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

EARTH

简介: 剧情简介:<br/><br/>《地球》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吸引影迷眼球的大型记录片电影,它是BBC获奖电视连续剧《行星地球》的套拍片,片长90分钟,讲述了北极熊、大象和鲸鱼三个家庭的故事,展示了动物母亲与其新生幼儿之间特别的亲情。本片耗资800万英镑,由130名摄影师和技术人员历经五年拍摄而成,是史上最昂贵的纪录片。制作人员辗转62个国家,深入到偏远荒无人烟的地带,拍摄到了许多以前从未被人类所知的动物为生存而斗争的场景....<br/>电视系列片“行星地球”(2006)的电影版本,拍摄了几个动物家庭的迁徙路线。<br/>一部由英国BBC和德国联合制作的关于地球、大自然的纪录片,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通过对地球生命的神秘实录,通过表现大自然美丽景象与野生动物纯粹的生死之搏的真实纪录,再配合柏林爱乐乐团的美妙配乐,将地球的魅力在大银幕上毫无保留的完美呈现出来,旨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br/> 影片评论:<br/>评论: They said maybe this is the last time we can see the earth such beautiful like the film.I wish that&apos;s not real. But more and more bad things are happening every minute.Can no one stop them?<br/>译文:他们说,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美丽的地球一样的电影,我希望这不是真实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坏事情每分钟都在发生,有没有人能阻止他们?<br/><br/><br/> 词语解释:1、人类所居住的这个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597,870公里(1天文单位),在太阳系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位于宇宙中的位置:银河系—猎户旋臂—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br/> 2、指全世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br/>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br/>3、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椭球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到现在的时间。目前对地球年龄的最佳估计值为45.5亿年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到现在的时间,这个时间同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br/> 词义: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br/> 名称来源: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地球又称之为水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 <br/>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 <br/>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br/>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br/>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br/>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 <br/>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br/>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br/> 杂志社:地球<br/>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br/> 周期:月刊<br/> 国内统一刊号:ISSN1000-405X<br/> 国际标准刊号:CN11-1467/<br/>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br/> 主管单位:国土资源部主管<br/> 《地球》杂志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的杂志。《地球》杂志传播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介地质旅游、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贴近社会需求,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和水平,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宣传资源国情国策、保护地球资源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br/> 栏目设置:《专题报道》、《科技博览》、《文化传播》、《教育探讨》、《管理视野》、《环保技术》、《地质科学》、《植物科研》。<br/> 相关:三国徐整《三五历记》:“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br/>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谈地球各国之幅员者,向以俄国第一,英国第二,中国第三,美国第四,巴西第五。”<br/>冯雪峰《寓言·鸟和山林的大火》:“地面也毕毕卜卜地响着,好象地球也在破裂。” <br/>质量<br/>卡文迪许认为地球的质量约为5.96×10千克<br/> 地球的赤道半径ra=6378137m≈6.378×10m,极半径rb=6356752m≈6.357×10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形对称,平均半径r=6.371×10m。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07m/s,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10s。 <br/> 如果把地球看成质量均匀,并且忽略其它天体的影响,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计算地球的质量。<br/> 方法一、在赤道上,地球对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与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之和,则为5.984×10kg <br/> 方法二、在北极,不考虑地球自转,则计算为5.954×10kg<br/> 方法三、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的球体,忽略自转影响,半径取平均值,重力加速度取标准值。则为 5.965×10kg <br/> 月地距离r月地=3.884×10m,月球公转周期为27天7小时43分11秒(恒星日),即T月≈2.361×10s,月球和地球都看做质点,设月球质量为m月。<br/> 方法四、为6.220×10kg <br/>温度<br/> 地核的温度大约是6880℃,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6000℃)要高。地球上最高温度发生在氢弹爆炸中。一次爆炸能达到100000000℃,这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16667倍,比太阳核心的温度(1400万摄氏度)高多了。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北半球的“冷极”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是–71℃。南半球的“冷极”在南极大陆,1960年8月24日气温为–88.3℃。 <br/>形状<br/>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m,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br/> 寿命<br/> 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8.25亿岁,46亿是科学工作者推测出的结果,但目前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地球有46亿岁。 <br/>科学工作者的推测方法是太阳系的类地行星(金水火地)和小行星都基本是在最初同一时间形成的,而小行星的特殊身份(没有经过像大行星的内部地质高温和核变动)使得其最容易反映出这些太阳系行星的寿命。科学家就是通过坠落到地球上的陨石的同位素衰变的测定推测出地球的大致年龄。目前掉到地球上的陨石基本都是46亿岁。同样,太阳也就是差不多在和这些行星的形成稍微提前那么几亿年形成。 <br/>太阳系的形成也来源于一次爆炸,太阳系行星都是爆炸后被原恒星中心抛出的物质在新形成的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围绕太阳旋转聚集形成的。重的物质被吸引到离太阳较近的地方聚集,形成了岩石构造的类地行星,轻的物质被抛离到离太阳稍远的位置,聚集成现在的气态巨型行星(木 土 天王 海王星)。初始都是各种爆炸形成的小碎块不断碰撞,融合,那时太阳系内的天体交通事故肯定是连绵不断,直到撞击和融合到小天体少到使空间相对稳定的阶段。这时地球还是到处熔岩沸腾的,而且当时月球和地球的距离非常近,使得地球的地质活动相对更加剧烈,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能有10亿年。然而就在地球慢慢逐渐转为地质活动相对稳定的过程中,地球上不知到怎么地出来的大量的水………… <br/>地球的死亡应该是在太阳进入红巨星状态时(目前是主序星),被急剧膨胀的太阳的光辉所淹没,离太阳更近的水星金星那时已是太阳的盘中餐。有些科学家认为或许地球不至于会成为太阳的一部分,但地球上大部分物质也都会被高温汽化,地球的体积也会缩小。之后太阳会进入一个体积不断变化(扩大再缩小再扩大再缩小……)的变星 不稳定状态。这期间太阳会把大部分物质抛离自己,可能残活下来的地球和其他行星也会被一股股太阳的呕吐物吹离自己原有的轨道。由于太阳的体积不够大,所以其本身的燃料无法支撑其核聚变的继续,所以太阳也无法继续成长,也因此不会有后续的超新星爆炸出现在太阳身上。最终太阳应该会在高温高热物质都抛离自己后逐渐缩小冷却,留下一个冰冷的内核 一颗小的白矮星,大小和现在的地球没什么大的出入,同时太阳的光辉也会永远的消散。整个过程时间推测会持续50亿年以上。 <br/>地球最后的结局不是被太阳吃了,就是孤单地飘落在荒茫的宇宙空间中。被其他恒星捕获的几率太低。<br/>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br/>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br/> 结构:直到17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br/>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 <br/>地球内部构造剖面图<br/>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图片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 <br/>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br/> 0 ~40 地壳 <br/> 40 ~ 400 上地幔 <br/> 400 ~ 650过渡区域 <br/> 650 ~2700 下地幔 <br/> 2700 ~ 2890 &amp;apos;&amp;apos; layer D&quot;层 <br/> 2890 ~ 5150 外核 <br/> 5150 ~ 6378 内核 <br/>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 <br/>地球(19张)<br/>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br/>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br/> 大气 = 0.0000052 <br/> 海洋 = 0.0014 <br/> 地壳 = 0.026 <br/> 地幔 = 4.043 <br/> 外地核 = 1.835 <br/> 内地核 = 0.09675 <br/>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olivene,pyroxene(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我们知道这些金属都来自于地震;上地幔的样本到达了地表,就像火山喷出岩浆,但地球的大部分还是难以接近的。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br/> 37.6% 铁 <br/> 29.5% 氧 <br/> 15.2% 硅 <br/> 12.7% 镁 <br/> 2.4% 镍 <br/> 1.9% 硫 <br/> 0.05% 钛 <br/>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br/>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当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br/>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比如加利福尼亚的San Andreas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目前有八大板块: <br/> 北美洲板块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 <br/> 南美洲板块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br/> 南极洲板块 - 南极洲及沿海 <br/> 亚欧板块- 东北大西洋,欧洲及除印度外的亚洲 <br/> 非洲板块- 非洲,东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br/> 印度与大洋洲板块 - 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部分印度洋 <br/> Nazca板块 - 东太平洋及毗连南美部分地区 <br/> 太平洋板块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亚南岸) <br/> 还有超过二十个小板块,如阿拉伯,菲律宾板块。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绘成图使得更容易地看清板块边界(上图)。 <br/> 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轻。在50亿年的 <br/>地球(20张)<br/>短周期中(天文学标准),不断重复着侵蚀与构造的过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坏。这样一来,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迹(比如星体撞击产生的火山口)。于是,地球上早期历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亿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头只有40亿年,连超过30亿年的石头都屈指可数。最早的生物化石则小于39亿年。没有任何确定的记录表明生命真正开始的时刻。71%的地球表面为水所覆盖。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颗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态水(虽然在土卫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态乙烷与甲烷,木卫二的地下有液态水)的行星。我们知道,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海洋的热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气温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液态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及大洲气候的多样化,目前这是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过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许也有这种情况)。 <br/> 地球的大气是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几乎都被组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只有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给活着的植物消耗了。现在板块构造与生物活动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到其他场所再返回的不停流动。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将不可能存在。<br/> 运动:<br/>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br/>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们感受到的一天是24 小时,这是因为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文学上把我们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br/>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引起的,潮汐摩擦还使月球以每年3 ~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清楚。<br/>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正圆的椭圆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平均线速度每秒钟约为30千米。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34&amp;apos;,或者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间的黄赤交角为23°26&amp;apos;,由此可见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的。 <br/> 时代:<br/>太阳和月亮,每天东升西落,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地球是动的还是静的,这个问题问题争论了好多世纪。<br/> 地球在自转,也绕太阳在公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呢?<br/> 据说伽利略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塔顶阳台上堆着许多不同直径的铅球,他将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同时往下推,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发现大球和小球是同时着地的,它们不是垂直落下,而是稍稍偏向东方。 <br/> 人们从高塔或者矿井口抛下的物体,落地时都是略微偏东些。<br/> 这什么物体落地貌会偏向呢?原来,塔顶和塔基在地球自转时形成的圆弧大小不同,塔顶的圆弧要比塔基的圆弧大些,线速度同样要大些。这样,从塔顶自由下落的物体,按照惯性定律,一定会保持自己原有的速度,因此,物体就要走在塔底的前头,落得偏一些,塔越高,或者试验的地方离赤道越近,偏离的情况越加明显。<br/> 北京天文馆的大厅中央有一个证明地球自转的“傅科摆”,摆动方向回转一周约37小时15分,除了楼上提到的以外。 <br/>地球是我们唯一的星球..!<br/>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br/> 年龄:目前科学家对地球的年龄再次进行了确认,认为地球产生要远远晚于太阳系产生的时间,跨度约为1.5亿年左右。这远远晚于此前认为的30-4500万年。此前科学家通过太阳系年龄计算公式算出了太阳系产生的时间为45.68亿年前,而地球产生的年龄要比太阳系晚30万年到4500万年左右,大约为45亿年前左右。在2007年时,瑞士的科学家对此数据进行了修正,认为地球的产生要在太阳系形成的6200万年之后。 <br/> 地球和月亮的成因得到了大部分科学家的认可,是由于两颗金星水星大小的行星发生了相撞,进而产生了现在的地球和月球。科学家们通过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进而对地球和月球的年龄进行测算,不过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并未像今天这样发达,所得出的数据也并非完全准确。<br/> 科学家一般是通过同位元素铪182和钨182两种放射元素来计算地球和月球年龄的。铪182的衰变期为900万年,衰变之后的同位素为钨182,而钨182则是地核的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家们认为在地球形成时,几乎所有的铪182元素全部已经衰变成了钨182。目前仅有极少量存在。<br/> 正是这微量的铪182才能够帮助科学家测算地球的真实年龄。尼尔斯研究所的教授说道:“所有的铪完全衰变成钨需要50-60亿年的时间,并且都会沉在地核,而新的表明,地球和月球上地幔含有的元素量高于太阳系,而经过测算时间大约为1.5亿年左右。” <br/> 卫星:<br/>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在太阳系中是地球中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里面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br/>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大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br/> 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br/>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br/>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br/>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br/>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长、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工程项目中的移民问题,都可借助数字地球的网络功能、互操作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解决。<br/>名称来源<br/>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 <br/>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 <br/>壮丽唯美的地球景观 <br/>称呼地球为世界。 <br/>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br/>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br/> 轨道参数: 特征参数: 大气参数: 质量:卡文迪许认为地球的质量约为5.96×10^24千克 地球的赤道半径ra=6378137m≈6378km,极半径 rb=6356752m≈6357k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形对称,平均半径r=6371km。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07m/s,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10^4s。如果把地球看成质量均匀,并且忽略其它天体的影响,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计算地球的质量。方法一、在赤道上,地球对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与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之和,则为5.984×10^24kg 方法二、在北极,不考虑地球自转,则计算为5.954×10^24kg 方法三、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的球体,忽略自转影响,半径取平均值,重力加速度取标准值。则为5.965×10^24kg 月地距离r月地=3.844×10^5km,月球公转周期为27天7小时43分11秒(恒星日),即T月≈2.361×10^6s,月球和地球都看做质点,设月球质量为m月。方法四、为6.220×10^24kg<br/> 温度:地核的温度大约是6880℃,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6000℃)要高。地球上最高温度发生在氢弹爆炸中。一次爆炸能达到100000000℃,这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16667倍,比太阳核心的温度(1400万摄氏度)高多了。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北半球的“冷极”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是–71℃。南半球的“冷极”在南极大陆,1960年8月24日气温为–88.3℃。<br/> 电性:<br/>带负电 <br/>原因: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而地磁场外部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即南极指向北极),所成的环形电流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是带负电的。<br/>
[更多][举报]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专辑

全部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