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评审团第8期

透过整张专辑,我所听到的Adam Lambert,是一个拥有机器人般嗓音的电音歌手,低音浑厚、中音结实,高音区持续的纯假声运用,以及真假声之间的通透转换,使我一度认为这就是一个插了电的电音机器人。在他的歌声中,我几度幻觉自己被置身于太空之上,尤其是带着全封闭耳机,闭眼睛听的时候,穿越太空的感觉有木有!听了你就知道了。
初听专辑第一首歌《Ghost Town》前4句,清脆的木吉他扫弦,让我误认为这是一首民谣。但随后电子音色和舞曲鼓点的出现,使我恍然领悟,原来这是一首电音舞曲。全曲的音乐素材极为简约,第一段旋律以6-5-5-3四个音为主导动机,带有变化性的重复四次,开门见山的将音乐主题灌入听众的耳朵。在音乐创作中,有句行话说:“重复就是力量”,尤其是优美动听的旋律,连续在耳边“轰炸”四次,想不记住都难啊。紧接着第二个段落,又以3-6(低音)-1-6(低音)为主导动机,连续反复多次,犹如余音绕梁,缠绕耳畔。纵听全曲,一直在这两个音乐动机中来回转换,手法简约但旋律印象极为深刻。
这首歌是一首小调歌曲,本属忧郁、暗淡的调式色彩,在大混响、大宽度的混音效果中,彼此融合成一个盛大的音乐气场。制作人将小调的阴郁色彩,涂抹在宽厚的立体声大空间效果中,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原来“我的心里住着一座鬼城”(My heart is a ghost town)。
经过一专风格华丽的“赛事回顾”,二专钢炮大嗓轰炸下的强悍rock,肥当的三专终于沉淀下来,回到自己最中意的90年代舞曲风格,又加入R&B、迷幻电音等元素,展现出骚当除小钢炮嗓子和华丽摇滚之外细腻、soul的一面。专辑中抓耳的好歌不少,欧式house风格的《Ghost Town》、柔情却未沦为哀怨男芭乐的《There i said it》(这首歌也被视为骚当的“同志宣言”),小钢炮嗓子唱出细腻假音和华丽转音的《The Orginal High》,还有那首Queen乐队吉他手BrianMay加持的《Lucy》……骚当从在专辑中收敛起尖利的大嗓门,展现出温柔声线,《Rumour》里更极少见地秀起了低声部,这把惊艳世人的声音终于如它所愿地“骚”了起来——这也是骚当从Live之王转型成为宇宙大Diva的第一步。
当爷一出手,拥趸自然有。第三张录音室专辑《The Original High》,买单的“惊叹号”与唱衰的“省略号”分成两队排开。然而,无论电不电,画不画眼线,都盖不住他天给的,可以拉伸的好嗓音和层次丰富的演唱技巧。在选秀当道的年代,这个《美国偶像》走出,各种颁奖礼舞台怒刷存在感,柜子外面的男歌手无疑是所有“选秀歌手”最励志的模板。荧屏之外,若想在歌坛中站稳,偶像标签,自带争议,内在实力,扎实的作品一样都不能少。
令亚当·兰伯特饱受争议之处是,他是美国基督教社会里罕见的出柜公共人物,他因此遭受的非议和不公证明了主流保守价值观在美国社会中的势力之大。这让我想起另外两位众所周知的男同性恋超级巨星——“威猛”的乔治·迈克尔和去年格莱美大赢家萨姆·史密斯。他俩都是英国人。后者情歌里干脆没有“she”而全用“he”;前者则不知是发型还是拍照角度的关系,兰伯特跟他还真有点像,但音乐上的灵性和原创力就不知差到哪里去了,如假音部分,迈克尔游刃有余且细节备至,兰伯特则总给人一种用力过猛并力不从心的炫技感。
无论中外,“用力过猛并力不从心的炫技感”是选秀歌手的通病,尤其高音方面,这是大众粗暴的审美力所决定的节目效果留下的后遗症。亚当·兰伯特的第一张,也就是上一张专辑整个就是喊出来的,简直像一个音乐苦力,他应该也意识到了,于是在这张新专辑《The Original High 》里至少副歌之前唱得细腻沉缓了不少,但一到副歌还是按捺不住地嘶叫起那噩梦般的高音来。就跟什么改不了什么一样,选秀歌手就是改不了秀高音。
谈的是Adam Lambert,但忍不住要提到张玮。他们就是现实版“你是我兄弟”,两人成长轨迹别无二致。同是选秀节目里的优秀学员,初次出镜时两位都惊艳全场。都以摇滚范儿飙高音为特质,正式进入乐坛后又共同为转型以及摘掉“选秀歌手”标签而无比努力。Adam Lambert是阿迪达斯,张就是阿迪王;他是苹果,他就是小米,总之各自自带亲属嫌疑,只差照面相认。巧合的是两位偶像真的同台合作过,当年“好声音”节目搭台促使历史性合体,现场画面相当美。但那一刻见证的并非是内地歌手的国际化,更像是美国那位偶像的县城化。终究不是国际一线巨星,段位很容易就被拉低。
专辑面市前即有变故突发。歌手前东家当时要求发行集合八十年代歌曲的翻唱专辑,他不从,这才转投新公司。此动向从侧面展露出歌手的无助,金主们已看不到翻盘希望,感觉气数已尽只想尽快榨干偶像人气,迅速变现脱身。窘境造成是因为前两张专辑并没有收获预期好效果。最直观体现是排行榜位置很难看,没有称得上绝对大热门的金曲。虽然打拼数年,但这是留白的几年,所有认知还停留在“美国偶像”阶段,这对于歌手本人是最大尴尬。
炎热躁动与期待惊喜并存的夏季,亚当兰伯特的新砖开始在我手机里循环。与他以前熟悉的流行摇滚乐风格不同,我觉得这张《The Original High》在曲风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与尝试,这是一张偏电音流行的专辑,火爆动感的电音配器是一大亮点与转变,然而不变的是那颗炙热真诚的都市浪子心。主打歌《The Original High》不但有动听的旋律,还是一首精彩的舞曲,亚当兰伯特多变的嗓音此处依然绝妙,低吟性感,假声妖娆,撩拨着都市中每一个躁动的夜晚,让城市中寂寞的男女找到生活的乐趣、甜美与慰藉。正如歌词所唱:“Gotta feel the touch like the first time”如此露骨,你懂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专辑的先行单曲《Ghost Town》,开始的吉他伴奏听起来以为是一首真挚的抒情歌曲,,忽听得曲风一转,EDM电音味道十足,巨大的混响压缩声浪配以底气十足的唱腔,平日游刃于繁华闹市的时尚浪子,当空虚充斥内心时的疯狂与气势此处显露无疑!那一刻我仿佛明白:都市、空城,并无二致;然所谓孤单、狂欢亦然……
Adam从以往的大钢炮嗓到这张不少歌曲的细腻、骚灵,强硬和柔软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有惊喜到,有惊喜到。毕竟,一味的炫高音会让人腻,在恰当的地方懂得释放的做法,似乎更有逼格一些。《Ghost Town》自不必说,The Original High的假音很特别,There I Said It呈现Adam少有的极温柔声线,怒赞!这一次,妖孽变成大叔了,声音里多了些许沉静和深刻的“颜色”,这样的尝试也未尝不好。只是,有了好嗓音再加上好作品,才能让人由衷感叹完美。但感觉整张专辑,编曲和制作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收不到好歌,犹如被绑手绑脚,即便是Adam有23cm也无能为力啊~
用改头换面来形容Adam Lambert的这次过档,丝毫不为过。加盟“华纳音乐”的首张专辑《The Original High》,对于Adam Lambert的音乐来讲,几乎算是一次重生和脱胎换骨。以往那个热血、热情的摇滚小子,忽然一夜长大。也许音乐上的热度降下来了,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快与慢、动与静、沉与轻、摇滚与电子的平衡。与此同时,Adam Lambert的演唱表现,也不再是那种楞头青的简单粗暴,甚至浮华的夜店范儿,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与成熟,在很多时候不仅收放自如,更显得从容不迫。《The Original High》在音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更为时髦和变化性极其丰富的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作为整张唱片的架构,并在这个基础上,融入了Adam Lambert之前比较擅长的摇滚乐元素,以及近几年与EDM同样也是结合的风生水起的复古元素。
主打曲《Ghost Town》融合了民谣小调和复古House,质感和时尚也被同时激活;《Underground》以嘻哈式的节拍打底,旋律堪称洗脑,而本色声线和华丽假声的拼贴,更是点睛之笔,堪称惊艳。《Another Lonely Night》有着近似英伦的开头,却因为电气化节奏的牵引,将感性提升为性感,极具画面感的音乐符和节奏,几乎让音乐凌驾于听觉之上,形成一种如MV镜头不断变化的流动感。
Adam Lambert注定是一个要写进世界乐坛的传奇。他的歌曲充满力量却不宣泄,时而陈述却不煽情。销魂的嗓音,独特的唱功,气场逼人。可能是过往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成熟的魅力,他对人生的认知透过音乐涌进你的大脑。专辑主打歌《Ghost Town》在不经意间已经占据了各大电台的推荐时段,在副歌部分的一段旋律让听众以为进入了《The Fox》的节奏,结果却是在呼喊着“我的心是一座鬼城”。简单具有冲击力的节奏之下,是精彩的歌词,抽象画的故事描述是对华兹华斯的一种敬畏和继承,只是优美的风景变成扣动黑暗的鬼城。
《Things I Didn’t Say》这首歌的点击量并不如专辑中的其他歌曲,但正是这首歌真正让你动情。在一张带有舞曲风格的专辑中,此曲显得非常突兀。但是,整张专辑听到这里恰如一个中场休息,却又用真情带你开启对整部作品别样的专注。“你说你渴望真实,但你无法承受,因此我给你谎言,给你谎言。你说你渴望人世间的美妙,但你将它们破坏殆尽,因此我只得将它们深藏,深深隐藏”。很想知道是什么经历能让他尝遍这些歌词背后的含义,也许正是那空具才华直到27才一战成名的隐忍,让他能够淡然面对人世间的浮华。

我来说两句:

还能输入140