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祥音乐历程、经典专辑及其音乐风格浅析

关注
1976年算起,阿lam已出道满40年。这个胡须佬是香港乐坛乃至整个华语乐坛的一个奇迹,无论是谭张争霸还是四大天王还是至今粤语歌衰落的时期,没有人够胆怀疑他所取得的音乐成就,也没有人可以忽略他的存在,即使他是那么的低调。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阿lam的各大唱片时期。
前EMI
前EMI是为了跟90年代阿lam重返EMI的时期区分开。
专辑 LAM 林子祥
 
专辑 各师各法 林子祥
1976年,阿lam发行了第一张英文专辑《lam》,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留须了,一留就留了40年。1978年,发行第一张粤语专辑《各师各法》,从此在粤语流行曲史上留下无数经典。
当时阿lam已经奔三的年龄,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他不需要走偶像派青春阳光的路线。可能有前后对比吧,EMI前期他的声音让我感到有点不堪入耳,音域较窄,低音单薄高音尖刻,而且还保留了英文歌的腔调。70年代粤语流行曲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好作品确实也没有太多。
今天看来,昨天的不成熟或许有点可笑,但却是必经阶段。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粤语流行曲的水平,以及阿lam的唱功,在短短几年内有突飞猛进之势,可谓是跑步进入了80年代的黄金时期。
专辑 摩登土佬 林子祥
点解娶老婆 林子祥
当你还嘲笑着什么《点解娶老婆》《各师各法》《摩登土佬》那些口水声那些俗气的旋律歌词,一两年后阿lam就来了个360度转变,优雅的吟唱着“在水中央有丽影一双”《在水中央》,“银汉双星现情侣多欣羡,是片刻亦胜千金,月儿可否不转”《七月初七》。
在水中央 林子祥
七月初七 林子祥
就在EMI这短短几年间,阿lam已经初步形成其风格特色,大胆创新,想象丰富,涵盖多种音乐元素。民族风小调如以上提到的两首。
一个人 林子祥
我要走天涯 林子祥
欧美经典改编如《一个人》《我要走天涯》,外国民歌改编如《美丽的小姑娘》(改编自《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本地原创作品如顾嘉辉先生的《抉择》《蝶变》,更少不得他本人原创的经典如《分分钟需要你》《海市蜃楼》《几段情歌》等。试搜寻一下,在那个时期的香港能做到这么多元化的歌手,能有几个?
分分钟需要你 林子祥
几段情歌 林子祥
很明显地,1980年是一条分界线,时至今日,80后的EMI作品,我们还能经常在阿lam的演唱会听到,如《究竟天有几高》《三人行》《沙漠小子》。同时,也有若干并不出名但我又非常喜爱的作品,如《莉莉马莲》《古都罗马》《他的一生》《爱的种子》《画家》等等,不再一一细数。
华纳
从1983年《爱情故事》到1994年《单手》长达11年时间,是阿lam在华纳唱片的时期,也是他最巅峰的时期。
专辑 爱情故事 林子祥
专辑 单手拍掌 林子祥
众做周知,80年代是香港乐坛的黄金年代,你很难找到一个实力不过硬的歌手,也很难找到哪首歌是污染耳朵的噪声,靓声佳作比比皆是。华纳唱片是当时最具实力的唱片公司之一,而阿lam更是当时男歌手中实力最强之一。
阿lam号称是香港乐坛的男声最高音,风评对他的唱功吹到天上有地下无。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这些评价是不够客观的,欣赏崇拜可以,不可盲目吹嘘。阿lam的发声唱法技巧有他自创的一套方法,无论跟谁都难比较,当时的乐坛百花齐放,却找不到第二个像他这样唱歌的人。
粤语歌发展的来源之一是粤曲小调,普遍讲求字正腔圆,每一个音都端正规矩,但阿lam并不受此限制,他可以为了最大程度满足乐感,而把那些字的发音按他的方法扭曲,尤其是飙到高音,或者是要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的时候。他也不需要像很多歌手那样靠颤音来修饰,几乎所有发音都是直来直去,所以会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和爆发力。
当时可能还没有“唱作人”一说,可是事实上,香港当时已经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人,除了阿lam,还有诸如许冠杰,伦永亮,周启生,蔡国权,陈百强,卢冠廷,黄凯芹等。而这批人当中,既懂乐理,又唱作俱佳的寥寥无几,阿lam绝对是其中一个。当然我没仔细盘点过,但真的很难找到他哪张专辑,没有他自己写的曲子。
阿Lam日记 林子祥
当然了,阿lam也并非十项全能,貌似填词和编曲他是比较弱的。他会填英文词,但中文词不行,除了《阿lam日记》。所以,他华纳时期的成功也必须要归功于一班辅助他的幕后人员,填词的郑国江林振强潘源良潘伟源等,编曲的钟定一,鲍比达等,以及号称乐坛点金圣手的黄柏高。而这班人,在他1988年那张《创作流行歌集》的黑胶里就已经拍了一张合照。
华纳时期阿lam也收获了两段婚姻,跟前妻吴正元育有一对子女,而跟叶倩文则无所出。我不知道他跟前妻感情如何,但他跟Sally我相信一定是真爱,他们是在华纳时期因音乐结缘,从《零时十分》开始。
零时十分 林子祥
选择 叶倩文
我至今不明白,这两公婆的合唱为什么就只红了一首《选择》。事实上,他俩好听的合唱还有多首,《干一杯》《何时何地》《千粒星》《重逢》《爱偏要别离》《爱到分离仍是爱》《乱世桃花》等等。华纳时期经典无数,热门的我就不多说了,在各专辑中我各选取一首我喜爱的冷门倒是可以。 
乱世桃花 叶倩文
爱到分离仍是爱 叶倩文
爱偏要别离 叶倩文
重逢 林子祥
千粒星 叶倩文
何时何地 林子祥
干一杯 叶倩文
《爱情故事》——《阿哟心声》
(阿哟是阿lam在出演的电影《鬼马智多星》《我爱夜来香》的角色名,这首歌以轻快鬼马的节奏叙述一个小男人失恋时候的心声)
专辑 爱情故事 林子祥
阿哟心声 林子祥
《84创作歌集》——《心肝宝贝》
(专门写给即将出世的大儿子林德信)
专辑 林子祥创作歌集 林子祥
心肝宝贝 林子祥
《最爱》——《恶斗恶》
(喜欢这首歌那种恶狠狠的唱腔,听着好爽)
专辑 最爱 林子祥
恶斗恶 林子祥
《花街70号》——《孤单的战争》
(别以为阿lam不会假音,这首的真假音转换他玩到出神入化)
专辑 花街70号 林子祥
孤单的战争 林子祥
《创作流行歌集》——《结伴同航》
(又是一首超越英文原版的冷门作品)
专辑 创作 + 流行歌集 林子祥
结伴同航 林子祥
《长青歌集》——《忘记了》
(就两个字,动听!)
专辑 长青歌集 林子祥
忘记了 林子祥
《最难忘的你》——《将心意尽诉》
(如果你想挑战男声的高音极限,选唱这首吧)
专辑 最难忘的你 林子祥
将心意尽诉 林子祥
《单手拍掌》——《今天的一切》
(属于阿lam的自传式作品除了《谁能明白我》,还有这首)
专辑 单手拍掌 林子祥
今天的一切 林子祥
……(不胜枚举,此处省略一万字)
后EMI
专辑 缘是这样 林子祥
专辑 好气连祥 林子祥
专辑 现代人 林子祥
1996年阿lam重回EMI,什么时候走的我就不清楚了,反正这次逗留的时间比前一次更短,而且出碟的数量也很少,大碟只有《缘是这样》《好气连祥》,新歌加精选《现代人》。整个90年代期间,他同时也在台湾飞碟和波丽佳音公司出国语碟,这里就省略不表了。
很多人跟我说,阿lam在90后就没什么好歌了。类似这样的观点很经常听到,他们的错误在于把流行程度跟好不好划了等号。
后EMI时期的阿lam已步入半百年纪,是一个歌手的声线由盛转衰的时间点,也就是最后的巅峰期。这个时候,阿lam的创作水平已完全成熟。所谓歌声歌声,他的歌与他的声已经可以完美交融。
当四大天王那些情情爱爱的金曲广为传颂,你再去听一下阿lam,或许不是每首都那么容易听得懂,可是即使一个业余爱好者都能分辨,阿lam的造诣跟这他们完全不同。阿lam的声音饱满有劲,旋律或是跌宕起伏,或是浓郁深沉,歌词更是道尽世间沧桑和人生哲理。随便举些例子。这短短三年时间,他为三部tvb的电视剧谱写了主题曲,分别是《缉私群英》的《我以你自豪》,《保护证人组》的《人间好汉》,以及《男人四十打功夫》的《盖世男儿》。这三部剧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我一集不漏的追完,也是第一次让我真正认识阿lam的音乐。
我以你自豪 林子祥
人间好汉 林子祥
盖世男儿 林子祥
细品之下,我大胆的认为,这三首主题曲绝不逊色于他华纳的那两首经典男人之曲《男儿当自强》和《真的汉子》,甚至更加成熟。男歌手中会飚高音的很多,飚得有气势的也不少,然而能够飚到像阿lam那么豪迈那么荡气回肠的,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谁说阿lam在90后没好歌?他们没有深入了解而已。
男儿当自强 林子祥
真的汉子 林子祥
同是爱情的主题,EMI的lam歌也比同时期的那些情歌多了一份深沉和理智。听听《缘是这样》:在候机大堂准备独自远飞,决意寻找理想,无奈爱人并不支持,所以只能不辞而别。演绎上这种矛盾的心理贯穿始终,千言万语到最后只洒脱地道出“缘是这样”四个字。
《爱情》则是用新鲜的角度探讨了“情为何物”这个老话题:无人敢不尊敬,能令至尊听命,虽然让人干了脑海湿了眼睛,却永在世间享有颂赞声。这种对爱情抑扬交错的描述,简洁明了,却留给人很大的思考空间。
很多人都知道阿lam喜唱串烧,是串烧歌的鼻祖。华纳时期有《十分十二寸》《街头霸王榜》,EMI在1997年适逢一百周年也给阿lam订造了长达二十多分钟的《好气连祥》。但我个人就认为不及前面两个串烧了,第一,时间过于冗长,第二,编曲方面似乎没太多变化,缺少点轻重缓急,容易听腻。而华纳的俩串烧则精炼得多,且变化多端。再后期,阿lam也有出串烧,不比较水准高低,这个idea有点用烂了,我对此有点意兴阑珊。
十分十二寸 林子祥
街头霸王榜 林子祥
2000后至今
2000后阿lam并不固定归属于哪个唱片公司,这个时期,华纳,红音(英皇子公司),环球等都给他出过唱片。可能随着年纪增长,阿lam的产量逐渐减小了,状态以及声线也一路衰退。有些人把他的衰退归咎于2003年在汪明荃演唱会掉进洞里,摔聋了耳朵。其实嘛,有哪位年过花甲的老歌手没有衰退呢? 年纪在那里啊。
专辑 佐治地球转 林子祥
在这16年间,如果算完整的大碟,严格来说,就只有07年《治地球转》,其余的我只能称之为新歌加精选或者新歌加重唱。
专辑 只有林子祥 林子祥
专辑 Until We Meet Again 林子祥
01年《只有林子祥》夹杂了串烧和重唱,华纳出品,在编排上不是很够精致;04年《until we meet again》红音的,有新歌,但主要是一班后辈歌手为表致敬而翻唱他的作品。《佐治地球转》应该说是一张制作认真而又风味独特的原创大碟了。里面的曲目内容是比较艰涩,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可能我人生阅历还不够),不是面向普罗大众的商业化歌曲。
常在我心中 林子祥
林振祥 林子祥
相隔多年,阿lam再次与杜丽莎合作,唱出《常在你心中》;还有专门写来纪念林振强先生的《林振祥》;另外像《流离半世》《问天不应》《腹语》等都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作品,需要细细咀嚼方可尝到那份真味。在这之后,就再到14年发烧碟《lamusic》才出现新歌了。
专辑 Lamusic 林子祥
专辑 Lamusique 林子祥
2010年后,我猜想他是因应自己声线变化的具体情况,转变为做发烧碟为主,分别有10年和11年的两张《lamusique》和14年的《lamusic》。当初乍一听他的发烧唱法,相当不惯,从以往的荡气回肠,霎时间变到浅唱低吟,听得我昏昏欲睡。但隔了一段时间后,买了那几张发烧回来细听之下,我改变想法了,他能做出这样的改变,并非易事,没有深厚的积淀不可轻易为之。
最爱是谁 林子祥
他把自己那些已经为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大胆改编,编曲与配器的音乐元素改头换面,然后在演绎上也有很多新的理解。今年一月在他的40周年演唱会,他开始就唱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最爱是谁》,表面听起来,吐字含糊,节奏散乱,有气无力。可是当我从全首歌这个整体去感受,却顿感意境很幽远!他的演唱已不受传统的套路拘束,随心所欲,全凭他心境而发。他多首的发烧重唱曲目,都有这样的相似之处,略带慵懒,可是并不偷懒,是让人用心感受音乐的整体性,而非演唱的一板一眼一招一式。
阿lam做的发烧碟,与市面上其他发烧相比,有他独到的见解。其实,什么是发烧?我已经听到过大量毫无营养可言的发烧声,人声推得很前,加入大量味精,每个字的发音的端端正正,是典型为讨好器材而生,让人听起来感到器材很靓,可是听的多了就腻了。
而按照上面描述,阿lam的发烧刚好相反,不是讨好器材,而是讨好听众。也有些人评论阿lam现在沙哑的声线不适合发烧,那真的是“毒评”,发烧之毒!声音圆润甜腻才是发烧,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HIFI即高保真不等于好听,好听也不等于一定要悦耳的人声。人声作为一件天然的乐器,千差万别,为何硬要抹杀这种差异性?
这几年间,为了这场唱片收购之战,我耗尽弹药,乐在其中,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把阿lam这海量的作品一一吃透。时至今日,我可以算是收齐,但绝不敢说自己是资深lam迷。他的作品,比起绝大多数歌手的,都多了一重学术性色彩。
高音
大部分人,在谈及阿lam时,会说他的歌很难唱,他的高音很牛逼,可是他实际上绝不仅此。我认为他内心自有一套艺术理论,旁人总是无法完全理解,只能听出点端倪。
海誓山盟 林子祥
就从高音说起吧,他在今年演唱会说了句话,是对自己喜爱飚高音的理解:很多歌啊,不飚到那么高是不好听的!很易懂的一句话,但并不简单。按照现在普遍听众的审美观,高音确实能充分调动情绪,让人为之着迷。众多的音乐秀节目,涌现出无数嗨翻全场的高音,却就是免不了被人非议,总有人说是噪音。有谁的高音可以如阿lam无论听多少次都不觉吵耳,一听就40年,不愿他降下来。个中奥妙可能各人理解不同,这也是阿lam与生俱来的音乐灵性,他从作曲开始就把控了旋律高低的走向,仿佛能看透听众的心理需求。
创作
说到这,又来看看他的创作。在我的了解中,阿lam并没有受过系统的音乐创作和演奏的训练,他只是受家庭熏陶,从小接触各类型音乐,而在学生时代开始组建乐队,出道时曾是玉石乐队的一员。一开始,他主攻的方向是摇滚,可是后来你又会发现他的音乐创作又是
那么丰富多彩,无论什么曲风他都能驾驭。他的摇滚,仿佛打上他自己的烙印。
 
听听《93创作歌集》,整张碟下来,即使平时对摇滚并不感冒的我,也被深深感染。平静一点的,只简单一个钢琴伴奏,他又能唱得细腻委婉,听听《几段情歌》,《一世离开你》,《旧居中的钢琴》等。然后,跟摇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国民乐,竟然也能出经典之作:《在水中央》,《水仙情》,《再见杨柳》,《千支针刺在心》,《风雨故人来》等多不胜数。一看作曲人,全是他!他本人戏谑称,这叫“中曲鬼唱”,神奇在用英文歌的腔调都能把中国民乐唱得那么动听。
阿lam无论对演唱,还是录音,还是编曲配器,还是后期制作,都是要求极高,一丝不苟的。会发现,大部分的专辑都由他自己亲自监制。这一点,曾经与他一起参与制作的黄柏高和周启生等人都对他作了极高的评价。
一世离开你 林子祥
在现今发烧碟泛滥的年代,某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动辄就自称天碟、极品。可是在那个没有发烧概念的年代,阿lam所制作的专辑就达到了发烧的级别,像EMI的《活色生香》以及华纳的《84创作歌集》就是当中的典范。
活色生香 林子祥
更令我佩服的是,阿lam曾经做过一张他自己的作品的纯音乐集《子祥经典音乐》。这张专辑由他本人及黄启光监制,鲍比达和奥金宝编曲,听完就会发现,制作阵容相当庞大,涵盖交响乐和民乐演奏。香港乐坛中有做过这类纯音乐专辑的歌手,非常少,我所知道的就只有陈百强的《陈百强浪漫音乐》。其他歌手是否有做过水平相当的纯音乐集,还有待考究。
读白
以上所说的,可能在度娘那里都能搜到不少类似的论述。那么好,最后我来简单提一下,阿lam的作品中一个比较少有人发现的亮点,就是读白 
这个看起来不苟言笑的胡须佬,其实并不是个闷骚的男人,我非常肯定,他是相当富有情趣的。跟他的艺术细胞一样多的,是幽默细胞。他在歌曲里偶尔会出其不意穿插几句简单的读白,或是深沉的,会让听众更加投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又或是诙谐的,令人总会会心一笑。这些读白,有他自己设计的,也有填词人精心编写的。
泽田研二 林子祥
没记错最早出现读白的歌曲应该是《活色生香》中的《泽田研二》。之后由林振强填词的《丫乌婆》中间又有一段阿lam和钟定一的对话,看起来似是林振强的idea,非常搞笑,钟说“老林啊,我个日见到你女人,乜佢咁丑嘎!”《师傅教落》阿lam出其不意在歌曲结尾,学着黄飞鸿教训徒弟的口吻"黄师傅都话,记得晨运啦,阿苏!"
旧居中的钢琴 林子祥
《旧居中的钢琴》的开头,虽然只是把歌词朗诵了一遍,可是却是配以降E小调的旋律,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歌曲悲伤苍凉的感情基调。
最为精彩的,要数黄霑先生填词的《长路漫漫伴你闯》,中间有一段非常诙谐却又道尽人生哲理的rap词,“四大天王当佢四人帮,无情无义兼无立场”,还不如“同花讲古同鱼冲凉,得闲加料炖鸡汤”,透露了追求自由逍遥,远离世俗名利的人生态度。
说声珍重 林子祥
直到2014年的《lamusic》,里面重唱了《84创作歌集》的《说声珍重》,也加了段读白,我听到不觉很难过,那是嘶哑又带有哽咽的声音。这个时候的阿lam不光是唱,他随意吟诵几句话都能打动人,相隔30年,这一版《说声珍重》的味道更为醇厚悠长。
尤记得,去年一月在红馆的40周年演唱会,舞台上搭建了一座西洋大屋。背景屏幕上,星光灿烂,流星不停划过。阿lam独自站在屋顶上,用他苍劲的嗓音演绎着我最爱的那首《千亿个夜晚》(是的,非要选一首我的最爱的话,一定是这首),那场景怅惘而寂寥,突然,我控制不住掩面痛哭了
千亿个夜晚 林子祥
Lonely won't leave me alone. Always by my side, lonely won't let me fallin love. 所有一切,都不及这一回痛哭那么令我畅快,是他的音乐让我能尽情释放我的情绪,把压抑在心里的那些痛苦宣泄出来。
我不说什么偶像不偶像,我只知道,我的人生中不能缺少阿lam的音乐。
—END—

QQ音乐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作者观点。
申请开通音乐号,发表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