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巴赫|旋律与结构美的统一

简介

本歌单主要包含了J.S.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等钢琴作品,协奏曲等。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 巴赫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其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故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除歌剧外,巴赫的创作涉及了巴洛克时期的大多数音乐体裁。他最初的写作都符合于他所处的特定位置,他的作品亦可据此分类:在阿恩施塔特、米尔豪森和魏玛,他都任管风琴师,所以写了大量的管风琴作品。在科腾,他没有写教堂音乐,而是创作了大量的古钢琴和器乐合奏作品,还有用于教学、家庭或宫廷的娱乐音乐。在莱比锡的最初几年,是他的康塔塔和其他教堂音乐最多产的时期,其重要和成熟的管风琴即古钢琴作品也出自此时期。 由于笃信宗教,他的作品以宗教音乐和复调音乐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他把路德教派新教的众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响构思的核心,但他又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所以,主调和复调,和声与对位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结合;宗教和世俗,完善和创新都和谐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 此外,因其终身孜孜不倦的努力,博采众长,综合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的音乐元素。例如德国音乐丰富的乐思和对位艺术,意大利弦乐音乐,特别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简练的主题、清晰的和声布局、持续连贯的节奏,法国羽管键琴生动的织体、法国歌剧序曲鲜明的色彩和对旋律的装饰,形成既具有个人特征,又有国际性的音乐风格。 声乐作品 巴赫的声乐音乐大多为宗教题材,其中康塔塔和受难曲占有重要地位。 宗教康塔塔 宗教康塔塔部是路德教派的仪式音乐,但是内容与当日宣讲的福音书有关,每个礼拜日都需要有一部新作,巴赫约有近300部,如《醒来吧,那个声音在呼唤我们》(BWV140)、《心与口,行为与生活》(BWV147)。巴赫的宗教康塔塔是多段落的套曲,以宣叙调、咏叹调为主,重视合唱和管弦乐队的作用。形式丰富多样,例如第4康塔塔《基督处于死亡的枷锁中》(1724年)是一首众赞歌变奏曲,结构为:序奏(主题)、独唱(变奏1)、二重唱(变奏2)、独唱(变奏3)、合唱(变奏4)、独唱(变奏5)、二重唱(变奏6)、众赞歌(变奏7)。又如第80康塔塔《我们的主是坚固堡垒》(1730)以马丁·路德的众赞歌为中心,数次变化出现,构成变奏与回旋曲式的组合。 宗教康塔塔也最能体现他对巴洛克时期各种音乐风格和体裁形式的综合。例如作为序奏的器乐音乐常带有意大利歌剧序曲或法国歌剧序曲的特点,宣叙调和咏叹调来自歌剧,吸收源于意大利的声乐和器乐的协奏(唱)风格,以及法国羽管键琴组曲中的舞曲节奏等,巴赫将它们与德国新教的众赞歌相结合形成自己特有的语汇。 世俗康塔塔 巴赫的23首世俗康塔塔是为各种不同场合写的,他称其中的大部分为“音乐戏剧”,如为莱比锡音乐学会写的《咖啡康塔塔》(BWV211),为萨克森宫廷侍从回到近莱比锡乡下领地当领主而作的《农民康塔塔》(BWV212)。世俗康塔塔不用众赞歌,由独唱或重唱的宣叙调、咏叹调以及合唱、管弦乐段落构成,就像歌剧的一个场面,是巴赫作品中生动活跃的部分。 受难曲 巴赫根据“四福音书”写的《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均分成两个部分,相当于歌剧的两幕。当时,两个部分之间还可以加进布道。相当于“场”的段落都用众赞歌结束。《马太受难曲》由独唱、重唱,两个合唱队、两个管风琴、两个管弦乐队演出,具有壮阔的气势,在巴洛克宗教音乐中具有重要位置。 其他宗教声乐 巴赫还写过圣母颂歌、经文歌、清唱剧和弥撒曲。两部清唱剧《圣诞节》(1734年)和《复活节》(1736年)实际上是把一系列独立的康塔塔连在一起,情节上并无联系。《b小调弥撒曲》(1742年至1748年)是为谋求信仰天主教的萨克森选侯宫廷乐长职务,将不同年代所写的独立段落汇集而成。弥撒曲的拉丁语歌词十分集中概括,配置的音乐亦丰富 。 器乐作品 巴赫的器乐音乐大多为世俗性。他并未发明新的体裁形式,而是在前辈创造的基础上,使既有的样式得到发展。 管风琴音乐 巴赫自身是管风琴演奏家,管风琴音乐是他得心应手的创作领域。他既继承了德国管风琴乐派的传统,又研究了意大利管风琴音乐,几乎这一时期所有的管风琴体裁他都留有作品。例如,《管风琴小曲集》包括45首以德国新教众赞歌为基础的编曲,每一首都集中揭示出歌词的内容,又有很强的描绘性。他的管风琴幻想曲、赋格以及前奏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与赋格的组合,均具有相当的艺术性 。 古钢琴音乐 巴赫是键盘乐器演奏家,《托卡塔与赋格》《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显然是为他自己炫技演奏而作。但数量更多的作品是以教学为目的,例如为教大儿子威廉·弗里德曼·巴赫写的《创意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作为通往演奏者之路的阶梯,他为《创意曲》1723年版本写的标题词清楚地说明了写作意图:演奏二声部和三声部的“简易入门”,它能帮助学生“不仅学得好乐思,还能很好地发展乐思,以及——最重要的是——获得歌唱性的演奏风格,得到作品的完整预示”。《平均律》是学生学习的下一步。如果说《创意曲》每一首都是一个动机乐思,通过模仿加以发展,《平均律》的每一首都是一种感情的简明探究,以及一个赋格写作的课题。开始的乐思把这种感情刻画得十分明显,以致可以称它们为“性格小曲”。学习这些乐曲,是理解巴洛克“单一感情”的表达和阐释的好途径。 巴赫还写过3集组曲,每集6首。《法国组曲》仅包含舞曲乐章,规范简洁;《英国组曲》和《帕蒂塔》除了舞曲乐章外,大都有长大的前奏曲乐章,它们兼有意大利音乐充沛的活力和德国音乐复杂的技巧,并有一定的体裁特征。例如《g小调第二英国组曲》像一首协奏曲,采用维瓦尔第常用的“利都奈罗”形式,用羽管键琴两层键盘不同的音量,模仿协奏曲不同乐器组之间的对比。晚年的《哥德堡变奏曲》为抚慰夜夜失眠的凯泽林伯爵而作,综合了新旧风格的因素。主题具有前古典华丽风格的特点,整体构思非常严密,发展逻辑鲜明,30个变奏按照3个一组,每组的第3首都是卡农。 室内乐和管弦乐 巴赫作有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奏鸣曲,以及弓弦乐器、管乐器与键盘乐器组合的重奏音乐。巴赫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意大利的奏鸣曲迥然不同。在意大利奏鸣曲中,小提琴作独奏,用数字低音作伴奏,这种歌数字低音通常由钢琴来弹奏,也有采用管风琴的,它除了起到伴奏的作用,别无其它特性。而在巴赫的奏鸣曲中,小提琴不是主要的声部,它与钢琴配合默契。

[更多]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