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mob

Flashmob

简介: 出现过程:<br/>快闪族是于2003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br/>快闪族最早起源于2003年5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5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br/>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自己将会主动参加。当然,也有些人因为担心造成误会,而采取保守的态度。<br/>如今,快闪活动已风靡全球,罗马、东京、香港、台湾等地,都可以见到快闪族的身影,以及他们类似于行为艺术的表演或娱乐。而上海吴江路、成都、杭州、长沙、哈尔滨、西安和长春等地都有人玩过。<br/> 闪电律例:<br/>1.所有闪电言行,必须遵守当地法规和注意安全; <br/>2.快闪指令,必须“时间、地点、言行”三明确;<br/>3.快闪内容,要简单易记、任何人士均可实施;<br/>4.快闪的标准时间,要约定先进入某一网站或打电话到“117”报时台核准时间,做到分秒不差。<br/>“FlashMob快闪族”,他们一般拥有高学历和有固定职业,只是平常接触电脑的机会多,并愿意去尝试一些新的行为,当然前提是不准损害社会和危及安全的言行。<br/> 快闪,Flash,做完了即闪,从网络的虚拟世界走入了现实社会后,就要快些闪回到虚拟世界去,绝不相认。如果你问其他闪电友:“我们一起去泡吧……好吗?”那可是违反了闪电族的“天条”了。<br/> 典型事例:<br/>2003年8月,有人发起全港首个闪电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气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闪电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 <br/>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闪电行动。<br/>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br/>意大利:假装买书:罗马是欧洲首个出现闪电族的地方。今年7月24日,300人在10分钟内蜂拥至一家图书馆,向馆员查询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书,时间一到,他们一同拍手15秒后迅速散去。<br/>加拿大:扮青蛙跳:8月初多伦多首度出现“闪电族”活动。当晚6时半,数十名本地闪电族在央街与艾灵顿道交界处一商场外聚集,听取道首领现场指示后,数十人便一起步入商场内的TOYSRUS玩具店,扮青蛙在店内跳来跳去。<br/>德国:张伞跳高:柏林的闪电族则于今年7月30日首现,策划的男子在街头拿彩色雨伞,号令在场75人随意跳高、鼓掌或伸展双臂、转圈。8月1日傍晚6时过1分,德国柏林闹市区街头突然有40多个人一起使出手机,大喊“是啊是啊”,然后开始鼓掌。<br/>英国:家具店聚会:8月7日晚,由一名40岁的伦敦人号召的英国“闪电族”在伦敦购物区出现,约200人首先按所属星座分类,到不同酒吧聚集,细阅叮嘱他们“别让旁人看到”的指示:“你要在18:30到达”13分钟后,闪电族到一间家具店,依批示用手机致电朋友和称赞店内家具。正当该店经理心头大喜时,群众迅速在他面前散去。<br/> 在日本曾有闪客约定穿上黑色西装或套装,白衬衣,打黑色领带,戴黑色墨镜,在同一时刻出现在某广场上,然后一起拿起手机边走动边做打电话状。当上百号人按约定出现时,周围的人们都惊呆了:仿佛突然进入了“黑客帝国”一样。正当人们还在愕然时,突然哨子一响,“黑客”们迅速从四面八方撤离现场,10来秒钟的工夫就无影无踪了。<br/>某天观前街玄妙观广场上突然聚集了百余名身穿橙色上衣,头戴火焰型面具的年轻人,他们在广场上逗留了一会后相互击掌,然后迅速向四面散开,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这是首次出现在苏州街头的“闪电行动”。<br/> 在观前街出现的“闪客”,主要为追逐时尚、寻求新奇的年轻人,他们通过短信联系,在苏州移动的支持下进行了此次“快闪”活动。他们将自己分为文化、体育、游戏、影音、创业、旅游6个“部落”,在各自“部落首领”的带领下列队、击掌、散开。教育学院的一年级女生辰辰是其中一员,她说,“这是表达青春激情的一种方式,很好玩”。但是更多的旁观者对此却有些莫名所以,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br/>在北京西单中友百货门前,12名自称“闪电族”青年男女突然手持玫瑰单腿跪地向一名女孩求婚,路人纷纷侧目。<br/>“你愿意嫁给我吗?”一个青年男子手持玫瑰突然从路人中挤出单膝跪地向一名年轻女孩大声求婚。随后,人群中又闪出数个年轻人手持玫瑰向该女孩求婚。<br/>不到一分钟,跪在女孩面前求婚的年轻人已经达到12人,其中竟然有3名女子。“你是用XX聊天软件的人吗,我只愿意嫁给这样的人。”女孩大声问道。半跪在地上的男女们竞相声称自己是,并和女孩一起大喊该软件名字。随后,这些年轻人迅速消失在惊讶的围观人群中。<br/>据了解,此前,这些青年男女曾经演练过一次,有4名男参与者见人多没敢上前。“求婚”只能重新进行。<br/>“都是通过手机召集。”组织者之一闫先生称已为这次“求婚”准备了至少一周时间。闫先生称他经常使用手机软件与同是25岁上下陌生年轻人聊天,在手机上有近300个联系人。一个多月后,有人问其能否像国外一样组织一次“快闪”活动。“约地点和行动方案,做完就散伙。”“闪电”信息发布后立刻有50多个年轻人响应。随着时间临近,闫先生发现有不少人开始动摇,其中女性只肯做旁观者。“人多唱歌,人少就求婚。”组织者准备了两套方案,一种是大家突然出现后合唱一首歌曲迅速散去,另一种就是被实施的“求婚”方案。<br/>闫先生表示“闪电”只是年轻人调剂心情方式,不影响他人生活。他说国外能聚齐100人就是大活动,中国也应有“快闪族”。<br/>“挺有意思的。”路过的王小姐虽然没看懂眼前发生的一切,还是很喜欢这种方式,她说都市里年轻人活得很累,需要有释放的机会。但更多的旁观者却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年纪较大的受访者则表示对“闪电族”无法理解。一名妇女在突然出现的“求婚剧”面前搂紧了自己的孩子。她称很难猜透现在年轻人心里都想些什么,这样的行动没有任何意义。<br/>2007年11月11日,50名网友聚集在武昌新世界大门口,突然一声号令,大家集中起来大喊“闪电”,随后各自从不同的方向离开。短短几秒钟,原来嘈杂的大门口顿时安静下来,当路人回头看向他们的方向时,一群人却瞬间散开。这就是江城闪电族的第一次活动,效果很轰动。 <br/>“快闪行动”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许多利用网络联系的人,约定一个指定的地点和时间同时做一个指定的不犯法却很引人注意的动作,然后赶快走人。又译“聪明暴民(SmartMobs)”、“暴民(Mobs)”、“闪电暴走族(flashmobs)”等。开“闪电”先河的是美国一名文化工作者,他认为自己是纯为搞笑,他形容参加者都是“莫名其妙的一伙”。 “暴走族”最早被称为“雷族”,后来又改叫“游行族”,10年前才正式被称为“暴走族”。据说,现在有些“暴走族”们不喜欢这个名字,提出应改名为“珍走族”。“暴走”风气的再次兴起,给日本的交通状况和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一些社会学家指出,“中年暴走族”和“暴走家庭”的出现,无疑将给日本社会的安<br/>定带来很大危机。 <br/>12月初,30名“闪电族”聚集在一家肯德基店。大家选派出两名代表,走上前大声问服务员:“请问有盒饭吗?”服务员当时一愣,回答“没有!”两人朝外面的人群眨了个眼睛,外面的人开始大喊:“哦,那我们就去麦当劳了!”说完,30人一起闪了,留下顾客和工作人员目瞪口呆。<br/>中国<br/>香港: <br/>2003年8月,有人发起国内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气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 <br/>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br/>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br/>贵阳:<br/>2009年7月26日,贵阳快闪族模仿瑞典进行了纪念MJ的快闪活动,集结上百名“路人”在市中心齐跳MJ的舞曲,正当周围路人莫名其妙的时候音乐声戛然而止,舞者迅速散开恢复“路人”,这段视频上传不到一天就登上了优酷首页,当天点击率高达78万次,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甚至在国外著名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都备受好评。这次快闪被国外网友誉为当时中国内地最成功的快闪,随后国内各大城市网友受到启发纷纷效仿,以此作为对偶像的一种纪念方式。 <br/>深圳: <br/>09年8月15日,深圳快闪族以快闪的方式为灾区哀悼,当天下午5点,在深圳华强北的华强广场和茂业广场,随着一声哨音,数百名年轻男女突然定格,他们有的手牵着手摆出众志成城的造型,有的摆出爱心的手势;而更多的人动作更为随意,有的正在打电话、有的正在喝饮料、有的正在系鞋带、有的正在照镜子……两分钟后,又是一阵哨音,众人异口同声“舟曲加油”,随即恢复常态,渐渐消失在人流中。 <br/>西安: <br/>西安快闪族成立于2009年8月2日,C&amp;L全称为Crazy and love,取义为,我们是一群狂热的、充满激情与热情的的人们,同时我们也充满了爱,我们用我们的爱,我们的热情来感化来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们。 <br/>09年8月16日,西安快闪族于东大街的纪念Michael Jackson群舞《beat it》。 <br/>苏州: <br/>某天苏州观前街玄妙观广场上突然聚集了百余名身穿橙色上衣,头戴火焰型面具的年轻人,他们在广场上逗留了一会后相互击掌,然后迅速向四面散开,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这是首次出现在苏州街头的“快闪行动”。 <br/>北京: <br/>“你愿意嫁给我吗?”北京一个青年男子手持玫瑰突然从路人中挤出单膝跪地向一名年轻女孩大声求婚。随后,人群中又闪出数个年轻人手持玫瑰向该女孩求婚。 <br/>不到一分钟,跪在女孩面前求婚的年轻人已经达到12人,其中竟然有3名女子。“你是用XX聊天软件的人吗,我只愿意嫁给这样的人。”女孩大声问道。半跪在地上的男女们竞相声称自己是,并和女孩一起大喊该软件名字。随后,这些年轻人迅速消失在惊讶的围观人群中。 <br/>呼和浩特: <br/>2009年的一天,在呼和浩特某影城售票大厅里,准备看电影的市民正在排队买票,突然有人大喊一声:“有炸弹,卧倒。”只见一名青年男子在售票大厅中心安放了一个类似“炸弹”的东西。“咔嚓”、“咔嚓”,售票大厅里响起了电影里定时炸弹读秒的声音。这时,另一个人用手比成枪的姿势指着放炸弹的人的后脑勺,紧接着,在买票的人群中冲出多名青年男女,互相用手比出枪的形状,指着对方,场面非常紧张。“砰”!“砰”!“砰”!随着几声激烈的“枪响”,多名青年男女倒在地上。 <br/>排队买票的市民都看傻了,好大一会儿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时,大厅里响起手机铃声,倒在地上的人纷纷站起来,打着电话四散离开,留下了沉思的观众。<br/>闪电族中,年龄层次也同样集中在十几到二十几岁之间。中南一家医院的护士李小姐也是江城闪电族成员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感觉很平淡,总是不自觉在内心呼唤一种激情和被人注视,所以加入了这种外人眼里很荒唐的团体。“不过感觉很刺激很好玩,下次有活动还要参加。”<br/>目前,江城的“闪电族”也发展到了100多人,大家会不定期举办各类搞怪活动。<br/>中国最棒的快闪<br/> 原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朱莉叶竟然是中国最棒快闪影片的缔造者?<br/> 虽然目前在中国快闪的质量总是差强人意,但朱莉叶凭借其独有的创作、策划及独有的剪辑能力,在2010年首先推出了《百人横扫吴江路》,获得300万的点击量的疯狂转载。获得了网友公认的中国最棒快闪之名。而后在2011年《英雄惊现新天地》又获得了极好口碑,让人们知道了潮流也可以那么公益、公益也可以那么娱乐,当仁不让的续写了中国最棒快闪的第二部。而后她帮助东方卫视2011七夕特别节目组,指导拍摄并剪辑了四部《七夕情人节求婚快闪》特别节目,获得了很好收视效果。2012年,她策划拍摄并剪辑了《春节回家——虹桥火车站》《欢迎回来——浦东国际机场》等一系列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一流快闪活动的水准,更赶超国际水平,让这些作品从被用作于网络、到电视等全媒体领域。传播起不同的品牌、理念。爆炸式的散播带来了良好的收视效果、社会效应及口碑。<br/>“只有她能做出中国最棒的快闪!”——看过朱莉叶的快闪影片的人们如是说。<br/><br/>《虹桥火车站——过年回家》《英雄惊现新天地》<br/> 为SMG新娱乐频道和美国著名工装品牌Dickies联手打造的快闪活动。通过先锋的歌舞活动策划、资源、执行,以歌舞内容有效的结合产品、品牌理念,最有效的将品牌最大化的推广,这两个活动以最具性价比和效应的成果获得了空前的成功。<br/> 现象剖析:<br/>对于“快闪”活动,有专家认为,采用这样激烈的形式的人可能具有比较强烈的“冒险心理”,敢于尝试,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希望被别人注意的。现代社会虽然通讯发达,但人们之间的内心关注却在减少,“闪电族”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通过一种有时甚至是“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跟社会开一个玩笑,实际上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在一个群体中宣泄青春的各种情绪,满足一种心理需要。但这种行为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及他人,同时要注意安全。 <br/>在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交流减少背景下,“闪电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待。首先,从表面看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第二,就是寻求一种刺激;第三,现代社会年轻人会常感觉到“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在日本被称作“无气力”,即没有生机地活着。年轻人精力充沛,但很多时候无处消耗,闪电运动提供了平台,宣泄青春情绪,于是风行起来。人生下来就有展现自我的意识,婴儿的大哭也是一种需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回应”。闪电族强烈地希望通过刺激,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他们能“回归”社会,做一些既是个人兴趣爱好又对社会公益事业有好处的事情,比如涂鸦、街舞等和街头表演结合,也就更能被年轻人和大众接受了。<br/>闪电族其性质是:突破渴望,超越自己,闪电式聚会。对此,有专家认为,现代社会虽然通讯发达,但人们之间的内心关注却在减少,“闪电族”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通过一种有时甚至是“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张扬自我,跟社会开一个玩笑,实际上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在一个群体中宣泄青春的各种情绪,满足一种心理需要。但这种行为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及他人,同时要注意安全。<br/>年轻人“力比多”充沛,但很多时候无处消耗,闪电运动提供了平台,宣泄青春情绪,于是风行起来。<br/>闪电族所做的大喊大叫等被视作莫名其妙的动作或者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人生下来就有展现自我的意识,婴儿的大哭也是一种需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回应”。闪电族强烈地希望通过刺激,张扬自我,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他们的注意。<br/>采用这样激烈的形式的人可能具有比较强烈的“冒险心理”,敢于尝试,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br/>攻击他人的闪电族是因为安全感不足。同时,闪电族心理也是一种逃避现实压力的选择,他们在寻找刺激的过程中,从破坏性的行为中寻求满足自己本能上的快感。起初可能是从无意识的伤害到别人,如果当事人做出受到性侵害类似的尖叫、害怕、手足无措等反应,则会使实施者得到鼓励,进而使其有意识地伤害他人以获得快感。<br/>通过一次&quot;闪电&quot;行动,他们的因寻求意义,即自我而产生和郁积的焦虑得到了暂时的释放,在强大的现实和社会面前的软弱和无力的感觉得到了暂时的纾解,可当通过&quot;闪电&quot;建立起来的&quot;虚幻自我&quot;头上的光环黯谈下来时,他们隐隐感觉到了这个&quot;自我&quot;背后的虚无正张着那可怕的大嘴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因为&quot;闪电&quot;的背后一无所有,它并不指向任何意义,于是,或许这正是另一次&quot;闪电&quot;行动或者与此相类似的行动开始的时候了罢。<br/> 现象隐忧:<br/>美国有一个名为“闪电族”的神秘组织,他们曾聚集近500名人,到纽约市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去朝拜一条机械恐龙,但5分钟后众人以极速离去,全过程不到10分钟!世界各地如日本、巴西、德国、新加坡等地纷纷出现各式各样的离奇活动,比如500人齐聚超级市场拍打西瓜、300人一齐脱掉鞋子丢掉……难道是新一轮“恐怖袭击”? <br/>近年来零星出现关于“快闪一族”的报道。人们对所谓快闪(flashmob)这个新名词的解释是:一群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但现实生活中互不相识的人,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一同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无聊”动作,然后迅速分散的举动。<br/>正被都市青年所津津乐道的“快闪”活动(flashmob),其历史其实很短,它起源于2005年5月美国纽约曼哈顿,然后迅速地席卷了全球,欧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其中最著名的个例有:6月,纽约一家玩具连锁店突然涌进三四百人,团团围住一只机械恐龙,大声呼喊膜拜;7月24日,200多人聚集在纽约公园内学鸟叫;8月8日,荷兰阿姆斯特丹,400人模仿“狗仔队”冲着离开超市的顾客疯狂拍照;8月13日,600人在英国曼切斯特某购票中心拿起扇子大力舞动;8月中旬,300人涌进罗马图书馆,向管理员询问些根本不存在的书名,然后大声鼓掌欢呼……以上“快闪行动”持续时间多半在5分钟左右,在围观群众瞠目结舌、警察未能有所反应之前,“闪电族”一哄而散。快闪行动频频发生,因此被媒体戏称为“新一轮都市‘恐怖’袭击”。<br/>这股风潮很快影响到港台地区。8月22日晚上9时许,数十名外籍人士突然涌入香港铜锣湾一家快餐店,一同高举卫生纸大跳芭蕾舞,并发出轻快的呼叫声,约一分钟后即停止行动并火速四散,令在场的职员及顾客均措愕不已,并惊动警方到场了解情况,但无人被捕。<br/>8月27日下午,闪电族首度在台湾现身,快闪成员下午2时许在台中广三百货前,集体面向广三广场,大喊三声“火星来了”!然后迅速解散。这次活动据说是“台湾快闪暴走族”网站所发起。台湾目前在网络上大约有5个“闪电族”相关网站,其中以成立于82005年8月17日的“台湾快闪暴走族”最大,成员有396人,参加成员有学生、社会人士,据称大家一致的目标是要“将快闪的理念推广全台”。<br/>在台湾,闪电族活动频繁。9月7日下午3时58分,是快闪族集合时间,这次他们行动,是进入便利商店将科学面泡来吃,唱完一首歌曲之后随即闪人。不过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却不见任何快闪一族,倒是台湾南部的警方相当紧张,在店外来回巡逻,引起路人议论纷纷。由于媒体的强烈关注,快闪族们的行动屡屡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妨碍阻止一轮轮的快闪行动火爆起来。<br/>
[更多][举报]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