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phonien nr.4; f-Moll nr.5 e-moll; nr.6 h-moll pathetique(黑胶版)
- 歌唱: Mircea Basarab
- 作曲: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发行时间:1980-01-01
- 类型:录音室专辑
- 歌曲
- 时长
-
作曲家: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简介
《f小调第四交响曲》 ,又称为“小俄罗斯”,作于1877-1878年,题献给柴可夫斯基最好的朋友梅克夫人。这是柴科夫斯基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部交响曲,也是他“命运三部曲”(即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中的第一部。当时,草率的结婚和快速的夫妻分居使柴可夫斯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乐曲正是表现了他痛苦的心情和对幸福的渴望。本作为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当中最富变化、最热情的乐曲,具有明显清楚的叙述内容,采用纯音乐的形式,却有标题音乐的实质,此处所表现的是苦恼彷徨的众生相,以及威逼、胁迫人类的命运魔掌,使听者产生一种凄怆之感。作曲家还指出:只有投入人民之中,才能战胜命运,获得力量。当时,柴可夫斯基得到了梅克夫人的捐助,才得以脱离繁重的教学工作而专心投入到创作中去,该曲即是题献给梅克夫人。另外,柴科夫斯基独特的旋律美感、精妙的结构、精巧的管弦乐技巧,也是本作永久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e小调第五交响曲》完成于1888年,这部交响曲是“悲怆三部曲”的承上启下之作。第五交响曲虽然没有标题,但是从保存下来的作者的创作笔记中可以看到,第五交响曲有着明确的标题性创作构思。作曲家独有的忧郁和甜美的曲风交错穿插,使得整部交响曲内容丰富多彩,第二乐章里圆号独奏部分充满了温暖的憧憬,这段旋律很出名。而作者自身对于宏大的“命运主题”的呼喊则在序曲部分以单簧管演绎出来,在之后也不断回旋体现。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大约在1893年8月末至9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此版本由英国指挥家Mircea Basarab指挥布加勒斯特州立爱乐乐团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