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美”颁奖礼之前,先用十大经典现场开开胃

第59届格莱美部分表演嘉宾(一)


一年一度的“格莱美”颁奖礼又将来到,按理来说,“格莱美”作为全球最专业、最全面、最权威的音乐类评选,它最吸引人眼球的,当然还是那些奖项的归属,尤其是赢家和黑马,更是媒体对“格莱美”最感兴趣的结果。


第59届格莱美部分表演嘉宾(二)


不过,在时过境迁再回首时,却发现历史上那一届届“格莱美”的记忆,最终留给你最深印象的,反而是那些歌手的表演部分。这些表演,因为“格莱美”高规格和群星云集的舞台,也给了不同跨界、合作、串烧等表演,以最好的发挥机会,并因此诞生了许多“格莱美”独此一家的经典版本。尤其是这几年,随着“格莱美”希望在一个音乐不够强势的时代,让颁奖礼能够在收视率上挽回一城,也有意加重了演出部分的比重,更使得精彩的现场层出不穷。


碧昂斯也将登上59届格莱美的表演舞台

这是她第二次怀有身孕参加表演


这也就出现一个让许多歌迷都未曾想到的现象,他们原本以为来“格莱美”只是两件事,表演和等待拿奖,没想到他们表演的部分,后来又被很多人分门别类,同样当成了评奖的素材。


P!nk把“格莱美”变成了奥运会


说起这几年“格莱美”的现场表演,以惊艳和高难度作为标准,那么P!nk在2010年第52届“格莱美”上的演出,不敢说绝后,至少也是空前了。都说MV的视觉是对音乐听觉的一种升级,从而让音乐因为视觉画面的拓展,变得更为立体。那么P!nk在第52届“格莱美”的高空杂技,无疑就是对音乐现场的一种视觉升级,并以一种3D的方式,将音乐的那种奇、险、妙,以及柔美与力量兼具的视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2014年的第56届“格莱美”颁奖礼上,P!nk也是故伎重演,演唱大热单曲《Try》时,以抓着体操绳带的方式,与观众互动并空降舞台,同样也是赚足了眼球。只是和2010年的《Glitter In the Air》相比,这一次的她动作虽然优秀,但气息的控制上却成了演出的败笔。


Adele的声音就是最好的现场


有华丽也有简约,在2012年第54届“格莱美”的颁奖礼上,病愈后复出的Adele,走的就是纯音乐、纯现场的路子,不要道具也不要舞美,除了舞台背后的乐队与和声之外,整个舞台的中心,就只有一袭黑裙的Adele,以及她的歌声。这一年也是Adele大获丰收的一年,并且将综合类里能够拿到的三个奖项,一起打包带走。


而她在现场演绎的《Rolling In the Deep》,也是近几年真正称得上可以席卷全球,且品质、唱功和传唱度都超一流的神曲。虽然没有改编和加花,但Adele在台上高吟深唱的大气演出,以及因歌而泪的真性情,不仅回归了音乐最初的原始本质,也很好地诠释了“格莱美”力捧她的理由。


Justin Bieber在“格莱美”演绎成人礼

(视频因版权问题无法提供播放)



像Justin Bieber这样的小鲜肉,历来都不是“格莱美”的菜,而如果单纯论表演的精彩程度,或者在去年第58届“格莱美”现场演绎的《Love Yourself》加《Where Are Ü Now》,也不算是超级的惊艳,但这组表演,对于Justin Bieber和“格莱美”来讲,却都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首先,这一年是入行将近十年的Justin Bieber,第一次拿到“格莱美”的奖杯,就是那首《Where Are Ü Now》,让他最终获得了“最佳舞曲奖”。另一方面,在这次的舞台上,Justin Bieber用深情和激情两种方式的表演,也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个更成熟的自己,一个从青少年流行向成人流行乐升级的自己。尤其是在经历了诸多负面新闻和状态低谷之后,“格莱美”舞台无疑给了他全新出发的机会。另一方面,“格莱美”对Justin Bieber的肯定,也证明了这个奖项并非那样的食古不化,或者对偶像歌手有先天的偏见,只要你够专业和优秀,“格莱美”的大门其实随时为你敞开。


Eric Clapton在“格莱美”悼念亡子


有在“格莱美”舞台证明自己事业成功的,也有在这个舞台回到自我生活的,比如1993年第35届“格莱美”颁奖礼上的Eric Clapton。在“格莱美”的历史上,一直不缺少那种沉重的场景,尤其是这些年来,随着Prince、Michael Jackson、David Bowie、Whitney Houston和Ray Charles等巨星的去世,更经常会安排一些纪念环节,让这个群星云集的颁奖礼,因此也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气息。而这一年Eric Clapton在台上的演出,虽然也是“缅怀故人”,但这位故人,既不是传奇大师,也是同道之友,而是在不久前因为高空坠楼身亡的幼子。


一首不插电版的《Tears In Heaven》,正是Eric Clapton为这段伤痛写的歌曲。彼时彼刻在“格莱美”的舞台上,Eric Clapton不再是什么殿堂级的音乐人,或传奇的吉他大师,而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这样的低吟浅唱,这样的娓娓道来,也让“格莱美”的舞台,在音乐的背后,显得人情味十足。


两个不可思议的男人走到一起

Elton John & Eminem《Stan》


《Stan》原来是Eminem和Dido合作的作品,包括《Love the Way You Lie》等歌曲,Eminem也很好地开拓了男说唱+女歌手携手作品的市场。而在第43届“格莱美”的舞台上,与Eminem在舞台上合作《Stan》这首歌曲的,却从Dido换成了传奇摇滚大师Elton John。这也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画面,毕竟作为一个直到不能呼吸的歌手,Eminem简直是音乐圈的铁Man代表,而Elton John则又是另一种柔情似水的极致。当两位看起来质感不同的歌手,因为音乐而相聚在舞台,也不得不感叹音乐的神奇魅力,以及“格莱美”舞台的包容性。


当然,Eminem在“格莱美”的精彩瞬间还有很多,比如2011年第53届颁奖礼上,他与Rihanna以及Dr.Dre的合作,不仅音乐上让人叫绝,为Dr.Dre儿子吸毒身亡而歌的人性,以及重新请出这位说唱圈传奇大哥上台,更成了“格莱美”颁奖礼史上的另一种荣耀。


Lady Gaga把“格莱美”当成了百老汇


虽然不能说是始作俑者,但Lady Gaga的出现,某种程度上,确实让“格莱美”的颁奖礼现场,从现场颁奖及平面的作品演唱,向更戏剧化的秀型演出转移。2010年是Lady Gaga首登“格莱美”的舞台,熔炉烈焰加浴火重生这样的舞台装置,也让“格莱美”的现场,变成了一个舞台剧的现场,让人完全置身于魔幻的空间场景。但是,同样不要忽略Lady Gaga视觉以外的音乐性。


在这次演出前,你能想象到《Poker Face》、《Speechless》和《Your Song》这三首作品,是如何能够做到无冲突的兼容到一起的吗?毫无疑问,Lady Gaga这次的演出,就是艺术家的演出,这倒很符合她日后对自己一张专辑的命名:Artpop。与此同时,去年的“格莱美”上,Lady Gaga在致敬David Bowie时,还用上了机器人、全息影像、互动视频和数字皮肤等高科技,在十足的人文情怀之外,更让“格莱美”因为这样的表演,走在了科技界的前面。


Coldplay是来“格莱美”开演唱会的


Coldplay在这届的“格莱美”上,也呈现出音乐现场的两种场景,一种是沉静、一种是宏大,在收与放之间,展现出一支伟大乐队应该有的音乐人格魅力。尤其是在进入《Viva La Vida》的部分,Coldplay甚至把“格莱美”的颁奖礼现场,演绎出数万人的大舞台效果,场下同为音乐人明星的合唱,更体现出摇滚乐的包容精神。


这个演出单元,唯一比较怪异的,反而是出现在《Lost》里的Jay-Z,总之就是可有可无的感觉,缺少一点音乐的存在感,只能说Jay-Z和Coldplay八字有点不合了。


把录音室搬到“格莱美”,是一种什么体验?


2014年的“格莱美”,是属于Daft Punk的一年,五提五中的他们,一时间也是风光无限。同样的,这一年作为大赢家的他们,在现场同样给人留下经典的记忆。除了请来原作的合作演唱者菲董Pharrell Williams之外,Daft Punk还邀请了灵魂乐界的传奇人物Stevie Wonder,也把这首歌所掀起的复古浪潮,进行得更彻底。而这首歌极具放克味道的节奏,也引来台下Beyonce、Bruno Mars、Yoko Ono、John Legend等一众大腕的一起摇摆。至于Daft Punk,他们不仅依然带着《Random Access Memories》专辑的那个头盔造型,而且还将自己“关”在了一间录音室里,透过玻璃窗演绎着自己的音乐科技。而整个舞台,也因为Daft Punk凹造型的需要,设计成了一个录音室的场景。只能说,城会玩。


保罗爵士洒向“格莱美”的都是情怀


这届“格莱美”,是Adele大获全胜的一年,也是Foo Fighters大获全胜的一年,还是因为Whitney Houston去世,而多少显得伤感的一年。


虽然在致敬环节,这一年的“格莱美”做的并不好,但这届颁奖礼的压轴环节,却因为Paul McCartney的二次登台,一时间让现场似乎又回到了曾经的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那个音乐更质感、更饱满,还有点人文与情怀的老时代。


也是从这届“格莱美”颁奖礼开始,之后每年的现场,似乎都会有一些充满音乐情怀的环节,在一个代表潮流与时尚的舞台,这样的场景,也让“格莱美”因此有了音乐底蕴的另一面。


“格莱美”史上最雷鬼的瞬间


这又是一次非常经典的致敬环节,55届“格莱美”留下的是Bruno Mars、Sting和Rihanna三位巨星,对另一位传奇巨星Bob Marley的致敬。


Bob Marley无疑是雷鬼音乐界排他性的绝对巨星,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将这种来自牙买加的灵动音乐风格,带到了美国并传遍了全球,甚至养活了无数的音乐人。不要觉得近年来走古典跨界路线的Sting,出现在这个阵容中非常奇怪,实际上Sting早年领军的The Police乐队,可以说是英国摇滚圈里把雷鬼乐玩的最好的摇滚乐队,他们的许多经典作品,像《Roxanne》、《Englishman In New York》等等,都在许多细节上,汲取了雷鬼音乐的养份。这一次多年后重新玩起心爱的雷鬼乐,一定也是万般滋味在心头。


统筹:孙腾   责编:雨点   撰稿人:爱地人

<-- comment start 评论将插到这里,生成后本提示语不显示 comment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