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Buckley

Jeff Buckley

歌手名:Jeff Buckley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南部加州 代表作品:Live at Sin-e、Grace 简介: 自学:Jeff Buckley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美国南部加州阿纳海姆市 <br/> 五岁那年,他发现了祖母的一把吉他就开始自学。 <br/> 17岁时Buckley离家完成了中学学业就开始在Hollywood发展。他参加过一些摇滚和雷吉乐队,也散发了一些录音作品以挣些小钱。 <br/> 创作:1990年Buckley搬到了纽约,和当地一些乐队一起表演,随后就开始创造自己的作品。据Buckley自己说,纽约的Lower East Side比其它地方更让他感到自在,虽然根在加州,但他却在加州找不着自己的位置。 <br/> 1994那年,Buckley出了一张EP Live at Sin-e和唯一的一张亲自参与制做的专辑Grace。 <br/> 但谁也没想到,1997年5月29日Buckley在孟菲斯灌录一张新专辑,在密西西比河中一次游泳时不幸溺亡。 <br/> 1998年sony公司发行了2张一套的CD,《Sketches For My Sweet heart The Drunk》,其中包括了一些本来应包括在Buckley第二张CD中的歌曲。Grace备受评论家和音乐人好评,很多乐手视之为该年度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作品。这张专辑确实是具有异乎寻常的强烈情感冲击力,是一张非常个人化的内省之作。 <br/> 作品表达:Buckley的作品中最漂亮最有表达力的有三样东西:嗓音,吉他,歌词。很少摇滚男歌手有Buckley一样丝般滑流的嗓音。当他高声部的假音发挥时,你分明可以感到心中的那种刺痛感。Buckley的清吟浅唱却是无邪的,充份暴露他内心易受伤害的敏感。敏感不是怯懦,所以他可以大胆的在自我的感知世界里自由驰骋,接受神秘未知力量的诱惑,把内心的爱,纠突和疏离感直呈给他人。 精神河流:Buckley的歌词精确的记录了许多精神河流的流淌状态,或静谧或湍急。闭上眼睛,让人不由地想起原本清澈的小溪,在月色朦胧下却发散着勾引的气息,你会极度的想要浮在水面,让躯体放松,而思绪却心甘情愿任他的嗓音指引,慢悠悠地晃出身躯,麻弊在空灵而恍惚的快感中。还有歌中的吉他,时而平稳时而狂暴,可是如果你能将Buckley的嗓音想成一件乐器,就会发现在歌声的中和下,两种极端出奇的和谐----平静中孕育着爆发,宣泄中预示着镇静。 Sketches For My Sweetheart The Drunk:在1997年5月29日Jeff Buckley去世前他已经开始与Tom Verlaine(前Telev ision成员)一同进行新专辑的录制工作,当然,因Jeff的意外去世而没能完成。 <br/> 1998年,Sony公司整理Jeff Buckley的遗作推出了名为《Sketches For My Sweetheart The Drunk》的2CD新专辑,其中Disc Two当中有6首歌是Jeff在1997 年春天在孟菲斯用4轨机录制的Demo作品。毫无疑问,这套唱片是弥足珍贵的。它的整理出版,对所有喜欢Jeff B uckley音乐的人们(也许我们这儿还很少很少)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慰藉了。 <br/> Disc One和Disc Two各有10首歌均由Jeff Buckley自己创作,自创性明显高于《C race》。 <br/> Disc One中所有歌曲都是由Tom Verlaine制作的。开首的“The Sky Is a Landfill ”兼有Led Zeppelin和Grunge风格。Jeff Buckley唱得非常地投入,在厚重的伴奏织体的烘托和压迫下,浓重的哀怨而又充满悲愤的情绪有点令人窒息。 <br/> “Everybody Here Wants You”让人慢慢回过神来。这首R&amp;B风格的曲子是这套2CD 专辑中最易被一般听者接受的曲子。这类风格的曲子是《Grace》所没有的。 <br/> “Opend Once”是Disc One当中我个人最喜爱的一首曲子,伴奏简单得令人难忘,特别是吉他的拨奏,那琴弦象是张在你心头似的,静静的每一下都会令你震颤。 <br/> “New Year&apos;s Prayer”是Disc One当中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曲子。鼓机第一次被Jeff Buckley摆在十分显眼的位置上,打出了机械的半是轻快半是沉闷的鼓点,衬托着缥缈的东方味很浓的吟唱,悲伤在虔诚的驱遣下愈行愈远…… <br/> Disc Two的前两首曲子也是Tom Verlaine制作的,其实还是把它们放在Disc One中更合适一些。其中第二首是“New Year&apos;s Prayer”的另一个混音版本,由Tom亲自mix,不同的是鼓机的位置不那么显眼了。个人觉得还是Disc One中的那个版本更特别些。 <br/> 从第4首“I Know We Could Be So Happy Baby”开始的一连6首曲子都是用4 轨机录制的Demo作品。我以为这些曲子是这套2CD专辑中最特别的,也是百分之百体现Jeff本人意愿的作品,因而更为珍贵。其中最出色的曲子当数“Back In N.Y.C.”,我不明白曲中那些奇奇怪怪的音效都是什么乐器弄出来的。整首曲子的实验色彩和迷幻味很重很浓。 <br/> 毫无疑问,这20首曲子一下子使Jeff Buckley音乐形象丰满了许多,因而对他的非凡的音乐才华也就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 <br/> 当然,对于这些Sketches、Tom Verlaine所作的加工是否代表Jeff Buckley 的本意已经难以得知了。但我还是对Tom和唱片公司为Jeff Buckley推出这套唱片心存感激。 <br/> 噪海中的纯净一滴:Jeff Buckley,“噪海中的纯净一滴”,U2的Bono这样形容他。 <br/> 他天生引人注目:明丽甜蜜的声音、英俊帅气的外表、引人注目的血统--其父Tim Buckley,曾经把民谣、爵士和布鲁斯锻融进自己独特和吟唱之中。 <br/> 他注定会在阴郁中生存:同20世纪70年代众多的歌手一样,Tim Buckley因吸毒过量死于英年。而Jeff Buckley的歌中,有明显的痛苦可察。 <br/> 但相信在1997年5月Jeff Buckley意外溺于密西西比河归天之后,才有更多的人为他们父子的命运叹息。这个世界,有时残忍之极。 <br/> 听到Jeff Buckley的死讯后,我记起的是我那张《Grace》专辑的形状,因为它近乎&quot;原盘&quot;,但在一个平常不会破口的地方,被挤破了一个大洞。是的,《Grace》,在痴迷grunge的1994年,它曾经作为清醒剂,提醒我音乐中另一面的美。它是一部情感的万宝书,有最深的担忧、有最黑的隐密、有刺心的伤痛、有带毒的狂喜。那是26岁的Buckley才气的尽显,像一道耀眼的亮光,映照于纷乱的田野。《Mojo Pin》的迭见杂出、《Last Goodbye》的印式弦乐,尤其是对《Hallelujah》的翻唱,将原作者Leonard Cohen和同样唱过此歌的John Cale两位大师都远远地抛到了后面。Buckley在这道歌中表达出的全新洞见,是听别人的版本10遍也无法体会得到的(据说连Joan Osbome这样的狂人,也曾经每天要听三四遍Jeff《Hallelujah》)。 <br/> Jeff Buckley对父亲心存怨气,(在Lennon的儿子身上也一样),他说父亲同他的音乐毫无关系,Robert Plant与Jimmy Page对他的影响比父亲强大许多(而后者有一天会说:18个月来,我一直在听的唱片是《Grace》)。 <br/> 声音:然而,Jeff同Tim Buckley依然不无共同之处:一样不合常理的嗓音、一样与乐器的紧密应和、一样毫不畏怯的实验态度、一样毫不固着于既定的音乐类型。而所有这一切,在 Jeff Buckley溺毙一年后出版的双CD集《Sketches, for My Sweetheart the Drunk》中又一次重现。 <br/> 对习惯于聆听《Grace》的干净录音的耳朵而言,对习惯于Jeff优秀细节、微妙感觉的耳朵而言,《Sketches》是粗糙而素朴的,因为它大都是 Jeff正在创作过程中的小样,第二盘的多数歌曲都是用四轨机在家中录制的半成品。它们像许多Lo-Fi作品一样充满含混与棱角。然而,正是这种未能最清楚表现他嗓子优点的声音,证明着他并不是那种因为生命消亡而需要人们施舍同情的歌手。他的声音依然如此热情、如此发自身体的最深处,他依然无愧于&quot;嗓子中的嗓子,声音中的声音&quot;的赞誉。在Tom Verlaine这类灵异之声高手的协助之下,Jeff Buckley甚至变得更加充满幽灵之气,月夜下密西西比河的波光之上,白衣的Jeff在歌唱。如同Cocteau Twins的Elizabath说过的那样:Jeff的歌的确让我汗毛倒竖,音乐从未让我如此。 <br/> 或许,因为这是一个30岁的亡灵的回音。在这些让人恍惚的声音中,《I Know We Could Be So Happy》最让人恍惚。在一种沉闷的心跳般的节拍中,我们见到了伤心的本真--办有飘逝的往事,没有痛苦的表情。Jeff Buckley的声音是一种已经答落的美,而已经失落的,就不要再想找回。 <br/> 歌词的新写法:其实,Jeff Buckley所拥有的声音,绝不止于清亮,即使在他那尖柔的假声中,也穿透着一种性感。而这种性感是由他那同样绝妙的好辞奠基的。他用来爆破偶像般面孔的,是承载着巨大动量的歌词。在《Morning Theft》极富思辩色彩的探讨中,爱的无益和对这种爱无毅力的舍弃让人闹心,但Jeff至少又为情书创造了一种新写法: <br/> 你是窗 <br/> 我是刀 <br/> 在星光中相遇 <br/> 生发良机 <br/> Jeff Buckley曾说:&quot;音乐如同做爱,有时候你想要它的温软轻绵,有时候你想要它的威猛狂放。&quot;他显然深得这种戏剧性的个中三味。 <br/> 但说到这个人为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生发出的真正富于戏剧般的反讽,莫过于他用全部 <br/> 专辑中最纯美的声线勾勒出的《Satisfied Mind》: <br/> 笃定 <br/> 当我的时光告罄 <br/> 我离世 <br/> 拥一颗满足之心 <br/> 可是他肯定还不曾满足,因为在已经排好的日程中,有他和Patti Smith的合作计划,有向杰克·凯鲁阿克和爱伦·坡致意的唱片等他参加,还有他那让人吃惊不已的将马勒的歌曲摇滚一把的天才设想等着完成…… <br/> 无论如何,在Satisfied Mind结尾处如同孩童般心灵一样柔顺的纤细吉它之中,真的会有人拥有满足之心。这种满足不是由完美的录音或丰满的织体带来,而是由一种稀薄的纯洁催生。当我们在街灯于橱窗的反照中瞥见自己因绝望或过度兴奋而呆滞的脸,那种稀薄的纯洁会像雾气般涌来--如果你曾经拥有过Jeff Buckley,拥有过他的歌唱。 <br/> Hallelujah <br/> Now I&apos;ve heard there was a secret chord <br/> That David played, and it pleased the lord <br/> But you don&apos;t really care for music, do you? <br/> Well it goes like this: the fourth, the fifth <br/> The minor fall, and the major lift <br/> The baffled king composing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Your faith was strong but you needed proof <br/> You saw her bathing on the roof <br/> Her beauty and the moonlight overthrew you <br/> She tied you to her kitchen chair <br/> She broke your throne, and she cut your hair <br/> And from your lips she drew the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Well baby, I&apos;ve been here before <br/> I&apos;ve seen this room and I&apos;ve walked this floor <br/> You know, I used to live alone before I knew you <br/> And I&apos;ve seen your flag on the marble arch <br/> And love is not a victory march <br/> It&apos;s a cold and it&apos;s a broken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Well There was a time when you let me know <br/> What&apos;s really going on below <br/> But now you never show that to me, do you? <br/> But remember when I moved in you <br/> And the holy dove was moving too <br/> And every breath we drew is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Well maybe there&apos;s a God above <br/> But all I&apos;ve ever learned from love <br/> Was how to shoot somebody who outdrew you <br/> And it&apos;s not a cry that you hear at night <br/> It&apos;s not somebody who&apos;s seen the light <br/> It&apos;s a cold and it&apos;s a broken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hallelujah, <br/> Over <br/> sketches for my sweetheart the drunk:1 back in n.y.c <br/> J.B. 作品 <br/> 2 demon john <br/> 3 everybody here wants you <br/> 4 gunshot glitter <br/> 5 i know we could be so happy b... <br/> 6 jewel box <br/> 7 morning theft <br/> 8 murder suicide meteor slave <br/> 9 nightmares by the sea <br/> 10 opened once <br/> grace:发行时间: 1994-08-23 语种: 英文 唱片公司: Sony <br/> 1 corpus christi carol <br/> J.B. 作品 <br/> 2 dream brother <br/> 3 eternal life <br/> 4 grace <br/> 5 hallelujah <br/> 6 last goodbye <br/> 7 lilac wine <br/> 8 mojo pin <br/> 9 so real <br/> 10 unforgiven <br/> mystery white boy:1 i woke up in a strange place <br/> J.B. 作品 <br/> 2 kangaroo <br/> 3 moodswing whiskey <br/> 4 the man that got away <br/> 5 what will you say <br/> 6 dream brother <br/> 7 eternal life <br/> 8 grace <br/> 9 hallelujah <br/> 10 lilac wine <br/> 作品特色:Buckley的作品中最漂亮最有表达力的有三样东西:嗓音,吉他,歌词。很少摇滚男歌手有Buckley一样丝般滑流的嗓音。当他高声部的假音发挥时,你分明可以感到心中的那种刺痛感。Buckley的清吟浅唱却是无邪的,充份暴露他内心易受伤害的敏感。敏感不是怯懦,所以他可以大胆的在自我的感知世界里自由驰骋,接受神秘未知力量的诱惑,把内心的爱,纠突和疏离感直呈给他人。 <br/> Buckley的歌词精确的记录了许多精神河流的流淌状态,或静谧或湍急。闭上眼睛,让人不由地想起原本清澈的小溪,在月色朦胧下却发散着勾引的气息,你会极度的想要浮在水面,让躯体放松,而思绪却心甘情愿任他的嗓音指引,慢悠悠地晃出身躯,麻弊在空灵而恍惚的快感中。还有歌中的吉他,时而平稳时而狂暴,可是如果你能将Buckley的嗓音想成一件乐器,就会发现在歌声的中和下,两种极端出奇的和谐----平静中孕育着爆发,宣泄中预示着镇静。 Jeff Buckley <br/> Jeff Buckley,“噪海中的纯净一滴”,U2的Bono这样形容他。Buckley出生于美国南部加州,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民谣歌手兼词曲作者Tim Buckley,曾经把民谣、爵士和布鲁斯融入自己独特的吟唱之中。五岁那年,他发现了祖母的一把吉他就开始自学。早在中学时,就参加过一些摇滚和雷吉乐队,也发表了一些录音作品以挣些小钱。1990年Buckley搬到了纽约,和当地一些乐队一起表演,随后就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1994 年,Buckley出了一张EP《Live at Sin-e》和唯一的一张亲自参与制作的专辑《Grace》。Buckley的作品中最漂亮最有表达力的三样东西:嗓音,吉他,歌词,很少摇滚男歌手有 Buckley一样丝般柔滑的嗓音,而他的歌词精确的记录了许多精神河流状态,或静谧或湍急。《Grace》倍受评论家和音乐人好评,很多乐手视之为该年度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作品。这张专辑确实是具有异乎寻常的强烈情感冲击力,是一张非常个人化的内省之作。但谁也没有想到,1997年春天时Buckley在孟菲斯灌录一张新专辑,因车祸死于孟菲斯附近的密西西比河中,年仅30岁。他的父亲,1975年6月29日死于过量吸毒,年仅28岁。父子两代,多才,命薄,令人感叹生命的脆弱。 <br/> Jeff Buckley,&quot;噪海中的纯净一滴&quot;,U2的Bono这样形容他。 <br/> 他天生引人注目:明丽甜蜜的声音、英俊帅气的外表、引人注目的血统--其父Tim Bu <br/> ckley,曾经把民谣、爵士和布鲁斯锻融进自己独特和吟唱之中。 <br/> 他注定会在阴郁中生存:同20世纪70年代众多的歌手一样,Tim Buckley因吸毒过量死于英年。而Jeff Buckley的歌中,有明显的痛苦可察。 <br/> 但相信在2000年5月Jeff Buckley驾车坠入密西西比河归天之后,才有更多的人为他们父子的命运叹息。这个世界,有时残忍之极。 <br/> 听到Jeff Buckley的死讯后,我记起的是我那张《Grace》专辑的形状,因为它近乎&quot;原盘&quot;,但在一个平常不会破口的地方,被挤破了一个大洞。 <br/> 是的,《Grace》,在痴迷grunge的1994年,它曾经作为清醒剂,提醒我音乐中另一面的美。它是一部情感的万宝书,有最深的担忧、有最黑的隐密、有刺心的伤痛、有带毒的狂喜。那是26岁的Buckley才气的尽显,像一道耀眼的亮光,映照于纷乱的田野。《Mojo Pin》的迭见杂出、《Last Goodbye》的印式弦乐,尤其是对《Hallelujah》的翻唱,将原作者Leonard Cohen和同样唱过此歌的John Cale两位大师都远远地抛到了后面。Buckley在这道歌中表达出的全新洞见,是听别人的版本10遍也无法体会得到的(据说连Joan Osbome这样的狂人,也曾经每天要听三四遍Jeff的《Hallelujah》)。 <br/> Jeff Buckley对父亲心存怨气,(在Lennon的儿子身上也一样),他说父亲同他的音乐毫无关系,Robert Plant与Jimmy Page对他的影响比父亲强大许多(而后者有一天会说:18个月来,我一直在听的唱片是《Grace》)。 <br/> 然而,Jeff同Tim Buckley依然不无共同之处:一样不合常理的嗓音、一样与乐器的紧密应和、一样毫不畏怯的实验态度、一样毫不固着于既定的音乐类型。而所有这一切,在 Jeff Buckley溺毙一年后出版的双CD集《Sketches, for My Sweetheart the Drunk》中又一次重现。 <br/> 对习惯于聆听《Grace》的干净录音的耳朵而言,对习惯于Jeff优秀细节、微妙感觉的耳朵而言,《Sketches》是粗糙而素朴的,因为它大都是 Jeff正在创作过程中的小样,第二盘的多数歌曲都是用四轨机在家中录制的半成品。它们像许多Lo-Fi作品一样充满含混与棱角。然而,正是这种未能最清楚表现他嗓子优点的声音,证明着他并不是那种因为生命消亡而需要人们施舍同情的歌手。他的声音依然如此热情、如此发自身体的最深处,他依然无愧于&quot;嗓子中的嗓子,声音中的声音&quot;的赞誉。在Tom Verlaine这类灵异之声高手的协助之下,Jeff Buckley甚至变得更加充满幽灵之气,月夜下密西西比河的波光之上,白衣的Jeff在歌唱。如同Cocteau Twins的Elizabath说过的那样:Jeff的歌的确让我汗毛倒竖,音乐从未让我如此。 <br/> 或许,因为这是一个30岁的亡灵的回音。在这些让人恍惚的声音中,《I Know We Could Be So Happy》最让人恍惚。在一种沉闷的心跳般的节拍中,我们见到了伤心的本真--办有飘逝的往事,没有痛苦的表情。Jeff Buckley的声音是一种已经答落的美,而已经失落的,就不要再想找回。 <br/> 其实,Jeff Buckley所拥有的声音,绝不止于清亮,即使在他那尖柔的假声中,也穿透着一种性感。而这种性感是由他那同样绝妙的好辞奠基的。他用来爆破偶像般面孔的,是承载着巨大动量的歌词。在《Morning Theft》极富思辩色彩的探讨中,爱的无益和对这种爱无毅力的舍弃让人闹心,但Jeff至少又为情书创造了一种新写法: <br/> 你是窗 <br/> 我是刀 <br/> 在星光中相遇 <br/> 生发良机 <br/> Jeff Buckley曾说:&quot;音乐如同做爱,有时候你想要它的温软轻绵,有时候你想要它的威猛狂放。&quot;他显然深得这种戏剧性的个中三味。 <br/> 但说到这个人为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生发出的真正富于戏剧般的反讽,莫过于他用全部 <br/> 专辑中最纯美的声线勾勒出的《Satisfied Mind》: <br/> 笃定 <br/> 当我的时光告罄 <br/> 我离世 <br/> 拥一颗满足之心 <br/> 可是他肯定还不曾满足,因为在已经排好的日程中,有他和Patti Smith的合作计划,有向杰克·凯鲁阿克和爱伦·坡致意的唱片等他参加,还有他那让人吃惊不已的将马勒的歌曲摇滚一把的天才设想等着完成…… <br/> 无论如何,在Satisfied Mind结尾处如同孩童般心灵一样柔顺的纤细吉它之中,真的会有人拥有满足之心。这种满足不是由完美的录音或丰满的织体带来,而是由一种稀薄的纯洁催生。当我们在街灯于橱窗的反照中瞥见自己因绝望或过度兴奋而呆滞的脸,那种稀薄的纯洁会像雾气般涌来--如果你曾经拥有过Jeff Buckley,拥有过他的歌唱。 <br/>
[更多][举报]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