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 Sibelius

Jean Sibelius

中文名:让·西贝柳斯 外文名:Jean·Sibelius 别 名:西贝流士 国 籍:芬兰 出生地:芬兰 出生日期:1865年(乙丑年)12月8日 职 业:芬兰著名音乐家 毕业院校:赫尔辛基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19—20世纪世界重要作曲家之一 民族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浪漫主义音乐晚期的重要代表之一 《芬兰颂》为芬兰“第二国歌” 代表作品:芬兰颂、第2交响曲、图内拉的天鹅、传奇、忧郁圆舞曲 简介:让·西贝柳斯(Jean·Sibelius,1865年(乙丑年)12月8日-1957(丁酉年)年9月20日),又译西贝流士,芬兰著名音乐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早年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其音乐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作品有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图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弦乐四重奏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 从艺历程:1889年,西贝柳斯以两部颇受好评的室内乐──A大调弦乐三重奏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 ,结束了在音乐学院的学习。 1890年秋,西贝柳斯回到芬兰,短暂停留后,又去维也纳进修,受教于R.富克斯和K.戈德马克。 1891年回国后不久,受聘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任教,同时从事创作。他的创作成就,逐渐受到国内舆论的重视。从1897年起,西贝柳斯得到皇家议会给予的年金,使他得以减轻教学负担,用更多时间从事创作。 至20世纪初,他终于辞去教学工作,除专心创作外,也应邀去过美国、英国等国进行教学和演出活动。 西贝柳斯最初的作品主要是室内乐,但他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是在管弦乐方面,并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杰出作品。他的管弦乐作品,多取材于民族史诗或民间传说。根据由芬兰民间诗歌和神话编成的史诗《卡勒瓦拉》中的题材进行创作。如交响诗《库莱尔沃》(1892,乐队与声乐)、传奇曲《勒明基宁组曲》 (1893~1896)、交响幻想曲波约拉的女儿(1906)等。其中《库莱尔沃》是西贝柳斯第1部成名之作,全曲共分5个乐章,故事表现库莱尔沃和一个少女相爱,后来发现这个少女竟是他幼年时失散的同胞妹妹,结果导致悲剧的结局──妹妹投水自尽,库莱尔沃也拔剑自杀。《勒明基宁组曲》也是一部颇受人欢迎的传奇曲,它包括4个部分,即《勒明基宁和少女们》 、 《勒明基宁在图奥内拉》 、 《图内拉的天鹅》和《勒明基宁的归来》 。勒明基宁是传说中生活放荡类似唐璜式的人物。在这4部传奇中以《图奥内拉的天鹅》最为突出。图奥内拉是芬兰神话中的冥府,它被一条黑水河环绕,河上游着一只天鹅。乐曲在加弱音器的弦乐的背景上,突出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有如天鹅悲凄的歌声,意境幽深。这些作品,从题材内容到音乐风格,都富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在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入侵,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创作的;虽然没有直接的现实政治意义,但却鼓舞了芬兰民族意识的觉醒。 1899年,是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斗争史上更加尖锐的一年;西贝柳斯在这一年内完成了几部富于爱国热情并给芬兰人民以鼓舞的作品。如童声与男声合唱《雅典人之歌》 、乐队组曲《历史场景》和第音诗《芬兰颂》等。 西贝柳斯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1926年写的交响诗《塔皮奥拉》。 成长经历:西贝柳斯(1865~1957)一生作过7首 交响乐和 交响诗,一部歌剧和许多小型作品,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著有多部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世界的公认。自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西贝柳斯音乐周。 芬兰将他的头像印到了原来的马克钞票上,芬兰人经常自豪地说,芬兰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出过两位世界名人,一位是西贝柳斯,另一位是九枚 奥运会长跑金牌获得者努尔米。 影响:西贝柳斯出生在芬兰一个小镇,早年在 赫尔辛基学习法律,24岁时赴 德国学习音乐。后来去 维也纳深造。三年后回芬兰作了第一首音乐诗《 萨迦》(意思是来自古老的传说),立即轰动,他的最著名作品是交响诗《芬兰颂》,是用芬兰民歌忧伤的曲调组成,以一种不谐和的和声号召反抗,是民族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成为号召芬兰人民反抗 沙皇俄国统治的号角,俄国政府一直禁止在芬兰演奏《芬兰颂》。芬兰独立后政府立即颁给西贝柳斯终身年金,鼓励他继续为芬兰民族写作乐曲。他被称为“芬兰民族之魂”。 代表作:其代表作有广为流传的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 四首(包括著名的《图翁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的一章)、弦乐四重奏《内心之声》,以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 少年时代:少年时代西贝柳斯生于1865年芬兰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驻扎在那里的一个团的军医。作为一个小男孩, 西贝柳斯喜欢在钢琴上构筑音乐,而且后来还为钢琴和其它独奏乐器把一些小作品写下来。当他十五岁时,他跟随那个团管乐队的教师上小提琴课。 在夏天,西贝柳斯喜欢拿着他的小提琴成天成夜地消失在树林里——在那些奇异的北欧夏夜的时候,太阳一直到后半夜才落下,而且天黑时绝不会比神秘的黄昏时的光线更暗。西贝柳斯愿意努力在小提琴上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美所感觉到东西:有着那些高大的“窃窃私语”的树的芬芳的树林、寂静的湖和 欢快的小溪、以及银色小鸟的歌声。 青年时代:他还同他的弟弟和朋友们在学校的管弦乐队里和室内乐的家庭音乐会上拉小提琴。象许多别的音乐家一样,西贝柳斯曾经想成为一名律师,并且花了一些时间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最后,他还是决定把整个生命献给音乐。当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国家到柏林去学习音乐的时候,他才二十四岁。后来西贝柳斯到了维也纳,在那里,他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伟大的名声。等他三年后回到芬兰时,他已经以他第一首伟大的音诗《En Saga》而闻名了。标题的意思是“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作品一览:芬兰民族音乐之魂 最伟大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也许就是《芬兰颂》—一首用芬兰民歌和故事以及忧伤的旋律组成的音诗,它的作曲者就是伟大的芬兰人西贝柳斯。 <br/> 1899年夏,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迫和独裁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的自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人们为了声援被迫相继停刊的报界,组织起为新闻记者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在义演最重要的一次晚会上,展示了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组成的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系列生活画面,这个节目称作“历史场景”。西贝柳斯为这一“历史场景”所写的配乐,包括一首总的序曲、每一场的前奏曲,为诗朗诵而作的柔和伴奏,以及一首最重要的总结性音诗—《芬兰颂》。 <br/> 《芬兰颂》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独裁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所起的作用比千万本小册子和报刊论文都重要得多。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br/> 整个乐曲由若干个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音乐一开始的铜管合奏有力地呈现出主题,粗犷、强烈而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音乐的进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的衬托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刺激的节奏型,把听者带入了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潮,后来,音乐在低音乐器简单反复的音型中,传出了一曲胜利的颂歌,这支旋律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中发展出来,但它的纯朴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欢快民歌。紧接着,木管乐器呈示出的充满必胜信心的斗争动机,和胜利颂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斗争场面。 后来,乐曲出现了颂歌主题,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br/> 他和理查德·施特劳斯曾经被称做现代音乐中两个伟大的“S”。《芬兰颂》以一种召唤人民武装起来的庄严的、不协和和弦的铿锵声开始。只要那些俄国人占领着芬兰,他们就不允许这个作品公演,因为怕它会煽动芬兰人的反抗情绪。当芬兰终于获得自由时,政府每年发给西贝柳斯一笔养老金,使他能够把自己的一生用于作曲。 在西贝柳斯时代,芬兰人已经从一些民间艺人和乡下的老百姓那里收集到了所有的芬兰古传说,并且将它们汇集在一本题为《卡列瓦拉》的丰富的芬兰传说集里。西贝柳斯使用真正的民歌曲调,将《卡列瓦拉》的精神渗透在他所有的作品里,甚至在那些伟大的交响曲里。 <br/> 他的大多数音诗把《卡列瓦拉》的各部分绘成一幅幅音画——例如他那首《图翁涅拉的天鹅》描写了一个死亡区域,被一条黑河围绕着,在上面有一只天鹅总是唱着悲伤的歌曲。那首伟大的民族主义的音诗《芬兰颂》用音符讲述了一些关于在人类有记忆以前就住在黑暗森林里的勇敢的诸神和英雄们的故事,但它更多地讲的是每个乡下人心里的爱和自豪感。由于芬兰政府的津贴,西贝柳斯才能把长期安静的岁月用来创作交响曲和音诗,并且使作品都渗透着古老的芬兰民间传说的精神。他一直生活在离芬兰首都二十英哩的可爱的农村庄园里,他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在贝多芬的旁边。 <br/> 身后荣誉:1899年创作的交响诗《芬兰颂》不但成为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而且也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西贝柳斯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其中以交响乐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七部交响曲,若干首交响诗,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这些作品内涵丰富,形象多样,有的富于英雄的史诗性,有的着意内心情感的刻画,而这一切都散发着北国大自然的气息,渗透出芬兰雄浑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音乐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和芬兰音乐的民族独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反映芬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并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宣称自己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但是,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应该在贝多芬的旁边。 <br/> 西贝柳斯去世后,芬兰人在赫尔辛基市为他树立了一座由600多根不锈钢管组成的纪念碑,类似管钢琴,芬兰的女雕塑家艾拉·希拉图南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纪念碑的建造,每个钢管的处理都表现了芬兰金属处理的不同特殊工艺。
[更多][举报]

MV 1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