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YMANOWSKI: Piano Works, Vol. 2

SZYMANOWSKI: Piano Works, Vol. 2

  • 歌曲
  • 歌手
  • 时长

简介

波兰作曲家席曼诺夫斯基(又译“希曼诺夫斯基”、“齐玛诺夫斯基”)于1882年10月6日出生于蒂莫斯祖卡(Tymoszówka, 现属乌克兰)一个波兰贵族家庭。早期在家庭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1901年至华沙,进行正规的音乐学习,随扎沃斯基(Zawirski)学习和声,随诺斯科夫斯基(Zygmunt Noskowski)学习对位和作曲。1905年赴柏林,受理查德•施特劳斯影响,与菲泰尔贝格、鲁伊茨基、谢卢托一起组成波兰青年音乐协会。1907-1914年间,他游历了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回到家乡后开始作曲。1917年,他的兴趣又转向文学,创作长篇小说。1919年移居华沙。1920-1921年,他与小提琴家科汉斯基(Pawel Kochański)、钢琴家鲁宾斯坦一起,两次访问美国,举办音乐会,受到评论家和公众的好评。1924-1926年主要居住在巴黎,演出他的作品。1927年应邀担任华沙音乐学校(Conservatories of Warsaw)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波兰新一代作曲家的工作中。繁重而紧张的生活使他的肺结核恶化,不得不于1929年去疗养。疗养期间,他还撰写了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1930年被任命为华沙音乐学院(Warsaw Academy of Music)院长。1937年3月24日,席曼诺夫斯基逝世于瑞士洛桑的疗养地。 席曼诺夫斯基一生对肖邦都抱有极大的热情,早期深受舒曼和勃拉姆斯影响。他的作品主要受理查德·施特劳斯等德国乐派、德彪西等法国印象派及肖邦的三重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于1915年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诗曲《神话》Mythes Op.30 。他创作了6部舞台剧,其中歌剧《罗杰王》King Roger 和芭蕾舞剧《哈尔奈西》Harnasie 为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两部剧作奠定了他在波兰音乐史上的崇高地位。此外还有近20部管弦乐作品、9部室内乐、15部钢琴曲和许多歌曲。 一、9首前奏曲 Nine Preludes Op.1 《九首前奏曲》9 Preludes Op.1 ,作于1900年。当时年仅18岁的席曼诺夫斯基正受肖邦等人的影响,因此这部作品中可以看见肖邦、舒曼以及勃拉姆斯的浪漫主义印迹。 1. b小调,2/4拍,不过分的行板。 2. d小调,3/2拍,稍快的行板。 3. 降D大调,3/4拍,小行板。 4. 降b小调,稍快的小行板。右手6/8拍,左手却是2/4拍。 5. d小调,3/4拍,激烈的甚快板。 6. a小调,3/4拍,忧伤的慢板。 7. c小调,4/4拍,中板。 8. 降e小调,4/4拍,不太快的行板。 9. 降b小调,4/4拍,忧伤的慢板。 二、降b小调变奏曲 Variations in b-Flat Minor Op.3 《降b小调变奏曲》Variations in b-Flat Minor Op.3 ,作于1901-1903年求学之时。主题是平静而朴素的小行板,4/8拍,降b小调。随后是形色各异的十二个变奏。作品充分展现了席曼诺夫斯基出色的对位创作技巧。 三、4首练习曲 Four Etudes Op.4 《四首练习曲》Quatre Etudes Op.4 作于1902-1904年间,是席曼诺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可以看出作品受肖邦和斯克里亚宾的影响。四首练习曲分别是: 1. 降e小调,4/4拍,中速的快板。多声部练习曲。 2. 降G大调,6/8拍,甚快板。手指扩张练习曲。 3. 降b小调,3/4拍,行板。富于表情的练习曲,是这部作品中最著名者。 4. C大调,4/4拍,快板。多声部及左手练习曲。 四、升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Prelude and Fugue in c-Sharp Minor 1909年,席曼诺夫斯基凭着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Prelude and Fugue in c-Sharp Minor 赢得了全球音乐创作大赛的二等奖。这首无编号钢琴作品的赋格部分是先于前奏曲创作出来的。第一部分,前奏曲,6/8拍,自由而不过分的慢板,创作于1909年;第二部分,赋格,四声部,4/4拍,行板,创作于1905年。其中前奏曲部分是色彩斑斓的,由大小调交替的诗意部分往全音阶及四度和声过渡,接着是严谨的四声部赋格。当年担任比赛评委之一的布索尼看过这个作品后,误认为是勋伯格所作,而勋伯格则误认为这个作品是布索尼的学生路易斯•格鲁恩伯格(Louis T. Gruenberg)所作。 五、第三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3 Op.36 席曼诺夫斯基的印象主义发展到高潮的时候,他开始回到“纯音乐”以抵消他的许多先入为主的标题音乐观,用古典的形式为他自己的目的服务。作于1916年的《十二首练习曲》Op.33 和《第三交响曲“夜之歌”》Op.27 就属于这个范畴,虽然我们可能预计到这两部作品都有作曲家在早起努力中曾受到的那些流派分割转变的影响(如德彪西后期的“抽象主义”作品就是一例)。从和声、结构和织体上看,作于1917年的这首《第三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3 Op.36 都体现出印象派的痕迹,虽然这部音乐并没有要“唤起”什么特别的东西。 这个作品是一个连续的乐章,但明显包含着正统奏鸣曲的四个常规阶段。这几个阶段不仅是由一个富于特色的主题前后参照的方法,而且也由简单的应急方法连接起来。这种方法就是使每个乐章的第一个音符与前一乐章通常的主题位次颠倒了过来:主要“登场者”不是第一而是第二主题。它第一次出现时有一种哀伤气氛,但接下去表明它很顽固,足以支持非常喧闹的钟声,这铃声形成了发展部的高潮,也是这部奏鸣曲中最优秀的段落之一。 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在唱歌般的悲歌慢乐章的中心部分重新活跃起来。它也使各种隐现不定的隐形,在谐谑曲中要起重要作用。后者很简略,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解释为赋格终乐章的开端而不是一个乐章。在这里和在赋格里,席曼诺夫斯基运用了巴托克的摩托式的、有强大震动力的风格(如作于1926年的《钢琴奏鸣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一类作品里所表现的)。赋格主题的形式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上述每一个乐章的某一个地方已经预示过。在席曼诺夫斯基所有的炫技的赋格作品中,这也许是最灿烂夺目的一个。因为这是他成熟风格的产品,可以说是他对雷格的丰厚回报。这个乐章凯旋式的高潮,以及奏鸣曲的高潮,是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合乎逻辑的返回,和与赋格主题的每一个可能的置换和引出充分的连接。 六、20首玛祖卡 20 Mazurkas Op.50 席曼诺夫斯基一生中为钢琴创作了二十二首玛祖卡舞曲,分别编号为Op.50 和Op.62 。 《二十首玛祖卡》20 Mazurkas Op.50 ,作于1924-1925年间。这部玛祖卡在沿用肖邦这个标题进行创作的同时,还添加了更多源自玛祖尔(Mazur)的舞曲元素,混合了各种不同的塔特拉斯(Tatras)民歌材料,从而形成了席曼诺夫斯基特有的创作风格。 1. 持续的、极为自由的 Sostenuto Molto rubato 2. 稍活泼的快板 Allegramente Poco vivace 3. 中板 Moderato 4. 果断的快板 Allegramente risoluto 5. 中板 Moderato 6. 活泼地 Vivace 7. 稍活泼地 Poco Vivace 8. 中板 Moderato 9. 中板速度 Tempo moderato 10. 精神抖擞的活泼的快板 Allegramente, vivace, con brio 11. 小快板 Allegretto 12. 中速的快板 Allegro moderato 13. 中板 Moderato 14. 生动地 Animato 15. 温柔的小快板 Allegretto dolce 16. 豪爽的快板 Allegramente, vigoroso 17. 中板 Moderato 18. 激动的快板 Vivace, agitato (Tempo Oberka) 19. 优雅而生动的稍快板 Poco vivace, animato e grazioso 20. 精神抖擞的快板 Allegramente con brio (Rubasznie) 七、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 in c Minor Op.8 《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1 in c Minor Op.8 ,作于1903-1904年,题献给他的朋友,著名画家、剧作家和作家斯坦尼斯洛·维特凯维茨(Stanislaw Ignacy Witkiewicz)。这是席曼诺夫斯基的第一部大型钢琴作品,当时他正师从作曲家齐格蒙特·诺斯科夫斯基(Zygmunt Noskowski)。作品中可见明显的肖邦风格,其中某些段落跟肖邦的《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58 和《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Op.65 有着相似之处。1910年,在纪念肖邦诞辰一百周年的利沃夫(Lvov)作曲大赛中,这部作品荣获一等奖,并得到了众人的称赞。它共由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c小调,3/4拍。 第二乐章,柔板,降A大调,3/4拍。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速度,降E大调,3/4拍。中段为B大调,速度稍慢。 第四乐章,终曲,c小调,4/4拍。引子为柔板-进行曲速度,随后进入三声部赋格的第一主题,有力的快板。第二主题转入g小调,稍慢的。经过发展后,再现赋格部分,最后进入C大调欢快的结尾,在高潮中结束。 八、A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2 in A Major Op.21 《A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2 in A Major Op.21 ,作于1910-1911年,题献给娜塔莉·大卫杜夫女士(Nathalie Davidoff),并由阿图尔·鲁宾斯坦于1911年12月1日在柏林首演,乐谱于1912年12月出版。这部钢琴奏鸣曲常被用于和席曼诺夫斯基的《B大调第二交响曲》Op.19 作对比,两者创作时间接近,曲式结构颇为相似。它们均没有传统的四乐章,而仅由两个乐章组成。在创作风格上,它是属席曼诺夫斯基早期创作,是使用“特里斯坦风格”Tristanesque 和声进行创作的晚期浪漫主义作品,它展现了正在创作探索阶段发展中的席曼诺夫斯基独特的风格。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A大调,2/2拍,奏鸣曲式,调性变化频繁,但主调仍在A大调上。乐章充分展现了晚期浪漫主义风格。 第二乐章 主题与变奏 Theme With Variations ,主题为A大调,4/8拍,优雅而平静的小快板。接着是变奏部分,前三个简短的变奏过后,第四变奏标以“随想风格的谐谑的小快板”Allegretto scherzando e capriccioso ,宛如传统奏鸣曲中的谐谑曲乐章;第五变奏标以“有表情的广板”Largo espressivo ,宛如传统奏鸣曲中的慢板乐章。最后是中庸的快板速度的、随想风格的谐谑的“赋格”Fuga ,宛如传统奏鸣曲中的终乐章。 九、升c小调前奏曲(遗作)Prelude in c-Sharp Minor Op.posth 《升c小调前奏曲(遗作)》Prelude in c-Sharp Minor Op.posth ,作于1901年,在席曼诺夫斯基生前并未发表。这是一首非常迷人的小品,升c小调,左手4/4拍,右手12/8拍,激昂的,是席曼诺夫斯基学生时期的习作,可明显看出受斯克里亚宾中期作品的影响。 十、波兰民歌主题变奏曲 Variations on a Polish Folk Theme Op.10 《波兰民歌主题变奏曲》Variations on a Polish Folk Theme Op.10 ,作于1904年,题献给齐格蒙特·诺斯科夫斯基(Zygmunt Noskowski),于1906年2月6日由海里希·涅高兹(Heinrich Neuhaus)在波兰首演。作品为b小调,由引子、主题、十个变奏和终曲组成。 1. 引子,悲痛而自由的行板,b小调,4/4拍。 2. 主题,朴素的小行板,4/4拍,是一首b小调的波兰民歌小调。 3. 变奏一,稍快的速度,右手为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双手为四对六的形式。 4. 变奏二,激动的,由右手四分音符和弦和左手八度八分音符三连音组成。 5. 变奏三,伤感而略激动的慢板,2/4拍,以切分音为特色。 6. 变奏四,激动的甚快板,3/4拍,流畅的十六分音符。 7. 变奏五,小行板,2/4拍,三对二形式。 8. 变奏六,非常甜美的行板,转入B大调,4/4拍。这是全曲最优美的部分。 9. 变奏七,稍快的速度,B大调,右手9/16拍,左手6/16拍。六对九形式。 10. 变奏八,葬礼进行曲,转入g小调,3/4拍,沉重的和弦进行,在急速的双手琶音之后进入下一变奏。 11. 变奏九,稍快的快板,B大调,4/4拍。流畅的十六分音符六连音,左手间中辅以震音烘托。 12. 变奏十和终曲,活泼的快板,B大调,4/4拍。在一片喧闹中结束全曲。 十一、假面舞会 Masques Op.34 《假面舞会》Masques Op.34 ,作于1915-1916年,于1916年10月12日由渡边斯基在圣彼得堡首演,乐谱于1919年出版。1934年,席曼诺夫斯基还将此曲改编成管弦乐队演奏版。这是一部超越了晚期浪漫主义的界限,介乎德彪西的《前奏曲》、拉威尔的《镜》和《夜之幽灵》之间,并接近晚期斯克里亚宾的神秘主义风格的作品,共由三首曲子组成: 1. 天方夜谭 Shéhérazade ,又译“舍赫拉查德”,题献给沙斯加·渡边斯基(Sascha Dubiansky),以1914年前往北非旅行后的印象而作的东方风格图画,3/4拍,无力的甚慢板。 2. 小丑坦特里斯 Tantris le Bouffon ,题献给哈里·涅高兹(Harry Neuhaus),以德国诗人厄尼斯特·哈兹(Ernst Hardt)的诗歌为题材而作,4/4拍,随想风格的甚快板。 3. 唐璜小夜曲 Sérénade de Don Juan ,题献给阿图尔·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原计划是作为此部作品的第一首,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现代风格作品,2/4拍,稍快的快板。 十二、排档间饰 Metopes Op.29 《排档间饰》Metopes Op.29 ,又称“三首音诗”Three Poems ,作于1915年,于1922年出版。这是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而作的三首钢琴音诗,其创作灵感来自于席曼诺夫斯基所见的排档间饰中以古希腊诗人荷马所作的史诗《奥赛罗》为主题的雕塑。作品表现出席曼诺夫斯基强烈的个人主观印象,和《假面舞会》Op.34 一并被视为他最伟大的钢琴作品,在钢琴音乐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塞壬之岛 L'ile des Sirènes ,题献给萝拉·罗赛泽夫斯卡小姐(Lola Rosciszewska)。塞壬,即《奥赛罗》中提到的人首鸟身的女海妖,以歌声迷惑过往船只,并使之遇难。作品为3/4+2/4拍,非常自由和即兴的慢板。 2. 卡吕普索 Calypso ,题献给安娜·席曼诺夫斯基小姐(Anna Szymanowska)。卡吕普索,即《奥赛罗》中提到的海上女神,阿忒拉斯的女儿,爱上了凡间的英雄奥德修斯,并使之在她的岛上待了七年,但由于宙斯的阻挠未能与其成婚。作品为6/8拍,庄重的慢板。 3. 瑙西卡 Nausicaa ,题献给玛丽安娜·大卫杜夫夫人(Marianne Davidoff)。瑙西卡,又称“娜乌西卡”,即《奥赛罗》第六章中提到的法埃亚科安岛的国王阿尔喀诺俄斯的女儿,曾救起奥德修斯,但当国王向奥德修斯提亲时,却遭到婉拒。作品为6/8+5/8拍,优雅的小快板。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