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国乐 箜篌、三弦、擂琴、打击乐音乐集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国乐 箜篌、三弦、擂琴、打击乐音乐集

  • 流派:流行
  • 语种:国语
  • 发行时间:2021-02-03
  • 唱片公司:瑞鸣音乐
  • 类型:录音室专辑

简介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系列缘起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了经济发展、科技、便捷带来的福利,也失去了那些极其珍贵的原本不该失去的,比如母语,比如传统文化、传统音乐。那些妈妈教给我们的,奶奶、外婆教给我们的母语,以及一首首世代相传的古老的歌谣。 这些母语和歌谣有着家族的民族的深刻记忆,曾世世代代相传,直到传到我们手里。被时代遗忘,被我们遗弃,冷漠的任其消失,以过时没有流量的名义淘汰,无论曾经历千年、百年,多少风雨,即将遗失在我们手里。 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民族到底是贡献还是犯下过错,有多少遗憾缺失?需要从行动中解答。我想,从我做起,以一个普通音乐人的力量,以每个人的力量,将会汇集成河流,流入大海,让这些古老的语言和歌谣得以传承,直到生生不息! 叶云川 .瑞鸣音乐制作人 2020年8月16日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一种音乐地理的表达探索 地图所对标的风貌,旋律所触达的基石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五千年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数百种民族乐器,近千种戏曲剧种,构成了太过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经历16年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探索后,瑞鸣音乐发起“中国音乐地图”计划,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用地图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整体尝试进行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令本土也令国际上的每个人,能在地图索引中畅游中国音乐时空,藉由一首首乐曲,叩启地域风情,并被音乐引领着,溯洄于久远的历史河床,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这浩瀚又神秘的音乐世界。 源于梦想和执着。2019年,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每一次瞬间的感动。本次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参与采录的民间音乐人约580人,参与录制的演奏者中,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如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郭雅志等。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精心录制音乐1036首,涉猎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少数民族宫廷音乐、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3种,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 大者见大,微者见微 瑞鸣音乐17年历程,试图以微薄之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采风中重绘华夏音乐版图。这既是一桩很宏观的事,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它有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大开大阖的历史时空,乃至风姿百态的不尽河山……然而它同时又非常幽微和细密,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多么细节而层次丰富的体验?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自然物宜,一个民族的性情、风俗和古老的信仰传说,一个个体的情感、故事与生活场景……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 而就这个音乐项目本身而言,它同样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我们用当代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事情,并令它具备一个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始人,所制作的音乐曾获得国内外160余个奖项。录音指导李大康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除李大康老师外,参与录制的录音师近二十人,包括鹿楠楠、曹勐、杨震、张正地、陶煦等录音师。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除完成了1036首乐曲录制外,项目全程以4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000分钟,拍摄图片万余张,充分展现各民族音乐人个性特征、乐器的历史沧桑变化以及创作过程自由交流表达、传统敬业的精神,并将制作成1000条与乐曲、歌曲对应的音乐视频,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唱片及书籍,传播到世界。 以国际级制作水准,记录最传统的声音中国 传统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的需要走向世界,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最好的保护方式。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保存及国际化推广,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系列,以向世界提供认识、感受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索引指南,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语本,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录。 箜篌: 箜篌在古代中国曾经极度兴盛,汉朝时汉武帝亲自命人制作箜篌,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即唱“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唐代诗人李贺听完箜篌演奏之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识破天惊逗秋雨”。其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在古代宫廷和民间都广泛流传。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曾兴盛一时的箜篌却在明代以后失传,民国时它又被复原出来,一代代音乐人亦不断改良,如今的中国现代箜篌,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为中国民乐奏出千年华章。 三弦: 三弦是我国许多民族和地区广泛使用的弹拨乐器,北方大三弦又称“大鼓三弦”或“书弦”,其音色浑厚而响亮,多用于北方说唱曲艺如鼓书、弹词伴奏和曲剧、吕剧等地方戏曲伴奏。 擂琴: 擂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乐器,是中国民间艺人王殿玉在坠胡的基础上改良而成,1953年正式定名为“擂琴”。它较坠胡音量更大、音域更宽、音色更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独奏、重奏或合奏,可模拟人声、戏曲唱腔、鸟兽啼叫和多种乐器的音色效果。 曲目简介: 一剪梅 A Twig of Plum 作曲:金蔚 民族:汉族 地区:略 箜篌:吴琳 一剪梅,词牌名,据说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最著名的莫过于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箜篌乐曲也同样意境幽美,格调清新。纤纤素手,拨尽相思,开端那凌厉的琴音,如烦闷地随手一划,离情别绪统统溢出。而后,那深情的曲调敲打着心扉,清雅幽静的乐句飘向天空,抬头,只见鸿雁已南飞,秋风已起、落叶纷纷,低头,已是两行清泪簌簌而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清明上河图 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作曲:刘为光 民族:汉族 地区:略 箜篌:吴琳 这首乐曲是作曲家刘为光以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为题,以宋代文学家、音乐家姜夔所传音调为律,创作的一首箜篌与箫的组曲,后又改编为箜篌独奏曲,以宋音写宋景,以古老乐器演奏之,韵味无穷。 朝阳初上,翠色如碧,那纤细清澈的箜篌声,消融在开封城,缓缓摊开一幅春天的长卷,奏出令人遐想的昔日梦境,人在曲中游,亦在画中游。从城郊田间小道信步到城中宽阔大街熙攘,乐曲已愈发热闹,从汴河到虹桥,曲调更加激动,清脆清幽中时而有低沉浑厚之音穿插其间,仿若感慨沧桑变幻。一记重音,琴音骤然而止,繁华尽显,清明盛世尽显。 梦景 Scenery in Dreams 戏曲 京剧曲牌 民族:汉族 地区:北京 大三弦:王玉 鼓板:谢梦然 京剧曲牌,即京剧曲调名称,俗称牌子,常用来配合动作、辅助唱念表演、表现戏剧情节、渲染舞台气氛,使京剧艺术更富感染力。《梦景》又称《寄生草》,曲调悠扬典雅,常用于梦境或舞台上的虚幻、抒情场面。北方大三弦又称“大鼓三弦”或“书弦”,其音色浑厚而响亮,多用于北方说唱曲艺如鼓书、弹词伴奏和曲剧、吕剧等地方戏曲伴奏。 三弦演奏的这首《梦景》,少了京胡的华丽婉转,低沉浑厚的音色仿佛历经风霜的叹息。曲调缓慢但不停歇地汩汩流出,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没有激烈的情感,偶尔碰到些石子砂砾,恍然有些哑然。鼓板不经意地敲响,打散不现实的幻想。梦景,梦景,没有黄粱一梦,也没有南柯一梦,只是自顾地回忆着、凝望着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期望着将来的美好。 十八板 Eighteen Clappers 民间乐曲 改编:李乙 民族:汉族 地区:河南 大三弦:王玉 《十八板》原为流传于河南一带的民间乐曲,用于地方戏曲和曲艺开演前演奏,曾有以坠子、管子、唢呐主奏的多种演出形式。1953年,三弦名家李乙先生将其改编为三弦独奏曲,并用此曲和《大浪淘沙》把三弦建立为独奏乐器,使之独立走向广阔舞台。 一开始,便是颇具气魄的扫弦,仿若踩着历史悠久的中原大地,而后,流畅生动的曲调,充满着乡土气息,朴实的大滑音,略显笨拙,却又亲切可人,仿若关切的问候。音乐曲调多变,从轻巧活泼到热烈红火,那是载歌载舞庆贺丰收、庆贺团聚。末尾,连续扫弦,奏出喧嚣的锣鼓声,铿锵有力,渲染出欢腾红火的热闹场面,展现出中原大地上古老而蓬勃的生命力。 滚滚惊雷 花盆鼓即兴曲 Billowing Thunder. Flowerpot Drum Impromptu 即兴曲 民族:汉族 地区:略 花盆鼓:冯飘扬 中国传统打击乐种类繁多,鼓是重要的门类。花盆鼓因鼓面大、鼓底小、状如花盆,因而得名。此外,它由堂鼓演变而来的,也被称为“南堂鼓”。奏时架于木架上,以鼓棒槌击发声,声音较堂鼓低沉雄壮。现已广泛用于地方戏曲伴奏、民间器乐合奏及独奏,也是《击鼓骂曹》和《战金山》等传统京剧中的专用鼓。 低沉、稳重、磅礴的鼓声从稀疏到密集,到滚滚而响,如惊雷炸开了黑云压城的沉闷,震醒了沉寂已久的大地,惊醒酣然入梦的人们。这鼓声气宇轩昂、慷慨激动,和心脏一起跳动,和情绪一同起伏,激发历史深处的澎湃豪情,似有千古绝唱在回荡,眼前闪烁着一个个英雄,似有千军万马在奔腾,气吞万里如虎。这鼓声,指明前进的方向,标记出最强烈的兴奋、最令人瞩目的辉煌。 思凡 Si Fan 作曲:唐洪云 民族:汉族 地区:略 箜篌:吴琳 这首乐曲源于昆曲《思凡》曲调,仿照戏曲的板眼一气呵成,韵味独特。小尼姑色空,年幼多病,被父母送入仙桃庵寄活,色空不甘空门寂苦,心向人间美好。一段叮叮咚咚、绵绵密密的开场琴音,推陈出戏曲的意味,一段清新婉转的乐韵,萦绕出晨钟暮鼓、青烟缭绕的意境。几声轻柔的拨弦,若有若无,孤寂凄凉,而波澜渐起的悱恻中,颤动着衾冷心热的思凡之意,在稍显激动的曲调中,终扯破袈裟、逃逸下山。一路花香四溢,清风相随,心情愉悦,伴着跳跃活泼的音律徐徐而去。 浏阳河 Liuyang River 民间乐曲 编曲:张晓蕾 民族:汉族 地区:湖南 箜篌:吴琳 这首乐曲根据脍炙人口的湖南民歌《浏阳河》编曲而成,优美动人、行云流水。这旋律,清清亮亮,灵动轻盈地流出;如同这河流,弯弯曲曲,从云雾笼罩的峡谷里跳跃着流出,几十里水路清雅俊秀。音乐掠过水面,随浪花起伏涌动,阳光碎成点点滴滴,洒满河面,波光粼粼。撑一支箜篌幻化的长篙,荡漾在河上,荡起河边姑娘委婉而深情的歌唱,亦荡漾出一个美丽的梦。 六畜兴旺 The Domestic Animals are Thriving 作曲:王福立 民族:汉族 地区:山东 擂琴:张永智 扑面而来就是淳朴的乡土气息,这段趣味十足的《俺是公社饲养员》歌曲旋律由擂琴欢快地奏来。在诙谐生动的音乐中,饲养员开开心心地数着自己的宝贝们,各种小动物们看见饲养员更是急急地围过来。擂琴模拟出了六种动物的叫声,猪崽儿撅起嘴,使劲儿拱地皮,大公鸡耍脾气喔喔叫,小鸭子叫嘎嘎,母鸡下蛋咯咯咯,老牛勤劳耕地哞哞……俏皮地展现出农村里的一派繁荣和农民们的幸福生活。 风雨急 排鼓即兴曲 Pai Gu Impromptu 即兴曲 民族:汉族 地区:略 排鼓:冯飘扬 排鼓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新出现的鼓类乐器,最初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蔡惠泉、杨竞明等根据民间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制而成,此后又不断改进。它由五个大小不同、发音有别的鼓组成。排鼓发音激烈、跳荡,高音坚实有力,中、低音宽厚宏亮,尤擅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 鼓声三两点,明亮高昂,如三两滴雨滴突然噼啪落下,而后,在逐渐加快的旋律中,风渐起,雨渐密,不一会儿已是疾风骤雨。高高低低的鼓声,切切嘈嘈,愈发密集响亮,鼓点织就成一张细密的大网,恍惚间,目极处,烟尘雨雾起,人间朦胧,浩浩渺渺,有人撑伞穿行风雨匆匆而去,也有人在风雨中踩水欢歌。 录制成员: 制作/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录音:曹勐 混音:鹿楠楠 录制统筹:蓝宁飞 录音剪辑:谭凇 录音助理:薛彦欢、黄子瑞、黄彦菁 摄影:YC 录音地点:北京 录音时间:2019.11.10-2019.11.15 制作成员: 出品人:丁磊 叶云川 中文文案:李程 英文文案:朱怡雯 文案统筹:魏娉婷 字体提供:仓耳字库 出品:瑞鸣音乐 鸣谢:国家艺术基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