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曲
- 时长
简介
台湾民歌三十五年追溯 北京民谣乐队回首重逢 为了不能忘却的音乐理想年代 为了年轻时花开只一次的声音 录音于台湾、大陆、香港三地 跨时代作品,非常值得期待和拥有的一张唱片。 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无为而为的音乐态度,简单自然的生活理念,多年来在创作民谣领域辛勤耕耘,凭借民间口耳相传的力量,得到众多聆听者的爱护,两岸三地乐评人誉其作品“可以闻到生活最本质的清香”。本专辑乃跨时代作品,是一张非常值得期待与拥有的唱片。 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推出第四张作品辑《台北到淡水》是一张台湾民歌的回顾唱片,呈现出完整的唱片概念与多样音乐风格。 1970年代的台湾,年轻知识分子与大学生展开一场“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运动,亦称为“台湾现代民歌”或“台湾民歌”,它改变了华语流行音乐的走向,影响长达二十年。1975年6月6日,“台湾现代民歌之父”杨弦与好友胡德夫、赖声川在台北中山堂举办“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被视为台湾民歌的发轫。时隔35年,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在二百多首经典的台湾民歌中,选取15首作品重新编曲、制作,以此纪念前辈们的风光与慨叹。《台北到淡水》也是乐队成为四人阵容之后的第一张作品辑,首度收录每位成员的演唱,创作能力与歌唱态度,就是民歌及民谣的意义。 “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般的拥挤呢?地上的人们,为何,又像星星一样的疏远?”伴随2009年采样的淡水动物园蝉鸣,几句清唱的《答案》拉开《台北到淡水》的序幕,就像唱片内页的那句话——答案不在风中,答案清清楚楚就在歌里。 《台北到淡水》收录了几位民歌手的第一首创作,包括马兆骏、洪光达的《微风往事》、邱晨的《小茉莉》、苏来的《微光中的歌吟》。苏来的这首作品,乐队在编曲中用到架子鼓、高音萨克斯与低音大提琴。 无论怎样编曲,山谷里的居民与民歌相合的本质却不会不一样,轻松或深情,都可以表现到极致。像三个男生演唱的《阿美阿美》,是一种很怀旧的迪曲的感觉,缘于在台湾参加921地震十周年的公益演出,荒井与小强两人突发奇想,决定了这首歌的方向;赖西安填词的《庙会》,中间出现一段《知道不知道》的吉他和弦,也属无意的创作;《一窗清响》则采用钢琴与人声的同期录音,晓光功不可没;《我的思念》完成乐器部分的录音,大家听了很久,爱得不行,甚至想到有没有可能把乐曲单独收录其中;最出跳的是《雨中的故事》,一唱一答,小强用到自己仅会的粤语“咩呀”,结尾收录的打击乐器落地的声音是特别的设计,但那句意外的“不会吧,乱七八糟的”则让乐队成员很纠结,思考良久,决定呈现出来,成为这首歌现在的样子;《如果》的速度是不常见的101,这是乐队成员的童心,因为一直没有时间去参观台北最高建筑物101大楼……每首歌背后都有不止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不止一种心情。 《台北到淡水》 唱片内页的每一张照片,都来自于山谷里的居民自己在路上的拍摄留念,从台北到南投的大巴车、台东海边、等待出发时的路边、台北到淡水的捷运车站、淡江大学的路标、动物园录音室、北京大藏录音室——或许这些普通的照片不能称为摄影作品,对于乐队来说,却是非同一般的纪念。 从选曲、编曲、录音、制作、摄影、平面设计,山谷里的居民独立自主完成了所有工作环节。虽然是翻唱台湾民歌,却也是乐队的全新创作,《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作者、来自台湾的纪录片导演张钊维说:“咱们都在路上,更需要分享彼此的风景。” 2010年6月6日,35年前杨弦举办“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的这一天,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将举办“台北到淡水”民谣剧场,直到6月8日,共举办三场,以小剧场音乐现场及多媒体制作的概念,纪念台湾民歌及其后续篇章——我们,随时都可以认真地、大声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