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天|执笔写尘寰,长恨意难平

简介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他一生之中,遇了两个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人。第一个,他的初恋,湘灵。在白居易很小的时候,跟着家人住在一个叫符离的地方。 11岁时认识了邻居湘灵。恋爱时,那年他19岁,她15岁。 23岁时,父死,他又回到符离守孝3年。白居易曾经多次恳求母亲成全连理,但均遭断然否决。 白居易29岁考中进士,3年后,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后来官至刑部尚书,位居二品。终身不娶的对抗,无济于事;炽烈永恒的恋情,有始无终。 37岁时,抗不住体弱多病的母亲以死相逼以及亲友、族人的苦劝,白居易愁肠百结,无奈万般,只好与杨氏女成亲,但对湘灵的思念依旧不减。 白居易在被贬江州的途中,遇到了正在流浪的湘灵父女,那年他44岁,而她40岁仍未嫁。从年少初识的青涩模样,到如今容颜老去,十几年的光阴,却化作了无言,两人相对,默默落泪。 白居易53岁的时候,还曾回到故居,寻找湘灵。但旧地早已物是人非,湘灵也不知去向,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终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 第二个人便是元稹,字微之。 他们一起做官,一起被贬,生死相依30多年,通信1800多封,互赠诗篇1000余篇。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与元稹同时参加科考,白居易进士及第,元稹考中明经,后来通过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同是年少成名,又同是文坛新秀,白居易和元稹惺惺相惜,从同僚,变成好友。 相处久了发现,他们出身相似、经历相似,还有着相同的理想抱负,于是,他们逐渐成了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的知己。时间久了,这对知己之间越来越心有灵犀,心神相融。 身为监察御史的元稹奉命出使东川,而身为左拾遗的白居易则留在长安。一天,白居易约好友一起到曲江、慈恩寺游玩,突然之间心思落寞,疯狂思念知己元稹。于是提笔写下《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十多天后,白居易收到了元稹的来信。但当他打开信封后,惊呆了。元稹在信里说,他梦到了白居易与他人一起同游慈恩寺,醒来后意识到好友远在千里,难过思念交杂,就写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公元815年,元稹因直言劝谏,触怒了当朝显贵,被贬为通州司马;而同年八月,白居易不顾朝廷风向,毅然上书要求朝廷追查宰相被杀一案,结果遭到权臣嫉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期间,元稹母亲去世,归乡守丧“丁忧”,过得十分艰苦,白居易大力资助他。白居易被贬江州,得知元稹得病后,给他寄去夏热穿的轻透衣服“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怕通州的天气太热,白居易还寄去江州凉席 白居易为母守孝,生活拮据。元稹节衣缩食,三次给白居易寄钱,总计二十万钱。白居易道: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在公元829年,这俩人终于有机会见面了。一见面,他们相拥而泣,共同诉说分离的相思。可谁曾想到,这久违的相聚,竟成了俩人此生最后的一次见面。 两年后的七月,元稹发生了意外,暴死在任上,终年52岁。这个噩耗传到洛阳的白居易耳中,他瞬间像被雷击中了心脏,缓过劲后百感交集,悲痛、怀念、遗憾、压抑…… 在元稹离开的九年后,一天,他又梦到元九,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还是那位少年,在长安城内外吟诗作对。起床时含泪写下了千古名作《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唐才子传》 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 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杨万里 —— 画师:一物一世界

[更多]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