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系列主题曲

  • 语种:国语
  • 发行时间:2013-01-28
  • 类型:录音室专辑

简介

央视品牌栏目《百家讲坛》几个大型系列讲座,如蒙曼主讲的《大隋风云》、姜鹏主讲的《汉武帝的三张面孔》、阎崇年主讲的《大故宫》、李山主讲的《战国七雄》,以及王立群主讲的《宋太祖》,几乎都配有为其度身定做的主题歌。《百家讲坛》对主题歌的尝试从去年策划《大风歌》系列讲座时就开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和积累,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青年音乐人极泷是目前已有的《百家讲坛》全部主题歌的演唱者,同时也是大部分主题歌的曲作者,“第一次和《百家讲坛》合作,就是为王立群老师的《大风歌》系列创作同名主题歌。《百家讲坛》是一个这么有影响力的节目,王老师又是一个这么重量级的老师,当时真的挺有压力,生怕做不好给搞砸了。” 不仅极泷忐忑,《百家讲坛》的副制片人那尔苏心里也在暗暗打鼓,“歌曲中反映的历史,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不是一星半点的距离。而极泷毕竟还很年轻,一个20多岁的大孩子,他对历史的理解会不会只是皮毛?”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忧,但栏目组却仍然希望能将主题歌交给年轻人来做。那尔苏说,“《百家讲坛》虽然是一个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但它却一直是与时俱进的。近些年讲坛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就是一些年长的老教授,也常会把时髦的网络流行语挂在嘴边。阎崇年老师都会说‘羡慕嫉妒恨’了,王立群老师也会说‘被皇帝’了。《百家讲坛》需要年轻的元素,这样做出来的歌曲才不会是那样老气横秋的,才会更加符合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年轻人的音乐欣赏理念”。 《大风歌》胜利者的悲歌 极泷说,他最初拿到的资料只有23个字,就是汉高祖刘邦所作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很多人都会背,但会背并不等于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那时,极泷脑海中仅有的有关刘邦的记述,只来自于中学的历史课本。按照自己的感觉,他写下了《大风歌》的第一稿,曲子写得十分恢弘大气,节奏鲜明,配器也非常低沉,充满了帝王的豪情盖世和霸气张扬,“完全是年轻人的英雄主义幻想”。但很快,第一稿的构思就被彻底颠覆,“刚听了两集王立群老师的讲座,我心说坏了,这感觉不对”。 从此,极泷成了王立群讲座的忠实听众,王立群录节目,极泷就坐在下面的观众席上听,没有时间听现场,他就到网上去找视频,同时“百度”大量的相关历史资料。“王老师每讲一点,我对刘邦的理解就更深了一点,就这样听一点,改一点,听到最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这首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大风歌》不是胜利者的欢歌,而应该是胜利者的悲歌,所以现在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子是十分凄凉的。”也正是因此,截稿日被一拖再拖,好不容易才搭上了节目播出的末班车。 《大风歌》副歌部分歌词延用了刘邦的《大风歌》原文,主歌部分歌词由极泷和他的好朋友何子煦创作,串联了和刘邦有关的各种历史典故。歌曲随节目播出后,甚至在贴吧中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而对于一向只迷音乐,对历史兴趣缺缺,考试都没下过这么大工夫的“准90后”极泷来说,也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兴趣,“我希望能把自己的体验分享给更多的同龄人”。 《大故宫》冷处理撞出的火花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百家讲坛》主题歌的诞生?那尔苏说,《百家讲坛》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其中的音乐元素一直是栏目组不断思考的问题。一开始是做一些简单的配乐,编导自己去挖掘各种音乐,只要是觉得和这段历史、和这个人物的气质相符,就都可以放进节目中去。“但这无异于隔靴搔痒,因为作曲者并不是为了这个节目而创作的音乐,只是大家听着感觉有点类似。” 优秀的纪录片、大型的专题片都有属于自己的主题音乐,电影、电视剧就更不用说了,《百家讲坛》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主题音乐?为此,主题歌的策划正式提上了日程。《大风歌》的成功,更让栏目组对主题歌前景充满了信心。而那尔苏也亲自尝试了一把作词,《大故宫》的歌词就出自他手。 如果《大风歌》是极泷创作得最纠结的一首《百家讲坛》主题歌,那么《大故宫》就是他写得最得心应手的一首。“包括编曲、配器、混音、录音,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因为歌词的画面感和代入感非常强,一看到那些文字,脑海里还没生成旋律,画面就抢先一步冒了出来。好像我就站在故宫巍峨的宫墙之外,金红色的大门缓缓开启,我迈步走了进去,走进一座座有故事的宫宇殿阁。” 而极泷的这种感觉,那尔苏作词时也同样体验过,“大故宫蕴含的内容太庞杂,太深奥,最开始我也不知道从何入手,后来发现阎崇年老师的讲座是移步换景的空间叙事,突然就灵光一现,为什么不能从一个现代人走进故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起?”于是就有了“望一回宫阙亭台,尽收眼底那如画的江山;听一番晨钟暮鼓,用心慨叹那朝代的轮转;王侯已成背影,有谁还在看着云起云落的变迁?” 不过有趣的是,借着这次采访的机会,那尔苏和极泷才得以第一次彼此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那尔苏说,他最初本想告诉极泷,希望这首歌的曲风不要太厚重,但后来又一想,与其附加一堆解释,用条条框框将作曲者束缚住,不如让他随心而动,自由发挥。没想到冷处理反而真的撞出了火花,极泷创作出的曲风清新自然,和他想像的一样,两个人可谓“心有灵犀”。 如今已经问世的6首主题歌有着迥然相异的风格,有的霸气盖世,有的荡气回肠,有的浅吟低诉,有的清新灵动。极泷说,如果前几首歌曲的创作还属于尝试,那么到了《大故宫》,他可以说真正找到了《百家讲坛》主题歌应有的风格,那就是既要大气、古朴、典雅,又要朗朗上口,既不能太商业化,又不能一味复古以致影响了通俗性。 “从乐理上讲,中国古代音乐是没有七个音阶的,只有‘宫商角徵羽’,即哆来咪索拉,但是如果只用这些,现代人就会很难接受。在选择民乐配器时,我们也没有刻意去选择历史感特别鲜明的乐器,比如笙和古琴,我们就都没有用。因为音乐首先应该考虑的还是好不好听。” 不仅如此,极泷还会特别考虑到主题歌的曲风和主讲老师的个人气质是不是相配,“比如《大隋风云》,我原来想弄得摇滚一点,但主讲的蒙曼老师气质是很清淡的,让一个含蓄的老师配上一段张扬的音乐,那就不是很合适了。王立群老师冷静、大气,《无言》的配乐风格也低沉稳重不轻浮,包括前奏中的交响乐和打击乐,都花了很多功夫去做”。 《无言》主讲老师变身词作者 《百家讲坛》主题歌的出现无疑也吸引了主讲老师的注意,《大故宫》策划初期,阎崇年就曾笑着邀约,“给咱的讲座也来一首”,更有技痒难耐的,干脆该出手时就出手!蒙曼是第一个主动参与主题歌歌词创作的主讲老师,同样毛遂自荐的还有王立群,那尔苏回忆说,“有一次聊完策划,王老师很认真地从他随身的公文包里掏出一张纸说,我给这个系列写了一篇歌词,你看看行不行?” 主讲老师作为词作者加入,无疑使主题歌创作阵营中多出了一支生力军。主讲老师为了准备一个系列的讲座,常常要花上很长时间,收集大量的资料,因此,他们是对所讲历史和人物最有感情,也最有感触的人。“阎崇年老师讲到动情处,会不自觉地掉眼泪,王立群老师讲到动情处,仿佛那一刻他就化身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和他同呼吸共命运。因此他们是歌词作者的最佳人选。”那尔苏说,更让栏目组感动的是,几位老师都把精心创作的歌词送给了栏目,而且分文不取。 这次为《百家讲坛》创作《无言》,是王立群第一次尝试作词。“我过去看电影、电视剧,常会觉得人家的主题歌写得挺好,也想尝试一把,却无奈我既不是编剧也不是导演,一直没有机会。而《百家讲坛》的这个讲座,不管是讲刘邦也好,讲赵匡胤也好,其实都可以看成是一部电视剧,而且比一般电视剧更加真实。我也就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了一点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谈到自己的歌词处女秀,王立群笑言“不难”,虽然此前只写过学术论文和通俗历史,但对人物的深度把握和深厚的古诗词功底却让他的歌词创作事半功倍。王立群说,他只花了2天时间就写成了这首歌词,但前期的准备工程是十分浩大的,仅《百家讲坛》的讲稿就写了40万多字,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王立群说,他给自己这次的作品打85分,还有进步的空间,以后若在《百家讲坛》再开系列讲座,他也会考虑再次操刀作词。 《无言》这首歌,是对一代雄主赵匡胤一生的回顾,他黄袍加身的传奇,统一中国的伟业,特别是最后壮志未酬的遗憾。因此王立群在歌词里写道,“回首看你身后的江山,纷扰扰剑影刀光寒,韶华成殇笙歌散。你默默无言,无言。”以此表达对历史的唏嘘和喟叹。也正因此,他将歌曲取名为《无言》,不过无心插柳的是,《无言》也因此成了目前《百家讲坛》所有主题歌中仅有的被单独命名的一首。

[更多]
该歌手的其他专辑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