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好声音第六期:对战歌曲到底伤了谁?

今年汪峰战队的学员,摇滚风格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也让擅长摇滚曲风的学员在对战上看似并不吃亏。但要知道摇滚只是一个大的分类,它其中有不少的分支,所以学员也要撞大运,摊上自己平时不擅长的歌曲,也就只能奋起一搏了。比如贝贝和修儿对战《我的天空》,在这首细节相对粗犷的歌曲里,就更适合贝贝的发挥,而修儿在盲选时演唱《张三的歌》那种雷鬼式轻盈的改变,以及极其有辨识度的声音,自然无法拓展。而去年耿斯汉PK掉陈直、毕夏通过《Hey Jude》战胜钟伟强,都是一个道理。

而张博林虽然在和杨宝心的PK战胜出,但实际他在对战时演唱《Jailhouse Rock》,也胜的并不出彩。至少和他之后模仿老歌手唱腔的《Boys' Round Here》,就明显差了好多,也说明风格对于一位歌手来讲,真的很重要。即使像孙楠、陈奕迅这样的万能唱将,也会有不适合他的歌曲,更何况其他歌手。

对战一开始学员需要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在个人发挥上就会比较有限,不能有针对性的修改歌曲,是一个很考验唱功的时刻。例如盲选时期的黄恺声带不完全闭合制造出很有特色的声音,在对战时完全消失。盲选时杨宝心人气很高,但是在演唱《Jailhouse Rock》时却处理失误,降三级mi全唱成了还原mi。而16岁女孩黄霄雲在唱功上却给人以惊喜,她的音色宽厚爆发力强,在演唱《I Believe》时比王飞雪的高音还要宽厚。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位选手同时上台,谁唱的好,谁吆喝的声音大就能决定最终的胜负。但除了音准,外形,气场,全方位表现完整以外,比谁唱得响,比谁嗓门大,比谁高音更高。这个吆喝声的大小也是输赢的关键。贝贝、黄勇、前年“中国好声音”汪峰战队的张恒远都是有名的大嗓门。

两位歌手合唱,如何才能唱好一首歌?答案就是和声。比如“水木年华”曾经的卢庚戌和李健,就是通过和声把歌曲演绎得相当立体。

但和声有一个问题,就是声部肯定有主有次,而这肯定不是对战歌曲所需要的。既然是对战,就不能有主次之分,而是在同一首歌曲的背景下,尽可能的把对方“干掉”,但实际上这种竞争模式,还是有点违背歌曲的定律的。毕竟,一首歌曲的好与坏,讲究的是完成度和流畅性。例如别日克对战许哲演唱《曾经的你》,别日克发音位置太浅,从许哲浑厚的声音、大声的嘶吼转换到别日克的演唱,两人没有流畅的过度,整首歌给人感觉就像坏掉的喇叭,一时声大,一时声小,完全没有办法唱出许巍的味道。

要想在对战赛中胜出,还要歌曲好听,除了要保留选手盲选时鲜明的特点,还要选对歌曲。就像你让汪峰唱嘻哈,让周杰伦唱红歌肯定不是他们所长,而且注定会把歌曲唱的别扭一样。音乐,还是要用来听、感受和共鸣,而不是在同一首歌曲里,让两位歌手互相伤害。

我来说两句:

还能输入140

    今年“中国好声音”的导师考核战,首轮的规则依然是12名学员先两两对阵,然后通过同唱一首歌曲来决出胜出的学员,进入下一轮参加6进4的争夺。而两名学员在同一首歌曲里来分出胜负,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考验选手的规则,既要歌手特点鲜明,又要把两人融合在一起,非常考验导师的功力。一旦导师为学员选择的歌曲,有一方学员水土不服,那么就算你盲选的时候表现多好,都将面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