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Webster

Ben Webster

原名:Benjamin Francis Webster 别名:The Brute、Frog 出生地: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出生日期:1909年3月27日 逝世日期:1973年9月20日 职业:萨克斯手 代表作品:《Cotton Tail》 简介:Benjamin Francis Webster(1909年3月27日—1973年9月20日)是美国的爵士乐次中音萨克斯手。韦伯斯特,出生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他与莱斯特·杨和科尔曼霍金斯并称为三大最重要的摇摆高音萨克斯手。并被亲切的冠以昵称“The Brute”或Frog。他善于用他独特的演奏方式诠释粗糙和愤怒,然而又有及其细腻的感情。 简历:1909年3月27日出生于堪萨斯城。在威尔伯佛斯(Wilberforce)大学学习音乐,后来在德克萨斯州的阿玛里罗(Amarillo)为无声电影弹钢琴。 1930年,他开始学习C大调的萨克斯,虽然算起步很晚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Gene Coy,Jap Allen,Blanche Calloway的southwestern乐队和Young Family乐队所取得的重要地位。事实上,他从Lester Young和他的父亲那里学到很多吹奏的技法(可以看出Young Family对Ben的影响是巨大的,Letser的吹奏风格也是从容不迫,雍容华贵)。 1931年,Webster参加了本尼.莫顿(Benny Moten)的乐队.这期间的代表作如《Lafayette》,《Moten Swing》。另外,Webster还参加了Andy Kirk, Fletcher Henderson, Benny Carter, Willie Bryant, CabCalloway ,eddy Wilson的大乐队演奏。 Webster的职业生涯的成功开始于1940年加入Duke Ellington的乐队,成为公爵手下最重要的萨克斯手。那期间,Webster在公爵的各部名作里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Cotton Tail》,《Conga Brava》,《All Too Soon》,直到那时,他还被认为只是Coleman Hawkins的翻版,但公爵发现了他的特质,那带着呼吸声的特有浪漫气质。他可以吹出特有的悦耳音质和特别的颤音。Webster还以他性情变化无常而出名(可能与他酗酒大有关系)。他与Ellington合作三年后,和Ellington闹了不愉快而离开。 1944年,Webster带领自己的乐队,同时还和Raymond Scott, John Kirby, Sid Catlett ,Stuff Smith等人合作。1948年—1949年,他重回Duke Ellington的乐队,随爵士乐团巡回演出。稍后,他为Billie Holiday,Ella Fitzgerald,Carmen McRae等著名的爵士歌者作伴奏灌录唱片。 1964年,Webster移民丹麦的哥本哈根,从那里,他到欧洲各地,参加了很多俱乐部和夜总会的演奏,和许多访问欧洲的爵士音乐家同台演出。韦伯斯特晚年移居欧洲,定居丹麦的哥本哈根,经常在欧洲巡回演奏,这段时间,他的作品则大多回归早期柔美的歌谣式风格,算是这位萨克诗风大师追忆少年情怀的心情写照。 1973年9月20日,他死于哥本哈根,终年64岁。 成长经历:本杰明 弗朗西斯 韦伯斯特(1909年3月27日——1973年9月20日),他在美国的高音爵士萨克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重要的一员。他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与 李斯特 杨和 科尔曼霍金斯并称为三大最重要的摇摆高音萨克斯手,并被亲切的冠以昵称“The Brute”,他善于用他独特的演奏方式诠释粗糙和愤怒,然而又有及其细腻的感情。在自己的艺术风格上,他感谢约翰尼 霍金斯,他说,是他教会我怎么演奏。 小时候的韦伯斯特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之后他开始学习萨克斯,随后后来的录音也有他不时的通过钢琴来演奏的录音片段,当时巴德 约翰逊 为韦伯斯特展示并教授了一些基础的萨克斯演奏方法,这时候韦伯斯特就开始加入到了由 李斯特杨创立的 杨的家庭乐队中去。在1930年的堪萨斯州,那里被称作爵士音乐节的大熔炉,出现了很多伟大著名的乐队和名字,韦伯斯特在1932年这个时候加入了班尼 摩登的著名乐队,其中还包括贝西伯爵、奥兰·佩吉和华特佩吉,这个时代被重塑于罗伯特·奥特曼的电影堪萨斯城中。 在整个三十年代,韦伯斯特话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乐队的演奏上,其中包括安迪柯克、1934年的弗莱彻 亨德森的乐团。还包括当时的本尼卡特、威利科比、和时间不长的泰迪威尔森大乐队。 1935年,韦伯斯特正式加入了爱林顿公爵的乐队并在同年首次亮相,1940年,韦伯斯特正式开始在乐队中崭露头角,并开始进行了独奏。他将此归功于约翰尼霍金斯。爱林顿的乐队中的重低音独奏,最重要的影响和风格形成都来源于韦伯斯特的演奏。他之后的三年里他录制了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专辑。其中包括《Cotton Tail》和《All Too Soon》,就连贝司手吉米 布兰顿都说,当时爱林顿的乐队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大部分归功于韦伯斯特,甚至有人称他们的乐队为布兰顿韦伯斯特乐队,1943年,韦伯斯特因为无休止的争吵离开了乐队,据说他曾经在那段时间剪碎了爱林顿的西服。 1943年,在韦伯斯特离开爱林顿的乐队之后,他开始在纽约的52街区继续他的音乐生涯。这一时期,他录制了一些专辑,在其中他既是独奏者又是伴奏者,并和雷曼·斯科特、约翰科比、希德·卡特利特以及杰·麦宣 的乐队进行了短期的合作,这其中还包括以蓝调为特色的音乐家吉米 维斯朋,1948年,他返回了爱林顿的乐队进行了短暂的几个月的演出合作。 1953年,韦伯斯特和奥斯卡帕特森共同录制了一张新专辑《King Of The Tenors》,在这之后的十年,他们成为了重要的合作伙伴。围绕着奥斯卡,小号手 亨利 斯威特 爱迪生等人,他们和制作人 诺曼 葛兰兹 录制了《Jazz At The Philharmonic》(爵士走进洛杉矶爱乐礼堂)。专辑《赫尔曼霍金遭遇本韦伯斯特》于1957年12月16日录制,其中包括吉他手赫伯爱丽丝,贝司手雷布朗,鼓手艾尔文·斯托勒。霍金斯和韦伯斯特的专辑堪称爵士音乐历史上的经典。 1956年,他和钢琴家亚特 斯顿 录制了古典音乐专辑。其中得到了贝司手瑞德·卡伦特和鼓手比尔·道格拉斯的支持。 韦伯斯特的工作一直非常稳定,但是到了1964年,他搬到了哥本哈根并希望永久的加入到美国爵士音乐家的演出行列。在他的职业生涯的末期,在丹麦的演出成绩使他非常的高兴。1971年韦伯斯特重回爱林顿公爵的big band乐队并在丹麦的蒂利沃公园进行了演出并在法国与 厄尔海因斯 录制了专辑《Live》。 1973年,韦伯斯特死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并葬于哥本哈根的阿斯特恩斯公墓。那里还依旧保留着布鲁斯和民谣音乐的根源。韦伯斯特的影响力非常深远,以至于对之后的诸如阿奇·希普、卢·塔班克因、斯科特·汉密尔顿 、大卫·穆雷和班尼瓦勒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个人作品:唱片: 1953年《King of the Tenors》 1953年《1953: An Exceptional Encounter》 1955年《Music for Loving》 1955年《Music with Feeling》 1957年《Ben Webster with Strings》 1957年《Coleman Hawkins Encounters Ben Webster》 1958年《The Soul of Ben Webster》 1959年《Ben Webster and Associates》 1959年《Gerry Mulligan Meets Ben Webster》 1959年《Ben Webster Meets Oscar Peterson》 1960年《Ben Webster at the Renaissance》 1961年《The Warm Moods》 1962年《Ben and "Sweets"》 1963年《Soulmates》 1964年《See You at the Fair》 1965年《Stormy Weather, Gone With the Wind》 1967年《Meets Bill Coleman》 1968年《Big Ben Time》 《Ben Webster Plays Ballads》 1970年《Webster's Dictionary》 1972年《Autumn Leaves》 1973年《Gentle Ben》 1973年《My Man: Live at Montmartre》
[更多][举报]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