制作人荒井十一对音乐形态的认知很精确,这使得编曲上既能突出歌曲的年代感,又能使女声的演唱与间奏的衬出听感的新意,从而塑造出一种温馨唯美的音乐美感,我敢说这首《I Do》今后会占据一些婚礼现场核心BGM的地位。
《慢慢喜欢你》是大多数歌迷最先听到的歌曲,这首作品也再一次印证了李荣浩的词曲功底不容小觑,歌曲1→2→3→6的和弦进行以及歌曲几处离调的设计,都让这首歌曲与同期的其他抒情流行作品拉开了不小的品质差距。与之类似的歌曲还有周杰伦的《彩虹》,它们的作品倾向性都是聚焦情绪写照,放大歌者的心境,通过编曲和极强的旋律线支撑音乐的画面感,使人听上去足够的温暖,也足够的释然。这种“慢慢喜欢你”的慢节奏,也恰恰谱写着许多人向往的生活,放慢心态,感受生活中的细节美。
总结:受篇幅所限,我并未对专辑中的其他歌曲做点评,但以上三首歌曲绝对是本张专辑中最值得推荐的流行抒情作品,它们所传递的温情、幸福、满足,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场景,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有“慢慢喜欢”的人,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有一个为自己说“I Do”的人,希望所有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忘初心。

查看全部乐评

I Do

莫文蔚

如初之光

莫文蔚

爱地人著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莫文蔚的中场,真的没有休息

对于那些在莫文蔚最巅峰时期入坑的歌迷,这几年Karen的专辑,多少让他们觉得有些不过瘾。虽然在音乐品质上依然很高,但小而美的平和与精致,一方面体现出的是近几年莫文蔚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让无法同步这种状态的歌迷,多少会觉得不够爆炸不够爽。当然这一次,那个在音乐世界里尽情玩耍的莫文蔚,则在新专辑里又回归了。
《我们在中场相遇》这张专辑的组织架构,让人想到了15年前在“索尼音乐”(新力音乐)发行的《X》。在那张专辑里,莫文蔚也启动了集邮模式,并集齐了柯有伦、周杰伦、陶喆、彭海桐和谢霆锋等新老音乐人的作品。
这些创作风格鲜明并且辨识度很高的音乐人作品,是非常考验歌手消化能力的。而恰恰,莫文蔚就是一个能把任何一个音乐人的作品,变成自己的歌手。比如就连周杰伦的《黑雨》,她都能够唱得完全没有周杰伦的影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次的《我们在中场相遇》,也是莫文蔚入行25周年的纪念专辑。关于她的演唱,已经不用再提,辨识度高和消化能力强,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提也罢。
专辑里既有莫文蔚音乐生涯上半场合作过的李宗盛、伍佰、张亚东,也有下半场开始合作的张艺兴、方大同、华晨宇、李荣浩和林俊杰,同时还有承前启后的音乐制作人荒井十一郎。由每组音乐人定向打造的模式,也许会在音乐聆听性上,给人一种不统一的感觉,但同样还是莫文蔚高辨识度的声线,却能够在不同的音乐中起到支点作用,所以整张专辑下来,虽然有静有动,有摇滚有电子,却也丝毫没有任何违和感。
客气的说,这张专辑真的没有特别推荐的作品,因为每首作品都是亮点,也可以说这是近几年华语乐坛难得一见的全精品单曲专辑。不仅音乐作品本身优秀,而且音乐人还和歌手完成了深度定制,既有个性又有品质。
挑几首举例。《不待续》的作曲(之一)和编曲张艺兴,不仅是第一次和莫文蔚合作,也是让人完全预料不到的合作,同样可以让人看到莫文蔚在音乐层面的开放性。而这首歌曲的Trap曲风,也是莫文蔚第一次尝试,在给人潮流感的同时,张艺兴对于莫文蔚的深度定制,加上黄伟文犹如为《妇女新知》续写的歌词,则让莫文蔚可以跳出曲风的限制,呈现一个完全Karen的自己。
另一首没有想到的是李宗盛的《飞》。这也是专辑中唯一一首翻唱老歌,是早年李宗盛写给潘越云的经典作品,也是台湾现代民歌运动早期的代表作。这一次,则由李剑青担纲了编曲与和声,将这把民谣香火继承了下来。同样没有想到的,是一直西化、洋气的莫文蔚,原来演绎起民歌时代的作品,也可以这样入味走心。
方大同的《绝》和林俊杰的《心领神会》,既是带着自我风格而来,同样也是为莫文蔚深度定制。但无论是前者的动,还是后者的静,莫文蔚都能游刃有余。而李荣浩的《慢慢喜欢你》,虽然慢热,但却能越听越热,绝对是一首潜力很大的慢歌。最关键的是,这还是一首听起来特别简单,唱起来简直要人命的歌曲,很高级。
对于莫文蔚来讲,之前几年一直是让自我与生活,沉浸于音乐里。而这一张的新作,则是重新以一个艺人、一个创新歌手的面貌回归到舞台,全世界,再度成为她的配角。

查看全部乐评

慢慢喜欢你

莫文蔚

半生缘(我们在这里相遇)

莫文蔚

念安娜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即便中场相遇,你亦是一生所爱

这是一张彰显着莫文蔚多面性的专辑,也是一张含金量十足的专辑。不仅邀请了李宗盛、伍佰、李偲菘等前辈,也请来了华晨宇、张艺兴等新生代唱作人。事实上对于出道25年的莫文蔚而言,已不需要用刻意打造的噱头来引起听众的注意,更不需要大声叫嚷的情绪释放或者辗转反侧的情感纠结来博得听众的喜爱。于她而言,就这样坦然地唱歌,安静地唱歌,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20位老中青金量级创作人打造的作品,想来必定是充满了挑战性。《I Do》、《不待续》、《慢慢喜欢你》,都带着创作者明显的自我风格,从旋律上而言是值得循环的,歌词部分也没有都市情歌的泛滥感。听到《绝》,恍然间有种莫文蔚参加了某个音乐节目的既视感,就好像翻唱了方大同的最新专辑的某一首歌,这奇妙的感觉可遇不可求,恐怕也只有莫文蔚能抓住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才能促成这份巧妙的缘分了。
《如初之光》作为开篇曲从钢琴在前奏情绪上的铺垫,就有了十足的叙事氛围。歌词和旋律间的互动似乎是刻意收敛了“莫文蔚式”特有的唱法。不知道是不是随着岁月的沉淀,有了更为宽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之后,莫文蔚更喜欢用减法来演绎,或是在这次与众多大咖合作之时,更想要贴切的表达原作者的初始创作之意,从而把属于自己的特有色彩适量减少。
特别惊喜的是和Matzka合作的曲目《Dancing in the Rain》,说到Matzka,不得不提到那张原住民音乐文化气息十足的专辑《东南美》。《Dancing in the Rain》是一首激发人类荷尔蒙的歌曲,不仅敲来了80年代标志性的电子打击乐,还有那个年代富有魔性的执念和声,不管不顾的电子键盘riff,直到高潮部分,电子键盘SOLO时,整个画面似乎都扭曲融化了。
另外华晨宇参与谱曲的《半生缘》,莫文蔚一开嗓的气质,“啊啊啊啊啊啊啊”部分的呢喃哼唱,亦或者高潮部分的驾驭,既缥缈空灵又荡气回肠。能把这首曲子演绎出花花独有的专属意境,特别让人意外和惊喜。
好吧,这实在是一张让我爱不释手的专辑,不仅只是莫文蔚越来越成熟的演唱风格,也因为她的坚持和努力。作为多年的粉丝,还能听到她的新专,看到她意气风发的样子,实属一大乐事!

查看全部乐评

莫文蔚

天一半 地一半

莫文蔚

乐旻媒体人,播客主播

推荐指数
分享

呼朋唤友中场无休,就爱莫文蔚

今年迎来出道25周年的莫文蔚,不仅即将展开新一轮唱遍全国的巡回演唱会,新专辑《我们在中场相遇》也在5月底如约上线。能在华语歌坛活跃如此长久的艺人原本少之又少,Karen却把她的25年,定义成演艺事业的中场,在这张集结了20余位华语乐坛金牌创作人的纪念专辑中,收录了11首风格各不相同的音乐作品,并且按照老搭档和新伙伴的区隔,将专辑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上半场的五首歌中,姚谦和李偲菘老师共同创作的《如初之光》是Karen现阶段心境最真实的写照;李焯雄和伦永亮合作的《I Do》古典浪漫,是Karen唱给相识30年的老公Johannes的表白曲;最先收到邀约的李宗盛,拿出自己的心水作品《飞》,并由爱徒李剑青重新编曲演奏,制造出他本人和潘越云之外,这首歌的又一个经典版本。借着这首歌,也让你回味到滚石时期莫文蔚经典情歌的味道;张亚东的《天一半地一半》则营造出冷静又炙热,神秘而辽阔的画面;伍佰的《中场没有休息》歌如其名,放在专辑正中间,一如他在滚石时期为Karen打造的那些快歌一样,现场即兴感和情绪感染力都极其强烈。
下半场,李荣浩的《慢慢喜欢你》已经成为了莫文蔚最新的情歌流行曲,这首歌呼吸咬字间的甜蜜细腻,是专属于Karen的语气;而方大同《绝》里的摩登感,Matzka《Dancing in the Rain》里复古的欧美范,张艺兴《不待续》里鬼马俏皮的小性感,还有华晨宇《半生缘》里气场强大的中国风,又让我们看到了Karen似曾相识又不太熟悉的面向。
“爱”是莫文蔚的专辑里一直以来的主题,这张出道25周年的纪念专辑更是深藏着满满的爱。对老公,对歌迷,对自己,对她在音乐里,过去相遇和未来即将相遇的人们。专辑用了林俊杰创作的《心领神会》收尾,如同JJ近几年的很多代表作一样,这首歌有磅礴的钢琴弦乐编制,这首歌,仿佛把专辑里贯穿的“爱”升华了,像是一个祝福,送给一路以来所有相遇的人们。愿你也能遇到那一份在沉默中能心领神会,始终守护着你走过曲折深渊的真爱。

查看全部乐评

中场没有休息

莫文蔚

莫文蔚

一蔷知名乐评人、媒体人

推荐指数
分享

人生中场,我们在这间空房间里坐一下

听莫文蔚,总有一个相同场景浮现:在喧闹的酒吧里不由自主推开一扇门,里边空空如也。空房间的正中间有一把椅子,你没有害怕或者讶异,自然而然坐到椅子上,房门关,音乐开。
这个盛夏,已熟的果实在想如何让自己保持新鲜口感不发霉,于是我们在中场相遇,来到这间空房间,听听自己的声音,管他房外烈日还是阴天。不开灯的房间,只有莫文蔚就足够了。
《慢慢喜欢你》是整张专辑中最抓耳的一首,也难怪在这张专辑发行之前这首歌会先红起来。整首歌缓缓地如月光散在身上,一层一层推进的海浪声,敲打心门。玫瑰花瓣绽放和掉落的声音都被一瓣一瓣听到,默数着爱或不爱,与此同时音符一字一句的推到你的心房,于是慢慢喜欢你,慢慢的回忆,慢慢的陪你慢慢的老去。

查看全部乐评

Dancing in the Rain

莫文蔚

不待续

莫文蔚

SEAN某知名音乐平台主编

推荐指数
分享

走进如初的莫文蔚

莫文蔚的这次回归,可谓是星光熠熠。光从词曲创作,就足够震撼整个华语歌坛,李宗盛、黄伟文、伍佰、林俊杰、黄伟文,还有华晨宇、李荣浩的助阵,让这张专辑诚意满满,曲风多变,每首歌曲都有不同的标签,莫文蔚用自己的风格,唱出了脱离原作者的感觉。李宗盛在这次与莫文蔚的合作的新版本的《飞》,是由李建青编曲,最大的突出了吉他部分,简单中,毫无修饰,还原出来歌曲本来的味道。与方大同合作的《绝》,大量的复古电子元素,整曲听起来非常轻快,而与李荣浩合作的《慢慢喜欢你》,更是席卷各大平台的热播情歌,温暖中感受平凡。专辑中的第一首歌曲《如初之光》,姚谦用忠于自我的词,去感受如初之光的美好。而最后收尾的《心领神会》是由JJ林俊杰参与制作,更是让莫文蔚的vocal更加突出。

查看全部乐评

心领神会

莫文蔚

沈巍峰歌者盟CEO

推荐指数
分享

开始于音色,沉醉于演绎

25年的沉淀与蜕变,Karen更加的感性成熟,对于音乐也更具有自己的态度。一直都觉得Karen是天生的歌者,她很会唱歌,得天独厚的嗓音极具有辨识度,令人羡慕;而对于歌曲的表达她有着独特的诠释,可以说她的歌声宛如一杯香醇的红酒,细细品味,让人回味无穷。此次具有纪念意义的《我们在中场相遇》Karen更是力邀众多音乐大咖一起共同创作,带来不小的惊喜。
歌曲《慢慢喜欢你》由李荣浩倾心打造,旋律优美清雅,钢琴与吉他交相辉映作为铺垫,Karen独特的声线以及略带羞涩的演绎,可谓是恰到好处;褪去了青春的稚嫩,却多了一份真挚与感悟。
而《如初之光》由姚谦作词李偲菘作曲,是一首励志歌曲。Karen的演唱也是十分的坚定大气,满满的正能量。特别喜欢最后那句“生如夏花”的处理,简直是神来之笔,很难模仿出其中的韵味。

查看全部乐评

赵南坊知名媒体人

推荐指数
分享

莫文蔚“中场”总结,“下半场”更自在

《我们在中场相遇》是标准意义上的“概念专辑”,通过总结部分以及展望部分架构出莫文蔚的歌手生涯走势。这两部分同等重要,“总结”讲明莫文蔚从哪里走来,展望透露莫文蔚将走向哪里。
生涯走势是相对庞大的命题,所以,专辑邀请到豪华阵容参与作品打造也就不奇怪。具体到专辑编排处理,前半都是合作过的音乐人,后半都是全新合作的音乐人。同时,选择合作对象的标准并非追求名望,而是根据自己的定位来刻意挑选最“对路”的那位。对于我个人而言,相对更关注展望的部分,因为,处于“中场”时段的莫文蔚,过往精彩有流行乐史册为证,这些属于无可争议的“存量”,而未来的发展选择才最具看点,这些“增量”完全能够促使莫文蔚达到更高阶的境界。
各位全新合作音乐人,各自都是辨识度清晰,所以,他们参与打造的作品都自带各自特质。这种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对于演唱者而言通常是难度,但对于莫文蔚而言,并不是问题,在具体演唱里,她能轻松将“别人的歌”唱成“自己的歌”。
从选择合作的音乐人的标准来看,莫文蔚保持足够的前卫性,即,愿意接纳新元素。这方面最明显的就是跟张艺兴合作,由张艺兴以及李荣浩合作谱曲,并且由前者负责制作的《不待续》展示出莫文蔚作为成熟歌手的弹性。这首很浓烈Trap气质的作品,符合当下制作潮流。经由莫文蔚演唱呈现,丝毫没有冲突感,动用真假声转换的演唱模式完美契合编曲推进。此外由华晨宇谱曲的《半生缘(我们在这里相遇)》 是标准的Power Ballad,典型的华晨宇式旋律行进,此处莫文蔚的演唱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到类华晨宇的模式,高低转换,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将别人的作品唱出自己的型格,这是莫文蔚最擅长的事情,林俊杰谱曲制作的《心领神会》就是最佳证明。这首歌曲旋律走向是标准的林俊杰模式,但在莫文蔚演绎下,完全呈现出差异化气质。注重动用音色以及语感的处理,将这首林氏情歌彻底纳入自己的演唱模式。
对于各路音乐人,尤其是诸如张艺兴以及华晨宇这般代表着“前沿”跟“先进”的新型音乐人作品的接纳式处理,预示着莫文蔚将来对于各种新鲜元素都具备足够可观的处理能力。所以,度过“中场”总结,“下半场”的莫文蔚会更自在,达到来者不拒的大师境界。

查看全部乐评

朱白著名乐评人、书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自己尽兴就足以感动世界

莫文蔚有一种只去埋头地做自己,就能拿出最好状态的灵气。这一点你从她的演唱会,或者其他舞台上的演出,都能偶尔得见。这是一个天生有点艺术气氛的人,或者说她有一点孩子气,且能将这股气变成一篇篇乐章作品……
二十五年前出道,莫文蔚至今已经发行三十多张唱片,这对于她来说既是成绩,也是一个个战绩彪炳乐坛史册。《我们在中场相遇》一如既往,就此你既可以说她不求进步艺术上没有了野心,也可以说她不忘初心……新的词曲合作者,不一定就是那种更懂她的人,但显然这一次他们更愿意走进莫文蔚花了二十几年制造的独特精灵世界。《我们在中场相遇》中更常见的是那个安静地在慢慢感受的莫文蔚,而不是那个舞台上疯里来疯里去的女子,你自然可以将之看成一次压抑成功的释放,也可以看成是她引人耳目的一次游戏。

查看全部乐评

蘼迷猫知名乐评人

推荐指数
分享

上半场回望,下半场精彩

和莫后的前几张概念完整音乐风格统一的专辑不同,《我们在中场相遇》更像是Karen出道25年的一个总结与展望,在专辑的前半段,她请来了自己在滚石、索尼和环球不通时期的音乐制作人为自己操刀,从李宗盛、伍佰到张亚东、伦永亮,更像是对自己过往音乐之路的一次回顾。
开场曲《如初之光》是这张专辑的点题曲,既是Karen对自己音乐生涯的一次总结,又是她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的态度。《I Do》是Karen爱情长跑找到一生所爱后溢于言表的幸福。在音乐性上直到翻唱李宗盛的老歌《飞》才步入正题。《飞》《天一半 地一半》《中场没有休息》三首歌曲出自三位在莫文蔚音乐生涯中分量极重的华语音乐大师李宗盛、张亚东和伍佰,这三首歌也折射出Karen的三个标志性音乐形象:在李宗盛类民谣娓娓道来的叙述口吻下,是那个在阴天的十二楼上寂寥知性的个性女孩;在张亚东重氛围如电影原声的配乐中,是那个在不散不见的旅行中轻呼着“宝贝”的文艺女子;而配合着伍佰爆裂疯狂的摇滚吉他扫弦的,又是那个在劲风中着挥着扇子性感鬼魅的一朵金花。上半场的对决中,撸主投给伍佰老师一票。
下半场的莫文蔚终于结束了她前几张专辑清汤寡水无心恋战的状态,与新晋音乐人的合作如同万花筒一般五光十色,让人不禁想起了15年前类似性质的《X》。下半场的作品中,当属方大同的《绝》和MATZKA的《Dancing in the rain》品相最佳,前者方式funk beat搭配鬼马俏皮的莫式rap一骑绝尘,令人拍案叫绝;后者jungle风情的鼓点和电音碎片激情碰撞,如同在倾盆大雨中旋转跳跃。李荣浩的《慢慢喜欢你》是后莫文蔚时代的另一首全民金曲,旋律和演唱都是今年华语爆款中的佼佼者。林俊杰的《心领神会》延续了JJ一贯的高难度谱曲系数,差不多是整张专辑演唱难度系数最高的一首,典型的林氏string + piano ballad,放在《伟大的渺小》里貌似也很和谐。而华晨宇和张艺兴的两首歌有着他们自身音乐更浓厚的影子。下半场的比赛中,撸主投方大同和MATZKA一人一票。
就像撸主刚才说的,《我们在中场相遇》在音乐上像是《X》的续篇,是莫文蔚与不同音乐人的风格碰撞,对标另一位天后王菲的专辑就是《王菲01》,注重的不是专辑整体性,而是音乐上的可能性与风格试水。而对于莫文蔚本人来说,这张专辑更像是她音乐生涯承上启下的一个过渡与半场总结,是一个颇具私人意义的生日礼物。而之于撸主,最令我惊叹的是这么多风格截然不同、创作特色又十分明显的歌曲,只要莫后一开口都通通被打上她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烙印,也许这就是天后和普通女歌手的区别吧。

查看全部乐评

往期回顾

英伦「宝藏」詹贝贝,给你步步沉沦的声光电

第314期 2018-06-04

这里或许有曾吸引过你的「爱情视野」

第313期 2018-06-02

龙俊亨感性抒写20's的「告别诗」

第312期 2018-05-25

李宇春制作人,华人电音鬼才新专能有多极品?

第311期 2018-05-22

听断眉如何用音乐全方位撩你

第310期 2018-05-20

2018-06-08

统筹 |孙腾   策划|包子   责编|包子

QQ音乐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