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弦

张弦

姓名:张弦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34年6月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唐明皇》《双桥故事》 简介: 音乐名词:指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br/> 汉·王充 《论衡·谴告》:“鼓瑟者误於张弦设柱,宫商易声。其师知之,易其弦而复移其柱。” 汉·蔡琰 《胡笳十八拍》:“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br/> 历史人物三国:[三国·吴]字子纲,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孙权以为长史。好文学,工小篆、飞白。又善楷书。与孔融书自书,融遗弦书曰:“前劳手笔,多篆书,每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观其人也。”《三国志·吴书本传注、书史会要》 <br/> 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弦(1934—1997),浙江杭州人,1934年6月生于上海,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钢铁机构专业,1997年3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63岁,生前历任鞍钢设计院技术员,北京钢铁设计总院技术员,安徽马鞍山钢铁设计院技术员,马鞍山市文化局专业编剧,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协委员等职。<br/> 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小说《甲方代表》(原名《上海姑娘》)被选入《一九五六年短篇小说选》,之后,他又写了中篇《青春锈》(后改名为《苦难的青春》),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的“左”倾思想,因此书而获罪,经历了二十多年坎坷生涯。粉碎“四人帮”后,张弦连续发表了《记忆》、《舞台》、《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污点》、《未亡人》、《挣不断的红丝线》、《热雨》等短篇小说;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作品有《张弦文集·小说卷》、《张弦文集·电影卷》、《张弦代表作》、《挣不断的红丝线》、《张弦电影作品选集》、《张弦电影剧本新作》、《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从小说到电影》等。 <br/> 《记忆》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集《挣不断的红丝线》获1984年江苏省优秀文学奖,电影文学剧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获第二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br/> 个人简介:1973年,张弦出生在丹东的一个艺术家庭,父母为她取名“弦”,是冀望女儿日后能走音乐之路。她的第一架钢琴也是由父亲买回全套零件亲手组装的。张弦没有辜负双亲的期望,12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6年后升学院指挥系,仅20岁出头又以指挥中央歌剧院的《费加罗婚礼》作为硕士学位音乐会而受到关注。1998年她只身赴美,于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攻读指挥博士,并开始指挥学院管弦乐团。<br/> 2002年,指挥大师马泽尔创办了“马泽尔·维拉指挥大赛”,张弦作为一位女性参赛者,面临比别人更大的压力,最终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与另一位选手并列第一名。相比最终的结果,比赛过程或许更令她难忘。决赛的整整一周内,她几次登台卡内基音乐厅,随着指挥棒的起伏,沉醉于音乐之中。从此她明白今后的路在于“把握每一次上台的机会”。<br/> 比赛获奖后,她进入纽约爱乐乐团作为马泽尔的助理指挥。马泽尔很注重对她的培养。同时,大师高效率的排练工作及演出时始终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作风也深深影响了她。2004年2月7日,张弦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指挥,首次指挥乐团演奏“给青年人的音乐会”。这之后,马泽尔又多次安排她指挥乐队。她也以自己极强的爆发力、对作品的独到理解以及沉稳的处世风格而渐渐得到乐团与听众的认可。马泽尔因此将她任命为自己的副指挥。<br/> 目前,除了在纽约爱乐,张弦也不断作为客席指挥与洛杉矶爱乐乐团、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等名团进行着密切合作。她说:“我感觉我就像一直在被音乐牵着鼻子走,好像命运把一切都安排好,我只管照着做就行。”其实,这正是所有音乐家都梦寐以求的境界。<br/> 访谈录:在不少人看来,指挥台似乎总是被男性垄断,女性往往处于指挥的边缘。但闯荡欧美乐坛多年的张弦对此并不以为然。她说,闯荡欧美的这些年里,与她合作的音乐家们从未因她是一名女性而给予“特别照顾”。对她而言,所谓“女指挥”的特殊身份并不存在,自己就是一个与男性无异的指挥家。<br/> “音乐就是音乐,与性别无关。”张弦说得异常坚决。在她看来,对音乐家的性别差异给予过多关注,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就像很多女钢琴家,她们指尖弹出的音乐,常常比男钢琴家更‘阳刚’。你能说男女有别吗?”<br/> 出生于音乐家庭的张弦,3岁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钢琴,后师从吴灵芬教授学习指挥,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br/> 2002年,刚上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洛林·马泽尔在美国举办了一次青年指挥比赛,张弦就在那次比赛中脱颖而出,被马泽尔“一眼相中”征召为副手。<br/> 此后,张弦的指挥道路一直顺风顺水。成为纽约爱乐乐团助理指挥后,她已与乐团合作了多场音乐会,明年,芝加哥交响乐团也将加入张弦的“客座”队伍。对于这些经历,张弦倒显得十分平静。“我感觉我就像一直在被音乐牵着鼻子走,好像命运把一切都安排好,我只管照着做就行。”<br/> 在纽约爱乐乐团任职的这些年,让张弦有机会与多位指挥大师共事,其间的耳濡目染在她看来显得弥足珍贵。“比如洛林·马泽尔,他的指挥技术实在一流,一个个手势打出来,根本不需要嘴巴说什么,就能让乐手心领神会。”对于她的这位“顶头上司”,张弦表示,自己在很多方面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做事效率很高,排练时从来不会浪费一分钟时间。渐渐地我在排练的时候也会尽量节约时间。”张弦有着背谱指挥的习惯,在她看来,这除了得益于郑小瑛教授早年的严格教育外,也与马泽尔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当然,我的记忆力跟他不好比。马泽尔记谱简直是数码式记忆。”<br/> 指挥生涯中张弦受马泽尔的影响最多,但要论最崇拜的“偶像”,张弦还说出已故指挥大师卡洛斯·克莱伯的名字:“他的音乐造诣太神了。”<br/> 从1998年离开祖国开始,张弦已在国外闯荡了10年,其间除了与广州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有过两次合作外,回国演出的机会屈指可数。“演出安排实在太密。”张弦说,“而且回国一次路途太远,往往很难抽出时间。”<br/> 尽管长年的分离让张弦对中国产生了不少陌生感,但这位华人指挥家对祖国的挂念并不因此消减。而唤起这种情感的就是与中国人合作的音乐。张弦说自己一直希望在欧美多推崇中国的音乐作品。“我在美国经常演奏陈怡的作品。”张弦说,但她同时也流露出无奈:“因为可供演出的中国作品相对还是太少了。” <br/> 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张弦(1893-1936),浙江青田县城后街人,他三岁丧父,由祖婆与大伯抚养长大。他自幼聪明好学,喜爱琴棋书画,读书过目尚记,画物像真形,得到老师的称赞不绝。<br/>温州中学毕业后,就考入南京政治大学攻读政治,颇受于右任的赞扬。毕业后在南京某中学任教三年。二十年代初期,与林风眠、徐悲鸿等先后自费到法国留学,考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西画。学习之余,以出卖油画、素描维持生活。在巴黎学习时间与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有交往。由于他勤奋刻苦,学业大进,曾参加世界油画素描比赛获奖,毕业后留校任教。<br/> 后经当时驻法大使顾维钧敦促,受刘海粟聘请,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之后又受蔡元培之聘任教国立美术学校教授,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三十年代与倪贻德(后任全国美术协副主席)等人发起成立“决澜社”。表示“厌恶一切旧的形式,旧的色彩”,“要用新的观念技法表现新时代的精神”。而且还介绍西方美术,联络进步画家,扩大油画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美术界享受较好的声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蒋介石、汪精卫拟请名画家,作颐和园宫图,何香凝推荐了张弦作图,半月新金为两仟银元。<br/> 此时,在暑假时间返回家乡,儿子出事,精神受惊,肝病复发,在温州白累德医院治疗无效,不治身亡,时年39岁。<br/> 张弦是一位富有才华的年青美术家。是现代中国美术界先驱者之一。他少年博学,远涉重洋,力开中国西画先河。在美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商务印书馆曾出版他的《张弦素描集》。正当他在艺坛上风华正茂时,不幸身亡,引起了当时上海、南京美术界震动,由蔡元培、刘海粟等发起,在上海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各界名流题赠挽词。蔡元培的“潜宫永翳”,于右任的“绝艺留寰宇,哀歌杂薤蒿”,等挽词。<br/> 张弦生前与刘海粟交谊尽深,卒后,刘海粟时常在经济上帮助他的家属。<br/> 张弦作品流传下来极少,生平资料极为有限,据曾任中国美协党组书记的王琦回忆,张弦的素描功底相当深厚,在当时的巴黎,是仅次于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师的水平。直到2004年7月12日新民晚报刊登了《照片背后的故事——拔开上海美专“模特儿照片”的迷雾》一文,人们才重新认识了这位才艺卓绝的艺术大师。 <br/> 人民音乐副主编:(1947—)女音乐编辑家。黑龙江佳木斯人。197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曾在中国音乐研究所工作。现任《人民音乐》副主编、副编审。编译有《世界著名歌剧故事集》(合作),撰有《音乐艺术欣赏》等。 <br/> 武警玉溪市火警通讯员:性 别:男 <br/> 出生年月:1982-12-29 <br/>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br/> 出生地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br/> 现居住地: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br/> 1998年特招就读于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现云南警官学院),属治安管理专业。<br/> 毕业后于2001年12月服役于武警云南消防总队玉溪市消防支队,任玉溪市火警通讯员,火场指挥员,团支部书记,参加处理火情救援473次,重大突发事件处理4次,重大保卫2次,荣获优秀士兵,各类嘉奖无数<br/> 2005年12月至今任昆明康辉旅行社心晴旅游卖场总经理,接待无数国外游客入滇旅游,同时搭建东南亚,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条旅游平台,让国内省内无数游客享受到优惠的出境旅游。<br/> 职位:<br/><br/> 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免疫治疗科—副主任医师 <br/> 学历:医学博士 <br/> 专家擅长: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技术及治疗,特别在白血病及淋巴瘤的MICM-P综合分型以及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技术及治疗,特别在白血病及淋巴瘤的MICM-P综合分型以及根据危险分层给予相应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擅长恶性血液病的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技术。<br/> 担任道培医院HLA配型室主任近7年。对HLA配型相关知识有深入的研究,熟知国际上HLA的最新检测方法,对于HLA在临床中的应用有较深造诣。多次在中华骨髓库和国际会议上发言。<br/> 著名书画家张弦:别署张玄,1959年生。作品入选江苏省第四届新人展,江苏省美术馆悲鸿故里——书画之乡书画篆刻展,首届“徐悲鸿”全国书画作品大展金奖。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宜兴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br/>张弦,笔名张玄,就是把“弦”字拆开,去掉一个“弓”字,他本人戏称为“不要把弦绷得太紧,人到中年应该放自己一马了”。我查了一下“玄”字,含意远深、神妙,又有玄机、玄妙等关联词意,他的取意是哪一种呢?可能什么都有。他为人朴厚、大度、随和,又有兄长风范,宜兴书画圈内人士大都称他为“玄兄”。<br/>悉知,宜兴书画网要为他做专题,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储云老师和市美协主席吴俊达老师推荐的,从我内心深处,早就想为玄兄写一些东西,羁于教务繁忙,无暇顾及。近年来,玄兄的书艺进步十分明显,书法力作曾入选江苏省第四届新人书法篆刻展等大型展览,多次在全国各类书画大赛中获奖,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悲鸿奖”全国书画大展赛中荣获金奖,如此后力,实属不易,不得不让人佩服。在一次展览会上,尉天池先生称其书法线条质量内涵丰富、遒劲脱俗、极具潜质,由此想来,储、吴二师荐之实属当然。<br/>我与玄兄相识是20余年前的事,也是翰墨情缘,当时他写北碑,是《石门铭》、《郑文公》、《张猛龙》一路,创作的作品,线条质坚劲挺、古意袭人,所书对联尤为精彩,其朴、其拙、其美充盈其间,他常用许亦华先生治的一枚闲章“聆远堂”,是不是他始终想透过历史的时空,聆听和感悟先贤学书的奥妙呢?<br/>他的行草书,章法清朗自然,结体跌宕生姿,线条质朴厚润,富有书卷气。他习行草有他的观点和方法,有的人专攻一体,以点带面,进而拓展。而他是以几个点串连成线,形成一个系列,从唐代的怀素,宋朝的苏东坡,近代的黄宾虹,现在的储云,旁及二王、王铎、米芾、林散之等,溯源而上,顺流而下,笔耕不掇,乐此不疲,前面四个人是他最为崇拜的,他为时刻提醒自己,特请查元康先生篆刻一闲章“素坡虹云”,并附小诗一首“素狂草字古迹稀,坡翁书画气横溢,宾虹浑厚称独创,云师笔墨让人迷”,足见玄兄学书有他的主见和审美原则。<br/>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玄兄也能画得一手好竹,这可能与他好友徐卓新喜竹有关,受其熏化,沉雄的笔触,分布合理,变化多姿的竹叶,瘦细劲健的枝竿,俨然板桥神韵,大有出手不凡之气。<br/>张弦是我兄长,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最令我钦佩是他的为人、为事、为艺的敬业精神和执着追求,作为宜兴市书协秘书长,工作精细扎实,稳重周到,就像他的书法一样朴茂苍润,沉雄玄寂。<br/>张弦兄正值当年,凭其学养、悟性、才识和勤奋,定会在他十分喜爱的书画艺术天地中有所作为。<br/>
[更多][举报]

热门歌曲

全部
  • 歌曲
  • 专辑
  • 时长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专辑

全部
    举报反馈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