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hms - Alto Rhapsody, Op. 53 . Mahler - Kindertotenlieder(黑胶版)

Brahms - Alto Rhapsody, Op. 53 . Mahler - Kindertotenlieder(黑胶版)

简介

当勃拉姆斯创作自己的《女低音狂想曲》("Alto Rhapsody Op.53")时,36岁的他名下已经拥有了《德意志安魂曲》这种重量级作品,并且正在谱写自己的大部头合唱作品《命运之歌》("Schicksalslied Op.54")以及《胜利之歌》("Triumphlied"),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勃拉姆斯正处个人声乐作品创作的最高峰。这部《女低音狂想曲》的唱词部分取自歌德诗歌《哈茨山冬游》("Harzreise im Winter"),这套诗歌的关键词是“孤独”,基本上讲述了一个早期穷游驴友(aka歌德本人)借助一次冷山之旅对抗无爱人生的欢喜经历,这种孤寂让勃拉姆斯深感共鸣,他当时疯狂的迷恋舒曼家的千金,但是最萌年龄差决定了这段单相思最终将以无果而告终。在收到舒曼千金订婚的喜帖后,勃拉姆斯笑在脸上却心碎成渣,瞬间“哈茨山冬游之歌德”袭身,在这种失恋之痛的夹击下,勃拉姆斯提笔写就了这部《女低音狂想曲》。本张RCA发行于1951年的大碟,收录的便是美国著名女低音歌唱家玛丽安·安德森(Marian Anderson)演绎的这部《女低狂想曲》,与之合作的,是弗里茨·莱纳(Fritz Reiner)指挥的RCA家班,伴唱方面则是罗伯特·肖(Robert Shaw)和他自己的男声合唱团。此外,本专还收录有马勒的声乐套曲《亡儿之歌》,作于1902年,本声乐套曲是马勒根据德国诗人吕克特(Friedrich Rückert)的诗歌而作,原诗的创作初衷是吕克特为悼念自己夭折的爱子,在马勒为本诗谱曲发行的四年之后,1906年,马勒的女儿也不幸患病离世,这无疑增添了本作品的悲剧色彩,此处,玛丽安·安德森与皮埃尔·蒙都(Pierre Monteux)执棒的旧金山交响乐团,联合呈现了一次惊艳的诠释,与本作的几位男性演绎者——比如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和布莱恩·特菲尔(Bryn Terfel)相比,玛丽安·安德森的演唱中带有一缕无法忽视的母性光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