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orák / Grieg / Tchaikovsky: String Serenades
- 指挥: Sir Neville Marriner (内维尔·马里纳)
- 乐团: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圣马丁室内乐团)
- 发行时间:未知
- 唱片编号:470 262-2
- 类型:录音室专辑
- 歌曲
- 时长
-
作曲家:Antonín Dvořák(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
-
作品集:Serenade for Strings in E, Op. 22
-
作曲家: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作品集:Serenade for Strings in C, Op. 48
-
作曲家: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作品集:Serenade For String Orchestra In C Major, Op. 48, TH.48
-
作曲家:Edvard Grieg( 爱德华·格里格)
-
作品集:Holberg Suite, Op. 40
简介
内维尔·马里纳(英语:Neville Marriner,1924年4月15日-),是英国的指挥家和小提琴家,生于英格兰林肯。 13岁时他就已经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来到巴黎音乐学院求学。1950年到1959年成为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1959年创办举世闻名的圣马丁室内乐团(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乐团的名字来源于伦敦一所教堂的名字。马里纳与乐团合作录制了大量的唱片。1969年到1979年,他成为洛杉矶室内乐团指挥。 此外他还担任明尼苏达乐团的音乐指导直至1986年。从1983年到1989年,他开始带领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1985年他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为电影《莫扎特》配乐。1985年获得“爵士”称号。自1990年起马里纳作为自由指挥家来往于欧洲和美国各地。马里纳是单簧管演奏家安德鲁·马里纳的父亲。(转自维基百科) 德沃夏克共作有两首小夜曲,一首为弦乐小夜曲,另一首为小型管弦乐小夜曲。《弦乐小夜曲》,E大调,0P.22,作于1875年,1876年12月10日由布拉格国民剧院乐团首演,共5个乐章: 1.中板,E大调,3段体。第一段主题起伏有致,而中段主题G大调,有附点节奏,形同跳跃,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 2.圆舞曲速度,升C小调,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有3个圆舞曲主题,中段旋律性主题以卡农的方式反复。 3.谐谑曲,活泼的快板,F大调。以卡农方式开头,3段歌谣形式的轻快的谐谑曲,加上厚重的A大调中段形成复合的3段体。 4.甚缓板,A大调,也为3段体,以卡农的方式反复,第一段有极为抒情的主题,中段速度转快,转而呈现轻快的意象,有人认为类似繁星满天的夜空。 5.终曲,活泼的快板,升F小调-E大调,采用不规则的回旋奏鸣曲形式 柴科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作于1880年,弦乐合奏曲。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附有标题。 第一乐章 小奏鸣曲式的小品。 序奏采用行板,后转中庸的快板,C大调,6/8拍子。由省略展开部奏鸣曲式构成。序奏主题庄重有力,充满内在活力。 主部主题流畅而委婉,旋律起伏较大,色彩沉郁而略含哀怨。 第二乐章 圆舞曲。采用三部曲式,G大调,中速3/4拍子。乐章主题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轻盈舒展,典雅柔美,充满青春的活力。 第三乐章 悲歌。 采用突出中间部分的三部曲式,D大调,速度稍慢,3/4拍子。主题以合唱的和声织体形式写成,滞缓的旋律,充满哀婉如歌的情绪。 第四乐章 终曲,俄罗斯主题。序奏采用行板,后转为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旋律轻快活泼,充满欢乐开朗的情绪,与序奏主题形成明显的对照。 《霍尔堡时代》共由五部分组成: 1. 前奏曲,这首乐曲以活泼而快速的旋律节奏展开,共两个主题,一个是巴罗克般华美的音型,另一个是小提琴柔和与肃穆的副主题,形成鲜明而完美的对照。 2. 萨拉班德舞曲。这一段比较缓慢,是整套组曲当中最具挪威特性的一首乐曲。 3. 加沃特舞曲,此曲稍显轻快典雅,紧接在加沃特舞曲后面的舞曲为二段形式模仿风笛的旋律,曲调优美,极具独特风格。 4. 咏叹调。整套组曲中只要这段音乐缓慢、富于宗教性,以小提琴为主奏,有装饰性的歌唱感,乐曲的情调忧郁朦胧。 5. 里戈东舞曲。轻快而生动的民间舞曲的节奏和氛围,乐曲主题勇武而又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