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榕

沈榕

简介:沈榕的艺人档案 沈榕,小提琴演奏家,1939年生于上海,五兄弟姊妹均学钢琴。大姊沈梅(比她大十岁)于1946年进上海国立音专(音乐院的前身),1956年与小提琴家柳和埙结婚。沈榕12岁进少年班,半年后与俞丽拿、丁芷诺等同班同学转学小提琴,在上音附中师事窦立勋。毕业后在大学随陈又新教授三年、谭抒真教授两年;其中一年与俞丽拿、沈西蒂同时跟苏联专家比利捷教授学习。 1958年上音选拔“尖子”成立由何占豪为首的实验小组, 目的是民族风格的探讨与创作。成员包括: 俞丽拿、沈榕、沈西蒂、丁芷语、吕其岭,后来又扩展成为实验乐团, 成员包括了沈冠恩、俞鲁滨、吴菲菲、林应荣等。《梁祝》就是一九五九年间的产物。何占豪原系上海越剧院的小提琴手,考入上音进修班后师事郑延益,一学期俊为作曲需要转入作曲系。《梁祝》的形成是先由何占豪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利用越剧唱腔,把情节具体化构思成为几段主题旋律, 在小组内进行反复试奏、讨论、修改,创集体创作的先例。曲体基本上由小组的“小梁祝”四重奏试奏,小提琴独奏部分基本上写成后,自陈钢在其老师丁善德助导下完成了钢琴小乐队配器部分,经上音领导及管弦系教师反复聆听,提意见修改后,(试奏由俞丽拿担任),于“上海之春”由俞丽拿与沈榕先后担任独奏公演。并自俞在一九五九年、沈在一九六一年灌制成唱片。 《梁祝》在小提琴创作历史上应该说有几方面的突破成就品:首先它的确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在小提琴演奏内容具体形象化与奏鸣曲体溶合为一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楼台会”、“哭灵”等段落的确形象鲜明,同时它把越剧唱腔也很成功地小提琴化了,因而同时在小提琴演奏按术上也开拓了许多新的手法,它的滑指、音准、颤音、弓法等都与西方传统演奏手法有所不同,因此成功地演绎《梁祝》就不是传统小提琴演奏手法所能达到的。鉴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俞、沈的录音都未臻完美理想,但俞、沈都掌握了,并奏出了它的地道的特有风格则是无疑的,所不同的是俞比较热情奔放,沈则柔和细腻,这是一首成功的曲子,可以在维持其独特的风格范围内,仍然有所不同演绎手法的典型例子。
[更多][举报]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