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摇|非诗 却如诗般鲜活且韵美

简介

我始终觉得,后摇就像是诗歌的音化,而诗是后摇的语言化和形象化。 它们都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听众的表象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感。 诗歌具有音乐性质。中国上古时的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有这样的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阙。”这里所描述的场面就是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结合的综合表演。在汉代人写的《毛诗序》中,对诗、乐、舞三者做了进一步论述:“诗者,志之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诗歌与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的亲缘关系,而音乐美又是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 诗歌的音乐性还在于其押韵美——押韵就是在诗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或相似的词,形成声音的重复回环,韵脚的重复也可以形成节奏。而后摇表现形式通过不断地重复节拍来造成听者的共鸣,与诗歌的押韵相得益彰,很好的承载了这一特性。 后摇的一个大特点就是不负责具体的画面描述,它不提供音乐的画面感,只为营造氛围。相反,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起来的画。德国文艺评论家莱新说:“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诗中有时间的悠长,空间的辽阔;有静景的描绘,动态的勾勒;有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后摇与诗的接合,就好像是伯牙与钟子期之交,互为欣赏和补充。 后摇入耳,心宁静,眼里满是星河山川、翔鸟飞鱼、烟波荡漾。衬托以汉字博大精深的描述,则使得中国音乐人在后摇歌曲的命名和内容上更添诗情画意,

[更多]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