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苍苔

刘苍苔

简介: 个人简介:<br/> 在七、八十年代的台湾,西洋音乐充斥,通俗歌曲流行。在舶来音乐的冲击下,有一群年轻热情洋溢的学子们,在吸纳和比较之后,做出了反思,决心创作本土音乐。当时,他们充满激情,跃跃欲试“作自己的曲,唱自己的歌”,以清纯或悠扬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台湾校园民歌由此诞生!<br/>18岁那年,离乡在外求学的刘苍苔,以一首自谱的曲子《归来》,参加了SONY举办的金韵奖大赛,从全台湾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优胜金韵奖,并录制《满庭芳草绿》、《重逢》,两首歌于金韵专集。台湾校园民歌一时风起云涌,席卷全台,《橄榄树》,《如果》,《再别康桥》等。<br/>刘苍苔从小学习舞蹈、钢琴,并随声乐家吕佩琳、林宽学习正统声乐,钻研歌唱技巧及发声练习,并揉合正统美声唱法,集民歌、通俗歌曲、艺术歌曲于一体,教学以表现个人特质为主,引导学生潜力为辅,对歌曲的诠释、声音的示范及咬字的修改、嘴型的矫正和台风的要求同时并重,希望借助本身音乐才能助好歌者一展歌喉。刘苍苔在教唱的同时,成立了新州“群星歌友会”。<br/> 人物生平:四岁开始她就对唱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整部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黄梅调插曲,小小的年纪歌唱带动作,表现得有板有眼。由小学到高中,刘苍苔得过不少县、市歌唱比赛的冠军,她拜吕佩琳老师正式学过声乐,也弹过几年的钢琴,因此在演唱技巧及发声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除了声乐、钢琴,她还练过七年的芭蕾舞,当然这一切,都因为准备大学联考而隔离疏远了;但閒暇的时间,刘苍苔还是喜欢抱著吉他,哼哼唱唱自己一些不成熟的作品。 <br/>原本想进音乐系就读,却因成绩不够理想,考入了中国文化学院戏剧系国剧组,目前已经四年级了,她与国剧名伶郭小庄是同班同学。在学校刘苍苔专攻青衣与花旦,她对我们国粹国剧深奥而丰富的内涵,引发了无穷的兴趣与乐趣。她认为平剧中的咬字与运腔,对她唱歌的帮助非常大,尤其在情感的表达方面,能够运用自如。<br/>刘苍苔是新力公司所举办的第一届“金韵奖”青年歌谣比赛的优胜者,她是以《归来》这首自己写作的歌曲,参加“创作组”的比赛而崭露头角。提起六十六年参加“金韵奖”,完全是一件偶然的事,而且是父亲偷偷替她报的名,加上同学们的鼓励,在全省数千名的比赛者中脱颖而出,从这个时候开始,刘苍苔再度与歌唱结下了不解之缘。<br/>河北籍的刘苍苔,讲得一口悦耳动听的标准国语,参加金韵奖获得优胜后,由于新力公司经常至各大专院校举行创作歌谣的演唱会,刘苍苔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主持人。六十七年七月,她接下来幼狮电台“与我同歌”、“我们的时间”等节目的主持工作,这两个以现代民歌为主要内容的节目,相当受大专学生及年轻人的支持与欢迎。目前她在幼狮电台主持的是另一个新节目《大家唱》,这个每周一次的节目中,刘苍苔每次都要自弹自唱的教大家许多动听的新歌。<br/>由于在广播电台一些主持节目的经验,今年初刘苍苔在一百多个竞争者中,成为电视上最受欢迎的『挑战』节目主持人之一。提起到电视上主持节目,这又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警察电台《平安夜》主持人凌晨,请刘苍苔到某录音公司试音,她以为是要唱歌,驾轻就熟的带著吉他跑到录音室,才知道是要甄选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抱著既来之则安之的泰然心理,一篇咬文嚼字的稿子,却让她念得流畅自然,深得一旁电视制作人的讚赏,一星期后,刘苍苔就成为中国电视公司《挑战》节目的主持人。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她手、脑、口并用的喊著“答对了”“答错了”“扣几分”“加几分”的情形,真让人替她紧张。除了《挑战》,刘苍苔最近又因《欢乐假期节目的邀请,以记者的身分访问歌星、演员等,多彩而忙碌的生活,却让刘苍苔觉得更加的充实。<br/>尽管刘苍苔对歌唱有著如此浓厚的兴趣,但她不以歌唱为业,除了演唱会,她拒绝了餐厅的演唱。她觉得歌唱是她最大的嗜好,兴趣是一个人的财富,有了它才会终生快乐,才能掌握完整的自我,如果把唱歌当做一种职业,有时是需要做某种程度的牺牲的。<br/>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刘苍苔:<br/>人物简介<br/> 刘苍苔,现为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地球科学系系主任,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省青年地质工作者委员会主任。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和2002年分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与环境科学系和美国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开展访问学者研究。曾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br/>成就<br/> 多年来一致活跃在地质学的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主讲本科生课程《板块构造学》,研究生课程《大地构造学》和《高等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50余人,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科学研究方面,长期从事造山带与盆地构造演化、构造变形分析和复杂构造建模、活动构造与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负责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专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7项,“973”一级课题2项,大型石油企业项目和地方政府项目20余项;近五年来发表论著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EI收录论文10篇,参与撰写专著6本;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br/>研究领域<br/> 造山带与盆地构造/构造解析与建摸/活动构造与地质灾害<br/>
[更多][举报]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