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歌词

复制
暂无歌词
[展开]
加载中

简介

序奏部分为绮想曲风格的缓板,升C小调,2/4拍。八个小节的引子具有相当大的力度,复杂的装饰音带出了沉重的主题,仿佛是一首匈牙利民族的悲歌。 引子过后,沉重、饱含深情的"拉绍"主题缓缓进入。之后乐曲由升c小调转为E大调,色彩豁然开朗,似乎作者从匈牙利民族的光荣历史中看出了祖国的希望。当"弗里斯"的主题若隐若现之时,乐曲突然又返回引子与"拉绍"主题。 经过上述反复,乐曲终于进入"弗里斯"舞曲部分。这一部分开始时的主题仅由几个音符构成骨架,但并未给人单调的感觉。这一主题经过反复的变奏和发展,情绪愈加欢快。之后便是豪放的"弗里斯"基本主题,炽烈的匈牙利民族性格尽显其中。其后派生出的几个"弗里斯"主题,都具有欢快、活泼的性格:第一派生主题和第二派生主题大量使用切分节奏和装饰音,气氛愈加趋向热烈,第三派生主题在活泼中带有乐观、幽默的气质,急速的民族舞蹈节奏将全曲推向了最高潮。乐曲最后在狂欢的气氛中结束。全曲充分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解放运动必将胜利的信心。 弗朗兹.李斯特 (Franz Liszt,1811-1886),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是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全曲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称为“拉苏”意思是“缓慢”,是独舞的音乐。后一部分称为“弗里斯”意思是“新鲜”,速度迅急热烈,是双人舞的音乐。作品为自由曲式,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