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ók / Prokofiev /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s (巴托克 / 普罗科菲耶夫 /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
- 乐团: Classical Artists
- 发行时间:1995-01-10
- 唱片编号:5 68637 2
- 译名:巴托克 / 普罗科菲耶夫 /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
- 类型:录音室专辑
- 歌曲
- 时长
Disc 1
-
作曲家: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作品集: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1, Op. 23( 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第1号协奏曲,作品23)
-
作品集: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 Op. 44 ( 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第2号协奏曲,作品44)
Disc 2
-
作曲家: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作曲家: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
-
作品集:Piano Concerto No. 5 in G Minor, Op. 55( G小调第5号钢琴协奏曲,作品55)
-
作曲家:Béla Bartók
-
作品集:Piano Concerto No. 2, Sz. 95( 第2号钢琴协奏曲,作品95)
简介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降B小调 作品第23号) 这首钢琴协奏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创作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一,初稿在1875年初写出,后来在1880年和1893年间,作者又吸收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订才最后定稿。这钢琴协奏曲的遭遇,同作者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公众的认的。原先这部作品题献给尼古拉.鲁宾什坦,但是平素对音乐艺术界一切有价值的新事物总是十分敏感的鲁宾什坦,这一回对柴科夫斯基在钢琴协奏曲体裁方面的第一次尝试,却持否定态度。于是,柴科夫斯基把他的题献一度改为献给塔涅耶夫,到最后才确定献给德国钢琴家封。彪罗(H.Von Billow,1830--1894)。1875年10月间,当彪罗到美国巡回演出时,在波士顿首次演奏这首作品,获得很大的成功。同年,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又相继演出这部作品,当时才十九岁的塔涅耶夫的钢琴演奏还得到了作者的很高评价。 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乌克兰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协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广泛流传,欧美各国音乐会舞台时常有各种类型的钢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经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演出;到l878年,尼.鲁宾什坦终于也理解到这部作品的优点和价值,并出色地演奏它,从而也使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确立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柴科夫斯基承继并发展了源自贝多芬的协奏曲交响化的进程,他使乐队在协奏曲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观感密切相关的形象的发展大都委托给它,而关于个人的抒情因素则主要由独奏乐器来体现;这两种力量相互策应,协同动作,从不削弱任何一方。柴科夫斯基采用古典协奏曲的三乐章结构:他让最交响化的第一乐章起一种主导作用,用它来确定整部作品的特点;至于第二乐章,乃是交响曲当中两个乐章--抒情的慢板乐章同诙谐曲乐章的有机结合;而最后乐章则为全曲作出同前面两个乐章相遥应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它的音乐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色彩变化多端,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所有这些都是很多协奏曲所难与匹比的。乐章从一长段引子开始,在这里,可以听到全乐队的四小节强奏,其中法国号的音响特别突出。接着,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用它那温暖的声音庄严地奏出这段引子的基本主题,钢琴用大量洪亮的和弦伴随着它。这个主题气息宽广,宏伟有力,充满着一种炫目的光辉,具有俄罗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它是一支庄严壮丽的生活颂歌,是继贝多芬之后的另一首新的《欢乐颂》。与此同时,钢琴遍及它的整个音域的活动,它那严厉有力的音响,矫健的步调,创造出一种情绪饱满而和谐的背景;钢琴在这里虽然只是处于陪衬主题的地位,但是,它充分发挥了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主导作用,即使在整个乐队的全奏中,它的音响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浑有力。 象柴科夫斯基的一些交响曲主题的结构一样,这个主题由于反复三次,有点象三段体曲式。这主题第一次在乐队中陈述之后,第二次改由独奏钢琴奏出,它的发展由于引进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具有即兴演奏的意味,反映出一种悲壮的戏剧性,最后还用一小段华彩独奏 ——钢琴的“戏剧性独自”作为结束。第三次重又由弦乐器在钢琴的带有附点节奏的宏伟和弦伴随之下,更加光辉、更加紧张地复奏这一主题,并结束主题本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引子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它一直保持在降D大调中,而且它的主题后来在整个协奏曲中从未再出现过,不过,这段引子一开始就创造出一种强有力的气息和宏伟的规模的感觉,它象一首序曲一样预示着随后的剧情内容,在这一方面,它同整个作品又是息息相通的。 从引子转到奏鸣曲形式本体之间的过渡,起先是在近乎寂静之中出现一个小休止,后来钢琴奏出一些断断续续的音型,宛如嗫嚅私语一般,忽然,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呈现出来了? 第二乐章是介乎前后两个乐章之间的一首抒情间奏曲,它的音乐怡神悦耳,具有温雅朴质的田园风味。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支具有民歌气质的优美动听的旋律,体现了人对大自然形象的静观和省察,反映了人同大自然永远相亲的感情。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中共反复六次——在乐章第一大段中由独奏长笛、钢琴、两个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双簧管轮流演奏四次;在最后一段主题重现时又由钢琴和双簧管复奏两次。这主题的反复有五次几乎一成不变,只有乐器音色的变换而已,还有,伴奏的笔法每次都在变化:有时是旋律性的对位,有时使用柔和的切分和弦,有时钢琴的轻快的银铃般的和弦充当活跃的背景;主题只是在最后一次陈述时,它的旋律才有所变化。 最后乐章是一首欢乐的颂歌,是充满元气和生命力的表现,乐章中出现的一些形象,全都在同一个明朗、乐观的氛围中活动。这一乐章用回旋奏鸣曲形式写成,乐曲的基本主题在乐队奏出的一段简短的引子之后由独奏钢琴奏出,这个主题选自乌克兰民间的一首春季歌曲,其中同一个音型的三次反复,是很多乌克兰歌曲所共有的一个典型特点。 《第一钢琴协奏曲》在柴科夫斯基早期的大型作品中,是真正开 朗的情绪和乐观主义的深刻体现,它称得上是十九世纪俄罗斯钢琴音乐的一个顶峰,也是上一世纪欧洲音乐艺术中最有天才的创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