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写在硕士毕业音乐会之前 人常说“七年之痒”,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七个年头了。不过,思来想去,自己应该还是热爱着古琴音乐。把赤诚之心献给古琴音乐是很幸福的,因为没有哪个中国民族乐器能够像她一样——从古至今生生不息、有序的传承着。 纵观历代琴论和琴谱,古琴音乐作品在历朝历代都有新鲜血液汇入,古琴演奏技术也在不断的改变,古琴音乐的风格也是千变万化的,这种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实在是太伟大了。 在古代,胡乐与古琴的碰撞诞生了旷世绝唱的“胡笳”系列,在现代,《秋风词》变成了作曲家谭盾笔下的《三秋》,甚至中国民间小调《茉莉花》在国外摇身一变,成为了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当如此多水乳交融的成功典范摆在眼前时,我觉得我应当为古琴音乐做出一些尝试。 诚然,创新是不易的,就像版本众多的琴曲一样,本场音乐会的作品都经过了几次到十几次的版本修改,甚至在2021年1月初还会有些许的调整。不过,挑战即机遇:与青年作曲家同学们反复商讨;和演奏家同学们不断磨合;从表面背谱逐步探索到乐谱背后的世界……一切都那么富有生机,让人倍感期待。 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当年的义无反顾,我才得以站在这个舞台上!我爱您! 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是他们的仗义相助,不厌其烦的修改、排练,才让这场音乐会得以实现,也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还有很多人在喜欢着古琴音乐。能和各位成为同学,我三生有幸,感谢你们!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恩师赵家珍教授,这么多年,无私奉献的她不仅给予了我在音乐上开阔的视野,更是在人生道路上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不断的指引我,鼓励我前进。感谢我无以为报的赵老师!您辛苦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希望音乐会能够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