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鸣恩

田鸣恩

简介:田鸣恩的艺人档案 抒情男高音田鸣恩(1918年~1994年)是当年武汉合唱团的副指挥。 [1] 二次大战日侵中国,武汉沦陷,一群爱国青年在武汉成立了“武汉合唱团”。全团男女近30人,他们翻山越岭的来到东南亚各国义演,以筹募抗日救国经费。 武汉合唱团由陈仁炳领队,夏之秋任团长兼指挥,田鸣恩为副指挥,演出以歌咏为主,话剧为辅。 1938年至1939年期间,武汉合唱团先后到新加坡和马来亚作巡回演出。 武汉合唱团在柔佛州巡回演出51天,新山的演出地点就在新山黄亚福街的百老汇戏院,而拿督黄树芬是柔佛筹赈会的主席。 根据资料,当年在大马,武汉合唱团每到之处,皆掀起献金高潮,场面感人。 二次大战结束后,田鸣恩回到中国继续完成学业。期间先后受聘为武昌艺专和广西音专音乐系主任。 四十年代末期,田鸣恩从中国到香港,受聘任教于邵光堂创办的基督教中国圣乐院。1951年11月,香港首次上演西洋歌剧《茶花女》,由田鸣恩担任男主角,全剧用意大利演唱,引起轰动。 五十代开始,香港永华公司聘请田鸣恩策划有关音乐方面的工作,著名影星李丽华、叶枫、林黛、严俊等人都向田鸣恩学唱歌。 在五六十年代期间,田鸣恩翻译许多意大利民歌,并说服百代唱片公司录制了多张唱片,唱片发行后获得极大回响,最受欢迎的一首歌是《美丽的姑娘》。 如今,市面上尚可看见田鸣恩的纪念专辑。 田鸣恩的妻子陈毓申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田鸣恩的读谱能力很强,一眼可看十多行。随武汉合唱团到东南亚演出时,田鸣恩只有19岁,还是上海音专学生,尚有一年才毕业。 1948年,三十岁的田鸣恩受聘广西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广西举办独唱会。广西镇上许多人并不晓得什么是独唱会,都跑去观看,陈毓申便是其中一人。 陈毓申说,待独唱会结束之后,她深深的被田鸣恩优美的歌声所吸引,因此爱上了歌唱。 出自名门望族的陈毓申当时只有十四五岁,还未足龄到音乐学院念书。性格倔强的她无论如何都嚷着要到学院去读音乐系,最后经过特殊的家族关系,才得以被安排入读音乐学院,并接受田鸣恩长达3年的歌唱训练。 后来,田鸣恩受邀到新加坡中正中学执教,迁居到新加坡。陈毓申于次年到新加坡,2人在新加坡结婚。这段老少配的爱情故事还一度被传为佳话。 田鸣恩与陈毓申非常恩爱,两人皆热爱音乐。1960年初,在安顿了2个孩子到香港岳父母家里之后,两人结伴先后到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地深造,取得声乐方面的博士学位。 为了让陈毓申得以无忧虑的全日上课,田鸣恩白天上课,晚上工作。留学期间,煮得一手好菜的田鸣恩常邀朋友到家吃饭,深得朋友们的喜爱。 在陈毓申的心中,田鸣恩音乐修养极高,教学认真而严谨。 她表示,田鸣恩是个语言天材,不仅说得一口漂亮的上海话、广东话和福建话,还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意大利语和德语。 她说,田鸣恩在晚年不幸中风,必须靠轮椅行动。期间,他仍十分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当陈毓申为学生上音乐课时,坐在轮椅上的田鸣恩总会在音乐室外的餐桌旁聆听。若有谁发音不正确,或唱错了,田鸣恩必定会用手大力拍打桌子。 这时候,陈毓申便会让学生到外请田鸣恩指出学生所唱错的部份,直至唱对为止。 柔佛华总于2005年7月23日晚上8时,在新山中华大厦黄树芬敬礼堂举办《纪念田鸣恩音乐会》。 受邀演出的歌手包括:男高音黄永强、林兴导、应兴棠、齐文洋、洪其章,女高音蔡凤花、齐念慈、马青。部份歌手为田鸣恩和陈毓申的学生。 演唱的曲目包括:《凯旋歌》、《到敌人后方去》、《热血》、《二月里来》、《天伦歌》《黄河大合唱》的《黄河怨》、《铁蹄下的歌女》、《故乡》、《我在你身边》、《三月里来好风光》、《松花江上》、《白鸽》、《人间天堂》、《在银色的月光下》、《长城谣》、《我侬词》;《勇士骨》、《花月佳期》、《小河淌水》、《思乡曲》、《嘉陵江上》、《你真美》、《歌八百壮士》、《凯旋进行曲》。 柔华总是在二次大战后的次年成立,这项音乐会是柔华总为配合该会成立59周年而特别举办。 据陈毓申透露,田鸣恩的第一位马来西亚学生是黄永强。 黄永强生于1937年,现年68岁,他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向田鸣恩拜师学声乐。 年少时候的黄永强喜欢参与教堂唱诗班的活动。他通过香港圣乐院出版的杂志《乐友》,阅读到田鸣恩的专栏文章。当时,田鸣恩担任香港圣乐院声乐系系主任,在专栏里谈声乐歌唱技法。 后来,田鸣恩答应新加坡中正中学的邀聘,到新加坡执教,黄永强听闻这消息时喜出望外,日盼夜盼着田鸣恩的到来。终于在田鸣恩抵达新加坡的第2天拜师成功。 田鸣恩夫妻常在黄永强的邀约下到新山游玩。他们彼此间一直保持着联系,在田鸣恩病重时,黄永强和众学生仍不时前往探望。 田鸣恩病情随着年月逐渐恶化,于1994年过世,享年76岁。田鸣恩的众学生,包括黄永强,为了纪念田鸣恩老师,于是每年举办《纪念田鸣恩音乐会》。
[更多][举报]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