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里细妹

猫里细妹

  • 流派:流行
  • 语种:国语
  • 发行时间:2021-08-10
  • 唱片公司:声音丛林
  • 类型:录音室专辑

简介

专辑以夏以俪外曾祖母的真实故事为创作灵感 宛如海角七号故事真实翻版— 「一名从秋田被派驻到中国台湾的日本消防队大队长,因为邻居遭逢变故无法养育刚出生的孩子,于是该名大队长领养了这个襁褓中的女婴,并与一位失婚的苗栗女子相恋结婚,无惧当时他人眼光,两人定居在苗栗,尽心尽力共同养育这个与自己都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孩。二战后日军撤离,该名消防队长被遣返。由于太思念妻子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消防队长在日本花了16年的努力,终于等到签证,成功回到中国台湾与家人团聚,长居苗栗直至终老。」 『因着爱,超越一切种族和意識,没血缘的关系仍然相爱,且愿意用一生承担。』 该名被领养的女儿便是歌手夏以俪Kate的外婆,希望把这份浪漫故事, 透过自己用客家母语的音乐创作保存下来, 因此有了这张《猫里细妹》。 《猫里细妹》— 夏以俪Kate首张客语创作专辑 以俪那如同自带LOFI的声线,相当迷人独特。热爱表演艺术的她,从华冈艺校表演艺术科到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戏剧系,就学历程就经常跟着学校老师到国外巡演,虽然有着丰富的舞蹈戏剧广告等经历,但是说到创作及歌唱,仍然害羞且战战兢兢; 她认为创作及歌唱对她而言,要超越肢体,还要能灵魂体自由又合一的玩出一首首好歌,才能感动自己也感动人。容易紧张,敏感又细腻的Kate,期许自己要学习享受着每一种跨领域的表演,这张专辑,她用歌声说着母亲家族的故事,也满怀着对外曾祖父的感恩。 听着《猫里细妹》专辑,时而俏皮浪漫,时而空灵悲怆的歌曲, 一起回到那个时空, 作为以俪外曾祖父母爱情故事中的旁观者, 见证在「猫里」所发生的一段浪漫、辛酸喜泪的爱情与亲情故事。 在那个时空, 因为爱,两人克服种族、语言的不同 因为爱,克服没血缘的关系, 就算被迫分开,相距两千多公里,依然挂念着对方, 也都是因为爱,能克服阻碍。 《猫里细妹》专辑是纪念『悲. 爱. 歌』 专辑创作的目的,是希望体现和平共融、尊重的态度,消泯对立让爱延续。 《猫里细妹》由流行跨界音乐制作人苏通达操刀,带领着年轻的编曲团队与知名乐手老师,更邀请日本三味线演奏名人-小比田雅胜,共同参与录制。专辑以1930年代为时空概念,并取样当代日本传统气息并富涵节奏感的「东京音头」曲风。使用现代的节奏与合成器,穿插传统节奏的音色和技法,并以吉他维系着西洋和声的平衡基础,搭配着三味线古朴的日式风情,激荡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同时让听觉穿梭在不同地域及古今的空间与年代感。编曲、词曲在在展现跨国音乐性及故事主题性的张力,整体表现显露年代风情及当代创新,抛开旧世俗,用新眼光,穿上当代客家流行音乐跨界的生命力彩衣,且让我们一起听这位来自苗栗的女孩-夏以俪,唱一段『猫里细妹』的浪漫故事。 曲目介绍: 《猫里细妹》 猫里—苗栗旧称 以一生没有离开过苗栗的外婆为创作灵感,是故事中被领养的孩子。苗栗也是Kate的出生、成长之地,与外婆妈妈她们一样,都曾是花样年华的猫里细妹。歌词结合了一些日式元素,以日式音阶弹奏三弦,并以锣鼓点缀。为了展现苗栗乡村朴实人情味,舍弃较好表现的爵士鼓,反而以拍手声轻轻搭配吉他来贯穿整首歌,令人惊艷。 《西湖花爱恋》 西湖溪纪录了外曾祖父母的相恋,西湖花也承载了外曾祖母的思慕,16年间,每当她想念外曾祖父的时候,就会到西湖溪畔走走,想象他依然陪在她身边。三弦配搭蓝调管风琴,用复古808电子鼓做出可爱的声响,带出女孩单纯的爱恋与坚守情份的回忆。 《红砖头》 将三弦与电钢琴,以非洲鼓及太鼓表现节奏,巧妙地运用和弦在平行调与关系调之间不断切换,营造出氛围矛盾诡异的梦境感。 身处在家乡却对城市向往,身处在城市却对家乡思念,Kate写给处在矛盾徬徨心情的自己。回忆过去一直找不到定位的自己,看似拥有很多经历,她却总是不快乐。外曾祖父母的故事,让Kate看见简单而美好的平凡力量才是自己心之所向。 《阿爸有听着》 以6/8拍子作为节奏基底,老式的吉他音色的运用如同当时爸爸和女儿隔海的思念与叮嘱,呈现出年代感。 《甘甜庄》 透过三弦与扬琴的对话,配搭太鼓,展现活泼的节奏。苗栗铜锣的山坡上有一个温馨有趣的所在,是协力共创的家园,更是家族的印记,也是Kate心里的甘甜庄。 《南岛个家》 曾祖父终于从基隆港登入中国台湾,从此这地也成为了外曾祖父在南岛的家,过去的他乡,变成永远的故乡。电子未来感与民族音色结合的风格,赋予歌曲带着特殊的异国风情。 《海港咸草》 钢琴与弦乐团的编制,是一首大器的情歌。蔺草是从日本到台湾的外来品种,比喻外曾祖父来中国台湾落地生根,虽因战争的结束被迫遣回日本,相距两千五百里远的两人,尽管过了十六年,却还是心心念念回到彼此身边。 《天光日个解答》 曾经的战争带来许多遗憾和伤害,但这些已经是过去,教训要记取,盼望要在未来。 运用电子音效呈现未来感,弦乐史诗的张力表现过去哀伤的情绪,钢琴及琵琶串接过去与未来,带出急欲进入未来寻求答案的迫切感。 《亻厓记得》 过去祖先的信念,成为生命的养份、造就了客家人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难不倒的精神。 曲子尝试使用传统打击乐器取代爵士鼓,刻意让现代的节奏感与传统打击并存。 《做到变老人家》 三弦与吉他的复古感表现出一首青涩动人的男女对唱恋曲,相隔遥远两地的外曾祖父母,就算不知道此生是否还能再见一面,却坚守着彼此曾经的承诺此曲邀请歌手陈玮儒对唱,白头终偕老的感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