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ern: Passacaglia / Schoenberg: Variations Op.6 / Berg: 3 Pieces from The "Lyric Suite"; 3 Pieces for Orchestra Op.6 (韦伯恩:帕萨卡利亚/勋伯格:变奏曲,作品6/贝尔格:3首抒情组曲;3首管弦乐作品,作品6)

Webern: Passacaglia / Schoenberg: Variations Op.6 / Berg: 3 Pieces from The "Lyric Suite"; 3 Pieces for Orchestra Op.6 (韦伯恩:帕萨卡利亚/勋伯格:变奏曲,作品6/贝尔格:3首抒情组曲;3首管弦乐作品,作品6)

  • 歌曲
  • 歌手
  • 时长

简介

本专辑收录了由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演奏的韦伯恩《帕萨卡利亚》Op.1、贝尔格《抒情组曲》、《三首管弦乐小品》Op.6以及勋伯格《变奏曲》Op.31。 韦伯恩的音乐极其凝练,开创了一种新的更完全的序列主义,它以确立一个特定音符和一种特定音质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这种创作方法引起了很多作曲家的兴趣。甚至在那些他加上作品编号的早期作品中,他已经专注于对称结构的相互关系了。自1908年至20年代末,韦伯恩用一种自由的无调性风格创作。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的特征是警句式的简练,其中音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曲中,音域的两极形成对比,再配以断断续续的器乐伴奏。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他最后一首无调性作品《五首卡农》,采用了十二音技巧。 1928年所作二乐章交响曲以主题和变奏作为第二乐章,主题和每一个变奏都是对称的。他创作了一套很重要的钢琴变奏曲,三首康塔塔中声乐写作之美妙,很显然他从所学习的中世纪大师作品中汲取了许多东西。虽然战后的先锋派由于他的技巧创新而赞赏他的音乐,但我们不该忘记,韦伯恩还是属于浪漫派传统,而且他非常尊重古典曲式,如其代表作《帕萨卡利亚》,这是他创作中绝不动摇的特点。他毕生都是瓦格纳歌剧的崇拜者,而且显然也是舒伯特、马勒和勃拉姆斯作品的绝妙指挥。 “帕萨卡利亚”原指一种3/4拍的西班牙舞曲。巴赫的前辈、同样是北德管风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布克斯特胡德也写过同题作品。巴赫显然是受到过他的启发,但其飞扬的想象力和胆略把前辈远远甩开了。这部作品几乎可以当作管风琴上的《哥德堡变奏曲》,它由一个八小节长的主题引导,发展出二十个变奏,然后接入赋格。 勋伯格为奥地利作曲家,与其学生韦伯恩和贝尔格一起形成“新维也纳乐派”,成为十二音技法的开山鼻祖。早期作品受勃拉姆斯、瓦格纳影响,后逐渐倾向于无调性,二十年代创十二音体系。他认为古典的意念、古典的形式与古典音乐的基础——大小调体系都是过时的东西,在调性限制的范围内是不可能写出好乐曲来的,他摈弃了音乐的调性,代之以半音阶风格的十二音体系,从而开创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音乐理论。 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韦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用这种新秩序作成的第一部完整编制的乐队作品,便是这首1928年9月定稿的《乐队变奏曲》,富尔特文格勒在柏林指挥了它的首演。全曲由引子、主题、九段变奏和一个终曲组成。将近印象派风格的引子朦朦胧胧地滑向后边仅有24个小节的主题,大提琴平静地将它奏出,十二音的曲调清晰可辨。然后是这个主题的九段变奏,手法多变,古老的卡农和“十二音”的“倒影”兼用,而且配器上引入竖琴、短笛、钢片琴、曼陀林这类乐器,织体丰满而音响奇妙。最后的终曲将这一切归纳起来,并以引子中出现过的巴赫主题贯穿其中,实现了“十二音”新秩序下的统一。总之,这肯定又是一个里程碑了。卡拉扬的演绎水准极高,录音也相当精致,可让听众一饱耳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