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

张梅

姓名:张梅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梅县 出生日期:1958年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殊途同归》 简介: 广州文艺杂志主编:女 ,汉族,1958年出生。广东梅县人。1985年毕业于广州市业余大学中文系。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广州机床厂技术科干部,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干部,《广州文艺》杂志主编,文学创作二级。广州市政协委员。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集《千面人生》、《赴爸爸的婚宴》、《酒后的爱情观》、《此种风情谁解》、《此物最伤情》等。中篇小说《殊途同归》获广东省第七届新人新作奖,散文集《木屐声声》获第二届广州文艺奖。<br/> 主要著作∶ <br/> 长篇小说有《破碎的激情》(199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游戏太太团》(2000年、作家出版社);中短篇小说集有《酒后的爱情观》(1995年、作家出版社);《女人、游戏、下午茶》(200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这里的天空》(2000年、山西北岳出版社) ;散文集有《千面人生》(199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此种风情谁解》(199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此物最伤情》(199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木屐声声》(1997年、光明日报出版社);《暗香浮动》( 200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讲什么身世飘零》(2001年、南海出版公司);《肚皮上的宝贝》(2002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口水》(2003年、上海文汇出版社);《夜色依然旧》( 2006年、上海文汇出版社)等。<br/> 其散文作品中《给我未来的孩子》流传最广(在散文集《木屐声声》和《夜色依然旧》中均有收录)。 瑜伽培训机构创始人:又称张梅瑜伽<br/> 1991年练习瑜伽,留学印度;2005年毕业于印度kaivalyadhama.G.S.瑜伽研究学院<br/> “四季养生”瑜伽创始人<br/> 搜狐公司健康管理顾问<br/> 《健与美》瑜伽体式解析专栏作者<br/> 多家瑜伽机构的教学指导及课程研发负责人<br/> 第一、第二届中国国际健身大会瑜伽体位法大赛总决赛评委<br/> 中国国际健身大会国际瑜伽交流会王瑜伽主讲导师<br/> 编排并拍摄初、中级瑜伽教程,担任《健康瑜伽》、《经典瑜伽》编委。在此期间曾与好管家》、《好主妇》、《体线》、《竟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合作。<br/> 全国十大最具有人气瑜伽导师 <br/>主要图书作品 <br/>瑜伽让你更美丽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1) 瑜伽减肥排毒自学百科 (中国纺织出社) 瑜伽理疗自学百科 (中国纺织出版社) 瑜伽常用体位法速查 (中国纺织出版社)<br/>瑜伽初学者必读百科 (中国纺织出版社) 瑜伽让你更健康 (中国纺织出版社)<br/> 瑜伽美容瘦身7天计划 (中国纺织出版社) 瑜伽减压抗衰跟我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br/> 全效活力青春瑜伽 (中国纺织出版社) 24小时简单瑜伽 (中国纺织出版社)<br/> 主要音像作品<br/> 四季养生瑜伽(春、夏、秋、冬)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br/> 快乐健身一箩筐张梅健身瑜伽(北京电视台)(北京京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品<br/> (中国人民大学音像出版社)<br/> 北京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女,1970年9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导师、副主任,资源与环境物理化学梯队负责人。1995年4月获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材料专业硕士学位, 2000年6月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2月至2002年8月期间,国家公派至葡萄牙Aveiro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4月分配至北京科技大学工作。<br/> 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冶金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参加或负责过多项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发表过13篇文章(其中7篇SCI收录文章),荣获过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钢铁学会二等奖。另外,参加翻译《钢铁工业技术开发指南》,参加编写教材《热工基础与窑炉分析》。 中国象棋棋手:1970年1月生于哈尔滨。1982年入选黑龙江棋院。1985年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少年赛,获得亚军;1988年—1994年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均进入前六名(其中,1991年全国个人赛获第九名,晋升为象棋大师);1993年全国个人赛获第三名;1994年与队友郭莉萍配合获得全国团体赛亚军;1994年七月代表中国队出访美国、加拿大等国七个城市,推广中国象棋;1996年代表火车头体协与刚秋英配合获得团体冠军;2001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团体第3和第2名;2006年全国个人赛上获得第8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女 ,出生于1962年5月。1983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6年被评聘为硕士生导师;2002年在山东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年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2002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及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1995年作为中日超声医学友好交流学会留学生赴日本学习一年。<br/> 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心动图学会理事,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山东分会和山东省医师学会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日本超声波学会会员(2001年6月5日)。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首届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任《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超声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特邀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br/>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功能诊断与治疗。<br/> 在心功能研究方面:1988年开始从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与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二尖瓣返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建立了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二尖瓣返流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准确,可靠的无创性方法;通过与心导管同步对照研究证实了这一方法,也可应用于三尖瓣返流患者评价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对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三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室壁动态技术、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组织多普勒及应变和应变率显像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方面:1995年开始应用血管内超声和冠状动脉内多勒导丝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和血流储备,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胸主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和血流动力学研究.应用高频超声技术对冠状动脉及颈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血流动力学、斑块的病变形态、组织定征、血管重构、与MMP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内皮功能、斑块的易损性及治疗、脂肪内分泌因子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与力学的关系、斑块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br/>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研究者,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卫生部和山东省等20余项计划课题。在国内外发表文章200余篇,被SCI收录近20篇。主编及参编著作1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指导硕士生29名,博士生9名,博士后1名,派往美国贝勒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2009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3名,培养的博士生适合从事心血管病,心内科急症,心外科监护,心血管超声,老年病及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工作。<br/> 目前在研的主要项目,经费:<br/> 易损斑块实时三维弹性显像系统的研制和应用研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15万<br/> 炎症-胶原代谢网络与斑块易损性关系的研究 国家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40万<br/> 重大血管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和血栓形成的机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重大课题子课题) 50万<br/> 三维声学造影腺苷负荷及心肌核素显像对冠心病诊断及重建治疗评价 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8万 西安交大医学院附一院教授:1 98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一直从事血液病临床诊断、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1992年获内科血液病硕士学位,同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7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9年获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导师,中华医学会陕西省临床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血液病诊疗质控中心主任、西安市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西安交通大学基层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社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协会委员,《中国罕见病杂志》编委,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特邀编委,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西安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2001年入选陕西省卫生厅2•15人才库。作为美国血液学会会员,于2004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 MD Anderson 癌症研究中心血液和骨髓移植科研修。 <br/> 主要从事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1)非血缘脐血和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和成人急、慢性白血病和淋巴瘤。(2)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NK细胞联合移植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3)配合大剂量化疗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冻存及回输治疗难治性、复发性、耐药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4)多发性骨髓瘤抗独特型DC瘤苗的免疫治疗和综合治疗。(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砷剂耐药的临床干预及机制的研究。(6)核移植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及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br/>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8项;先后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各类科研、教学论文4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学术专著4部,参编教材8部。2001年、2003年、2006年度院级优秀教师,2003年西安交通大学新光杯奖教金获得者,分别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诊断学”和陕西省精品课程度“内科学”骨干教师。2003年院级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安徽省立医院中医医师:女, 1969年6月出生,1991年7月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博士,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肿瘤、老年病,更年期综合症等疑难杂症。公开发表论文12篇,参加编写专著2部。连续二届被评为安徽省立医院青年技术骨干;2005年安徽医科大学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获一等奖;1995-1998年安徽省科技成果,排名第5(课题为《腰痛舒胶囊的临床与实验研究》)。<br/> 承担课题有2000-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腰痛舒对退行性变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排名第2);2004-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健脾化湿通络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排名第4);2007年安徽省教育厅课题《马钱子对骨关节炎中软骨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影响》(排名第1)。<br/> 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安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编委等。<br/>
[更多][举报]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专辑

全部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