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翔

崔翔

姓名:崔翔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0年5月18日 职业:教育;大学教授; 简介: 简介:崔翔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和光纤传感技术等学术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 金项目和 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等 30 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5 项。 发表学术论文 180 余篇。 <br/> 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IEEE 高级会员, IEE 电磁学顾问组成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 (ICS)2001-2007 年度 ICS 理事会理事和亚洲 - 大洋洲区秘书,国际大电网会议 (CIGRE) 电磁场与电磁兼容工作组 (C4.04) 成员 ,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与数学杂志 (COMPEL) 编委。 <br/> 相关信息:有人说,是他异乎常人的坚强毅力、以及追求完美的专业素养,使他在电气工程教育领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有人说,是他卓越非凡的创新意识、以及努力拼搏的工作精神,使他破解了我国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br/> 这些传奇的创造者就是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崔翔教授。 <br/> 被誉为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专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崔翔,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评选活动中,再次折桂“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实现了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这位实力雄厚、为人谦逊的著名学者,31岁破格晋升教授,二十多年来坚持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并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很高威望,并在各类教学评价中一直处在优秀行列,斩获多项殊荣。 <br/> 从致力于解决我国输变电领域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的国内著名专家,到站在讲台上执教多年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崔翔将一个学者的价值与奉献,融合到了绝妙的极致。 <br/> 刻苦勤奋 与电结缘:1960年,崔翔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时,他被送进了母亲工作单位的小学读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由于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这个“出身不太好”的家庭背景,让崔翔在小伙伴中间时常感到自卑。再加上在家里排行老大,要帮助父母照顾弟弟,所以,崔翔自幼就特别懂事、早熟。拿父亲的话说,这孩子的脑子里装着他的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成熟。崔翔从小就明白,别的同学可以玩,可以不学,但是他不可以,他必须要学好、学精,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br/> 正因为如此,崔翔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突然组织了文革后的第一次数学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为高一内容,但要求全校高一和高二的近600名同学参加这次“突然袭击”,结果只有三名学生的成绩在及格线以上,而高二的崔翔竟然考了96分,位居第一。也就是从这次“突然袭击”,崔翔充分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他认真总结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认为只有把基本概念弄清楚,理顺逻辑关系,没有公式可以自己推导、没有定理可以自己证明,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从此以后,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崔翔继续使用这个学习方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 <br/> 少年时期的崔翔就有着出色的动手能力,班里的桌椅板凳坏了,他拿起钉子、锤子,东敲敲,西锤锤,三五下就“搞定”了。给弟弟扎风筝,做冰车,甚至用木头或胶泥雕个小手枪,都是崔翔的拿手好戏。最让同学们羡慕的还是他那手做二胡的绝活儿——罐头盒做的琴筒,马尾巴做的琴弦,崔翔做的二胡虽说样子不太“周正”,拉出的音韵那可是有模有样。崔翔说,正是这种动手能力锻造了他后来的工程实践能力。 <br/> 上了初中,崔翔又迷上了无线电,并在同学中组成了一个无线电小组。大家常常交流各自的无线电经验,为现在看来极其浅显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讨论中,他感受到了无线电的奇妙,并被这种奇妙深深地吸引。从那个时候起,崔翔开始朦朦胧胧对“电”以及跟电相关的东西产生了兴趣。 <br/> 1977年10月,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这个消息让已经做好下乡准备做知识青年的崔翔欣喜若狂。由于政策所限,崔翔所在的保定二中只允许8名在校学生参加高考,要想参加高考,必须首先通过学校的预选考试。成绩优异的崔翔再次发挥了惊人的聪明才智,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预选。高考结束后,他接到了我校前身、时称河北电力学院“电工师资班”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录取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 <br/> “电工师资班”,顾名思义,是为水利电力部所属高校培养师资。这个班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并有多位来自农村、拉家带口、年龄大崔翔一轮的老大哥,他们在学校不仅克服各种困难,学习极为努力,并且从国家助学金里省出钱来补贴家用,农忙时节他们还要请假回家干农活。对于这些,崔翔都看在眼里。他暗暗下决心要让自己像这些老大哥们看齐,珍惜自己的上学机会,并发誓将来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他不仅学知识,还要注意各位上课老师是怎么讲这个课的,听完之后,还要问自己能不能也能好好的把这个课讲给别人。 <br/> 1982年3月大学毕业的崔翔又考取了学校当时的北京研究生部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张金堂和邵汉光两位教授,从事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当时,500千伏电力变压器高压引线的绝缘问题是我国500千伏输变电设备国产化的一个关键课题。张金堂和邵汉光两位教授将其交给崔翔作为研究生论文课题,并直接派崔翔到我国最大的变压器厂——沈阳变压器厂做课题研究,一去就是近一年半的时间。崔翔看准了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学术价值和工程价值,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在研究过程中,崔翔深入车间和设计部门,拜该厂的费增尧工程师为师,跟技术人员广泛交流、密切合作,彻底地解决了这个关键课题。崔翔撰写的学术论文《用优化模拟电荷法计算500千伏变压器引线的三维电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被评为水电部1986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所提出的500千伏变压器高压引线结构直接应用到我国首台500千伏单相直接式出线变压器研制,并一次通过形式实验。为推动我国500千伏输变电设备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br/> 如果说在沈阳变压器厂做硕士论文研究让崔翔彻底懂得了工程研究的重要应用价值,那么,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博士论文研究,则让崔翔明白了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意义以及这种研究的不可比拟的创新价值。 <br/> 工程研究和科学研究就像是一奶同胞的两兄弟。前者重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后者重在探索未知,发现规律,寻找方法。有了在沈阳变压器厂工程研究的经验,崔翔在邵汉光教授的推荐下,来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师从我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羲先生,攻读加速器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工作氛围,完全不同于沈阳变压器厂,也不同于高等学校,这里聚集着我国当时理论物理、实验物理、核物理、核化学等领域最知名的专家,例如钱三强、王淦昌、汪德熙等先生。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崔翔直接感受到了大师的风范,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本质。为了培养崔翔的科学素质,谢羲先生一对一地指导,从数学和物理两个层面指导崔翔的研究方法。通过三年的博士研究工作,崔翔在电磁场高精度数值计算方法和应用方面取得成果,并有两项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和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br/> 经过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的研究,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观念在崔翔头脑中撞车了。毕业后是坚持“科学研究”,还是坚持“工程研究”,崔翔陷入了沉思。崔翔深知,作为电气工程的一名教师,不管做哪种研究,最基本的还是要立足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适合个人研究特色。基于此,崔翔对自己提出甄别研究课题的“两个不做”:如果是纯粹的工程问题,没有新的学术价值,不是前沿问题,这样的课题不做;如果是纯学术的问题,为了研究而研究,这样的课题也不做。崔翔以及带领的研究团队在500千伏输变电设备国产化、电力系统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正是对此种选题原则的最好诠释。 <br/> 投身教学 勇于创新:1988年4月,崔翔博士毕业后,回到自己的母校华北电力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br/> 在长达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崔翔坚持为本科生上专业基础课,还担任了电气9301班和2007级电气创新实验班班主任。 <br/> 在电气与电子工程本科专业的诸多课程中,“电磁场”(或“电磁场与电磁波”)被学生们戏称为“老虎课”。作为电气与电子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磁场”为学生提供了最基本的专业素质,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这门课程运用的数学理论深,再加上电磁场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学生根本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历来难教难学。 <br/> 作为主讲此课程的教师,崔翔坚持探索“电磁场”课程的教学方法,并提出“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即“与美学相结合、与历史相结合、与工程相结合、与创新实践相结合”。 <br/> 在课程讲授中,他鼓励学生树立美学观念,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美学对比,充分展示电磁场的美学特征,变“枯燥的理论”为“美学的欣赏”。 <br/> 此外,他结合电磁场理论的发展史,充分运用“假如我早生200年,重走科学伟人之路”的授课方式,在关键知识点的讲授中,学习伟人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电磁场理论。 <br/> 与此同时,崔翔结合“电磁场”在工程研究中的运用,把实际工程中的相关参数、计算方法,变成一道道例题和习题,带领同学们一起进行计算和推导,展示电磁场理论的工程应用。 <br/> 为学生提供电磁场课外创新实践环节,也是崔翔对此课程的一大创新。他充分开放“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部级重点实验室,让同学们开展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的创新实践活动。 <br/> 正确的教学方法很快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崔翔担任班主任的2007级电气创新实验班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考试中,及格率高达97%,其中80分以上的占78%。 <br/> 就这样,让学生们惧怕的“老虎课”变成了“纸老虎”,学生愿意学了。崔翔教授“四结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成为我校“电磁场”国家精品课程的一个特色。 <br/> 给学生开新课是崔翔教授的一大特色。在实际教学中,崔翔总是紧跟学科前沿和工程实际,不断调整教学计划,适时给学生开新课。1993年,为了适应学科调整需要,崔翔把光纤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基于此,他给研究生开了新课——光纤传感。当时,光纤传感是电气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国内相关的出版物不多,崔翔专门到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找来南开大学研究生教材《光波学》和国外专著《晶体中的光波学》,作为我校的研究生教材并担任主讲。此外,崔翔教授还根据我国电气工程教育发展趋势,1994年在我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率先开设“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20年来,崔翔共开设了近十门本科生和研究生新课程,通过这种途径大大拓开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 <br/> 崔翔教授还十分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他经常鼓励学生们多读一些关于中外历史特别是古希腊史、古罗马史以及文艺复兴等方面的书籍,多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等饱含文明和文化的地方。他告诫学生,要从学习这些人类文明中提升自己看问题的高度,要从前人的直接经验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br/>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了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设计图纸,并让学生思考这座建筑为何看上去如此宏伟壮观。当学生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时,崔翔通过分析神庙各个石柱之间的距离符合黄金分割比例,揭示这个建筑的美学内涵,学生们恍然大悟。借着这个机会,他又通过数学推导,从简单的四个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到出了电磁场的所有规律,让学生们真正体会爱因斯坦对电磁场方程的著名评价: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简单的形式下隐含了深刻的内容。 <br/> 厚积薄发 任重道远:多年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崔翔收获了一项又一项荣誉。教学方面,他荣获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第二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指导教师、“电磁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等多项殊荣。科研方面,他斩获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成就。 <br/> 歌德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就像施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理论力量也会化为乌有。”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成就,崔翔告诫自己不能骄傲,要时刻认识到自己与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br/> 说到这里,崔翔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默里河在去年干涸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澳洲河流水位过低,地面是平的,没有高和低的差距,河流是静止的,所以干涸了。记者追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你不要做默里河?”崔翔听完,不可置否,说“要找差距,找到差距才会有动力”,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br/> 除了告诫自己不做默里河,他还认真为自己制订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是乐于吃亏。他时常告诫自己不要有私心,要替别人着想。拿崔翔的话说,“吃亏才能团结一批人”。二是要谦虚低调。崔翔谦虚地说,他经常被放在很高的位置上,比如当过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但是自己只是个一般老百姓,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心里要有个数,要保持一个谦逊平和的心态。三是要执着。看准的东西就要做下去,决不受外在诱惑的影响。要坐得住冷板凳,踏踏实实搞好研究和教学。四是要读书。崔翔说,不读书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尤其要多读学术名著和人文类图书,从而保持对业界前沿知识的认知和探索。 <br/> 面对荣誉,他淡泊平静;面对教学和科研,他豪情满怀。日复一日,崔翔教授用他的智慧与勤奋执着地追寻着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与光荣;十年一剑,崔翔教授用异于常人的毅力和创新精神开展着他的研究、以饱满的激情为学生演绎着电磁场之美,从而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br/>
[更多][举报]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专辑

全部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