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浪漫化 : 马勒交响曲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加载中

简介

说起古斯塔夫·马勒,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奥地利远近闻名的指挥家,作曲只是业余爱好。 马勒沿袭布鲁克纳的曲风,将交响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变成了乐念规模大、乐器编制大、时长前所未有长的交响曲,从而促成了浪漫派恐怖的大编制。 第一版本:全部由马泽尔指挥,缺大地之歌 第二版本:全部由迪华特指挥,缺马七(因为放到下面了),大地之歌由莱纳指挥,马十指挥夏伊。 第三版本 马一:索尔蒂 马二:克伦佩勒 马三:马泽尔 马四:未知 马五:是好版本,但指挥家忘了 马六:阿巴多 马七:迪华特 马八:捷杰耶夫免费下载版 马九:康德拉辛 马十:哈丁 大地之歌:布列兹 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泰坦”:虽是初出茅庐,但已大有所成。音响方面,还是注重铜管和木管。在结构方面还是布鲁克纳的风格。总的来说,这时马勒的曲风还是没有摆脱布鲁克纳,自己的风格还是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不过在终乐章,已经有了马交自己的光辉风格。 马勒C小调第二交响曲“复活”:这时的马勒已经完全脱离了布鲁克纳的强劲铜管,更加重视整体音响。在乐章编排方面,马勒第一次使用五乐章,并大胆地将首乐章和加入合唱的终乐章作为重要乐章。这种形式标志着快慢快快的四乐章交响曲制被彻底打破。马勒也完全脱离古典主义,迈向浪漫主义的新潮。 D小调第三交响曲:是马勒交响曲的第一个顶峰。沿袭马二的形式,并发扬光大。在光辉的终乐章中缠满了恐怖,最后又变为绝对的光明,给人极大的心理震撼。而第一乐章是气势恢宏且阴暗的,心理震撼程度不输终乐章。这是马勒以纯器乐构思写的声乐交响曲,但合唱团只是作为陪衬。 G大调第四交响曲:可以说是马三和马五两座山中间的一朵花。全曲洋溢着闲适自由的田园气息。第四乐章加入了女高音,这原本是马三的第七乐章。 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马勒回归柴可夫斯基曲风,但自己的风格已展露无遗。依然是纯器乐作品。这是马勒作曲生涯线段的中点:前半部分保留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早期的曲风,后半部分彻底浪漫化。其中终乐章与柴可夫斯基第三交响曲的终乐章有些相似。 A小调第六交响曲“悲剧”:马勒彻底浪漫化的标志。其中第四乐章的创新独具一格。第四乐章的编排是骆驼祥子一般的三起三落,每到高潮就会被另一段旋律粗暴打断。第一旋律越来越沉沦,最后彻底堕落。第二乐章的柔板尤为感人。这部交响曲中已经看不到任何布鲁克纳的影子。 E小调第七号交响曲“夜曲”:马勒的又一个高潮,因第二、第四乐章有“夜曲”的标题而得名。在这部交响曲中,马勒把中心放在了1、2、4三个乐章。第四乐章的夜曲是那种甜美、恬静而又恐惧的情感。而第五乐章这次回归古典主义。 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千人”:这部交响曲演出的时候需要1个管弦乐团,2个混声合唱团,1个童声合唱团和7名独唱歌手。在这部交响曲中,阴暗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式的博爱和欢乐。终乐章尤为气势恢宏,感人肺腑。 大地之歌:马勒的女儿突然夭折,享年仅5岁。与此同时,马勒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于是,他再也不能骑车,再也不能游泳了。经受双重打击的马勒一蹶不振,险些停止创作。还好一本德译本的中国唐诗稍稍安抚了他。《大地之歌》由六个乐章组成,每一个乐章都含有唐诗。特别说明:马八和大地之歌都是声乐交响曲。 D大调第九交响曲:马勒绝对个性化的作品。有了《大地之歌》的保护,他认为创作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在第四乐章,他又来了一个重磅创新:柔板。第四乐章是死亡的恐惧和生命的喜悦缠绕而成的。最后,音乐如轻烟、如薄雾般慢慢散去。 升F大调第十交响曲:马勒未完成的作品。第一乐章回荡着点点柔美,但更多的是马勒式的个性化恐怖、无奈、喜悦和忧伤。补写者遵从马二的写法,将终乐章编排为第二个重要乐章。第五乐章由沉闷的大鼓开始,与第一乐章相似,最后回归平静。

[更多]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